歐陽慧兒
摘 要 本文研究借助戲劇游戲和戲劇活動,在課堂中幫助學生達到提升想象、口語表達、探究、創(chuàng)造等多方面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以小學第一學段教學為例,探索戲劇游戲?qū)W生在真讀、真說、真寫方面的積極作用。
關(guān)鍵詞 戲劇游戲 低年級 語文教學 求真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讓眾多一線教學工作者意識到,未來的競爭力不是技能本身,而是在學習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習理解能力、合作精神、好奇心、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低年級注重想象開發(fā),鼓勵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閱讀習慣,培養(yǎng)語感,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敢想敢說的人。而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對小學生來說,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說”和“寫”均需要足夠的“感”和“想”來支撐。
做戲劇游戲是演員的訓練方法之一,能有效地讓參與者逐步打開自己,感受自發(fā)的真實情緒和情感,發(fā)現(xiàn)更為真實的自己,包括正面的和負面的。
筆者在2018學年開始,嘗試在統(tǒng)編教材教學中開展戲劇教學法PICER的教學探索,即PLEASURE愉悅,IMAGINATION想象,EXPRESS表達,READING閱讀和COOPERATION協(xié)作,研究借助戲劇游戲和戲劇活動,在課堂中幫助學生達到提升想象、口語表達、探究、創(chuàng)造等多方面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與傳統(tǒng)的教學法不同之處在于,戲劇教學法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學習的愉悅性,增加文本與人之間的對話,全體全程的投入,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情,引發(fā)更多思考和創(chuàng)意而非唯一規(guī)范的答案,能讓抽象的邏輯和飄渺的情感更清晰和具象。戲劇表演中的核心是“真”,在表演時,往往要求演員“真聽真看真感受”,而于語言素養(yǎng)訓練而言,則是“真讀”“真說”,才能“真寫”。
1情境體驗與真讀
“真讀”——如何讀得有感情?語言的優(yōu)美,聲音的甜美,技巧的高超是否等同于“有感情”?答案是否定的。朗讀時要有感情,首先要做到不刻意偽裝語言。只注重技巧的完美并不真實,在“真讀”的背后是“真聽”“真看”和“真感受”。以課堂活動為例,讀“猴投石頭,哎呀,打中了一只猴?!崩蠋焷G石頭,學生聽到鼓聲響說“哎呀”。經(jīng)受拍打的學生聽到指令后的“哎呀”感覺明顯與之前不一樣,因為身體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感受,比起只是聽講技巧或閱讀文字后憑空構(gòu)建想象更為直接。
二年級第三單元口語交際中,要求“注意聽,記住主要信息”,是在要求學生真正看明白,真正聽進去,而非假閱讀假傾聽。平時學生在讀書時,往往能把詞語句子讀準確,卻不知所云,常常答非所問。一年級下學期《咕咚來了》一文中,老師設(shè)計了勸說動物離開自己家園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盡力勸服其他“動物”,如果勸說者不能打動你,可以選擇不離開。于是出現(xiàn)了不少拒絕離開的場面。華麗的語言并不能代替真實的感受,在劇場游戲后,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真情實感進行勸說,情緒會更真實且自然地流露,其他學生才會被感染和打動。
2安全、移情與真說
“真說”——這里包含兩方面,一是表達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二是運用已學詞句表情達意。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二者皆非易事。
(1)要表達真實的感受和想法,不僅孩子,成人也是如此,大家會害怕說錯話,說得不好,會把大量時間花在思考如何才能說對的東西,做對的事情,或者說到別人心目中的那個答案,卻極少思考什么才是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
二年級多篇課文課后練習中,均有需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的題目:“文中提到的兩種稱象的辦法,說說為什么曹沖的辦法好”“聯(lián)系生活說說你的體會”“露西前后寫的兩封信,你更喜歡哪一封?為什么?”兒童的生活豐富多彩,如何才能讓學生說真話,表達真感受?
首先是正視和接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劇場游戲中會有輸贏,但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輸了游戲依然能愉快地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任何決定和選擇都不會帶來不良效果,可以最大限度消除說真話可能帶來的顧慮。
其次是建立安全感,袒露想法和感受,比如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傷心、難過、懊悔、不甘、厭煩、畏懼……。不是每個同學都會愿意暴露自己的弱點,因此重復別人說過的答案這樣會更安全,不會招致嘲笑和否定。在一年級下學期《夜色》一文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說出自己夜晚最害怕的事情,筆者把這一問題放在戲劇流動塑像練習中,幾乎每一位同學都能借助肢體造型,坦然說出自己畏懼的事情。
在扮演游戲里,學生可以輕松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想法,有趣的,真心懼怕的,古怪的,找到和別人一樣的共性,接納和別人不一樣的想法,敢于袒露自己的內(nèi)心。再比如要求選擇性的問題,學生覺得是在游戲里的選擇,有表演的平臺,選擇會更趨向真實,說的同學會很放心,聽的同學也會很坦然接受。
再次,師者應鼓勵各種奇思妙想的存在,學生才能更樂于與他人分享。筆者請學生扮演咕咚,并采訪每個咕咚有什么不一樣。而無論學生的答案是否合理,師者都嘗試從中找出與眾不同之處給予肯定。在一次又一次的肯定中,逐步養(yǎng)成“我的想法沒有錯,只是跟別人的不一樣”的心理基礎(chǔ)。
最后,激發(fā)交流欲望,鼓勵交流表達。在教學中,筆者請學生設(shè)計“未知的咕咚”是什么樣的,并設(shè)計思考對付咕咚的方法。在課堂上的頭腦風暴和有趣的小組合作讓學生產(chǎn)生與人分享的迫切意愿,他們會主動介紹各種對付咕咚的方法,講解如何排兵布陣對付咕咚并進行角色扮演。作為老師,適時點撥講述同學介紹的注意事項,其他同學要認真聽,聽明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才能參與演繹。
有了一年級的心理建設(shè)和交際基礎(chǔ),在二年級開展頭腦風暴,設(shè)想各種方法,想象不同情趣的畫面就簡單多了。在第一次的寫話訓練中,讓學生設(shè)計各種玩具的模樣,具備各種功能,再表演玩具和自己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第二次看圖寫話訓練,設(shè)計小老鼠扮演見到貓的反應,演繹接下去會發(fā)生的故事,這不正是指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下進行口語表達和寫話訓練嗎?
(2)運用已學詞句表情達意,準確傳遞出個人真實的情感,需要情感的遷移。中高年級的一些同學,即使喜歡的東西也未必能表達出喜愛的感覺,他們內(nèi)心情感往往是貧乏的,不能及時調(diào)動過往的生活體驗,將類似的感情進行“移情”。借助戲劇游戲和教室劇場,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移情”產(chǎn)生“共情”。筆者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時,進行了“搶尾巴”游戲。輸了的同學要被嘲笑——體會難堪和借尾巴的迫切。然后是教師入戲,扮演黃牛、燕子,學生需要調(diào)動內(nèi)心感受,誠意地按口語交際的要求逐一向這些角色借尾巴。被嘲笑時學生內(nèi)心會特別感到難過,而借到尾巴后感謝別人的話更由衷,這實際就是師者借助情景和游戲幫助學生打開想象,進行情感的遷移。
3角色創(chuàng)作與真寫
“真寫”——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遵循了讀文——積累——表達——復述——記錄,是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過程。一年級時,筆者嘗試讓全體學生共同表演《小猴子下山》,通過集體扮演幫助理清文章線索內(nèi)容,課后把自己表演過的片段寫下來。在二年級第三單元中《曹沖稱象》和口語交際做手工,學生可以在表演教材遵循了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也是在為寫話要達到的“有順序、講清楚” 教學目標服務的。不難看出,寫話的要求在此之前就已經(jīng)有所滲透和鋪墊。
人在處理接收的信息時,基本上是按照一定的信息處理系統(tǒng)來運作。只有真正“聽懂”“看明白”了,信息處理的系統(tǒng)合乎交際表達的規(guī)范的情況下,才能作出正確的反應,不會答非所問。因此在寫話訓練要求里,具體的提示語問題實際就是幫助學生把握寫話內(nèi)容。學生要先讀懂問題,能處理閱讀或者聽回來的信息,真的在聽,真的在看,能夠理解,才能做出回應,寫出相應的內(nèi)容。
寫話前這些具體的問題,實際上在幫助學生梳理寫話的內(nèi)在邏輯和條理順序,給孩子們的理解和語言系統(tǒng)建立支架,告知學生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怎么說才具體。每一組課文教學中把滲透在每篇課文中的語言點充分練習,學生才會對寫話內(nèi)容不再陌生,寫起來自然更游刃有余了。
無論說什么寫什么,都應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回歸到學生的本真,真誠的交流,真摯地表達,真實的評價,不要弄虛作假。無論是口語交際還是寫話寫作,都杜絕矯揉造作的表演。戲劇教學法并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而是全體帶著樂趣和喜悅,對扮演的場景有共識,并在這個共識下讓自我進入成為角色,從而感受角色的喜怒哀樂。
劇場即教室,劇場內(nèi)一切都是假的,虛構(gòu)的,但卻能讓學生相信這個場景發(fā)生的任何事情,讓觀眾相信表演是真實的。運用戲劇教學法讓學生成為一個說真話做真事的人。而這種“求真”的過程,恰恰能激發(fā)師生對未知的探索,正是讓師生在探索中共同體驗和收獲知識帶來的樂趣和驚喜,無懼試錯的勇氣。
參考文獻
[1] 陸素英.小學語文“教育戲劇”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2] 張曉華.教育戲劇跨領(lǐng)域統(tǒng)整教學[M].心理出版社,2014.
[3] 王添強,朱曙明.兒童戲劇魔法棒[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
[4] 卡梅爾·奧沙利文.教育戲?。簩嵺`指南與課程計劃[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