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班主任,我們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關心學生紀律上的細微變化,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學生需要來自于教師的肯定,能夠給學生帶來自信,因此,班主任教師平時要注意適時地表揚學生,以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學習動力,使其人格發(fā)展健全,學業(yè)有所進步。與此同時,班主任也要把握好批評的尺度,要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為原則,不可給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
關鍵詞:班主任;表揚;批評;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9-01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79
班主任在常規(guī)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注意適時地表揚學生,使學生心身得以健康發(fā)展。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和習慣時,班主任也要給予適當的批評,以引導其改正錯誤,建立積極的人生觀。為了使表揚和批評更具效果,班主任必須講究表揚的科學性和批評的藝術,讓學生認清是非對錯,以便調整自己的行為。
一、表揚學生的藝術
想要調動一個人的積極性,就需要付出報酬,這是一個原則。社會中,工作有業(yè)績的人有物質報酬,有精神獎勵。同樣,做學生工作,想要調動學生,給什么報酬呢?表揚激勵的語言就是最合適的報酬方式。特級教師王蘭說:“不是聰明的學生常受表揚,而是表揚會使學生更聰明?!弊鳛榘嘀魅?,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學習上的進步和紀律上的變化,及時給予表揚、鼓勵。這樣就能激勵學生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去戰(zhàn)勝困難,積極上進。
表揚是對學生取得成績、進步的一種肯定,其目的在于鼓勵先進,激勵后進,使正確的思想和言行得到認可,并發(fā)揚光大。學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他們都有通過努力取得成績從而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和表揚的心理動機。所以,對學生進行表揚要把握藝術性,把握火候,要恰到好處。在多年帶班工作實踐中,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表揚要適時
表揚要抓住時機,不可拖延,發(fā)現了學生的點滴進步或是閃光點,我們要趁熱打鐵,及時表揚、鼓勵,不要等到學生失去了興趣和新鮮感才表揚、鼓勵,那就削弱了表揚的作用。錯過了時機,表揚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二)表揚要具體
表揚要具體,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講適合的話,不能盲目而隨意。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思想狀況是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表揚比一般化的表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對于有進步的學困生,可以肯定他比以前有了很大進步,如果再能經常向教師、同學請教,他與優(yōu)等生的距離會更短;如果表揚學生作業(yè)的卷面,教師可以說,看到你的作業(yè)卷面這么干凈整潔,讓人像吃了冰激凌一樣清爽。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表揚方式,會使學生更加難以忘懷,從而有更好的表現。
(三)要從小處贊美學生
很多班主任都只關注學生學習,忽略了從其他小事上去表揚肯定自己的學生,這是因為生活中班主任與學生的交集不多,難以做到對學生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有班主任認為某事是學生應該做的,做得好應該,做不好要批評?;蛘J為區(qū)區(qū)小事,不足掛齒,不用說。其實這些態(tài)度都是應當改正的。就某些小事而言,它也許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按辯證法的觀點卻是事無小事,幾件小事加在一起也有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重要意義。小事猶如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需要班主任于細微之處見真章,善于在平凡中發(fā)掘不平凡。所以我們要善于從小事中發(fā)現學生的亮點,通過表揚使學生樹立更強的自信心。如有一位平時紀律比較差的學生,但他在校運會中積極參加班級拉拉隊,為參加比賽的同學鞍前馬后的服務,教師可在隨后的班會課上重點表揚這位同學強烈的集體精神。慢慢地,大家就發(fā)現這個同學的紀律有了改觀,特別是遲到現象大為減少。
由此可見,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只要班主任善于發(fā)現并加以表揚,就會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外,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學生不明顯的優(yōu)點加以贊揚。表揚學生不要總是停留在學生慣常的優(yōu)點上,而是要去挖掘學生身上一些鮮為人知的優(yōu)點,體現出班主任的獨特眼光,讓學生有新鮮感,效果會更好。
(四)充分考慮表揚的影響范圍
為給學生的積極性提供動力,表揚應該公開進行。班主任要注意,表揚某位同學時不要無意中傷害其他學生,不要激起其他學生的逆反心理,造成被表揚者“榮譽的孤立”的尷尬局面。一般地講,凡是受到班主任表揚的學生都易受到其他人的嫉妒,班主任要盡量化解學生的這種情緒。其實對事不對人的贊揚也是一種很好的鼓勵方式,在贊揚學生時不摻雜個人好惡的感情色彩,客觀公正地評價事實,會令大家心服口服。如表揚某學生成績好的同時也肯定其他學生的能力,這樣就不會使學生產生嫉妒心理。
二、批評學生的藝術
批評作為教育的一種手段,是班主任指出學生錯誤,促其積極改正錯誤的有效教育方式,是搞好班級工作,抓好常規(guī)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是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學校,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學生違紀時,班主任總是恨鐵不成鋼,忍不住高聲訓斥,大發(fā)雷霆。在高壓下,有的學生表面上接受了,認錯了,但實際上口服心不服。有的學生則當場就與班主任頂撞起來,給班主任難堪。結果問題沒解決,反而會使矛盾激化,師生間的感情受到損害,給日后的工作帶來了困難與阻力。
班主任如何進行批評教育,使學生心服口服,并能在日后的行為中自覺遵守紀律、不斷改正自身的缺點,與班主任的批評藝術有很大關系。所以,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也應講究藝術性。
(一)批評的程度要把握
批評的程度要把握,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為原則。從心理學角度看,中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特別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心理特別敏感,但由于心理發(fā)展的相對滯后,自尊心顯得非常脆弱,所以班主任在對他們進行批評時,不僅要針對問題進行說服教育,還要注意尊重他們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這樣才能讓學生樂于接受。如果班主任動輒公開批評或訓斥學生,一旦刺傷他們的自尊心,不但學生難以接受,而且還容易使其對班主任產生反感抵觸情緒。
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曾說:“教育成功的秘訣是尊重學生?!碑攲W生有缺點或犯了錯誤時,班主任能多多換位思考,為學生著想,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的關心、愛護,即使班主任的批評嚴厲一些,他也能接受。反之,如果班主任的批評只是停留在警告,施加壓力,甚至挖苦、諷刺、歧視,讓他們覺得難堪的層面上,這樣的批評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很可能導致學生自暴自棄,悲觀消極,甚至走向極端。其實,學生的很多缺點或錯誤均是無心之過,犯錯后他們的心理正處于脆弱狀態(tài),更需要班主任的關懷和尊重。青少年在中學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他們有著豐富、復雜、易變的內心世界,這個時期的學生有缺點或犯錯都是很正常的。教育者必須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寬廣博大的胸懷,真誠相待的態(tài)度,耐心細致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批評要嚴中有寬
這里說的寬不是對學生的缺點、錯誤放任縱容,而是批評教育的方式方法要靈活變通。批評得把握一個時機。有的班主任在學生出現錯誤后立即進行批評,希望通過一次警告或一次批評教育學生就能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樣的做法值得商榷。因為這時學生正處在自我保護的應激狀態(tài)中,不當批評易激化矛盾。如果我們在教育時給剛犯錯誤的學生以適當的寬待,不要忙于批評和指責,而是設置一個冷卻時間,等到學生心平氣和,能夠理智地對待問題和接受教師的批評時再找他談,這樣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批評嚴中有寬可以有如下的操作:
1.時間和場合上的寬待。有些學生在班級里犯了錯,如果班主任非得當場批評教育讓學生認錯,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會搞得自己難收場。班主任處理這種情況可給予時間和場合上的寬待,另外找時間,在其他場合進行批評教育。
2.態(tài)度上的寬待。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一時不能認識錯誤及錯誤的程度、性質、后果,或態(tài)度不誠懇,甚至頂撞班主任。班主任如果不與學生計較,而是依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保持理智的頭腦與學生交談,這樣就可以設置一個緩沖,讓學生的沖動被無形地化解。學生一定會被班主任的態(tài)度折服,最終會誠懇地接受批評教育。
3.評價和處理方式的寬待。中學生的日常行為有某些缺點或錯誤是不足為奇的,可以說是正常的。班主任必須全面看待學生,不能因為他們的缺點或犯錯就全面否定他們。缺點歸缺點,但優(yōu)點必須肯定,更不能隨意將學生的缺點或錯誤上綱上線,甚至翻出陳年老賬一并算。如果學生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行為,就可以給學生一個自我警醒、自我教育、自我改正的機會。
(三)批評要先揚后抑,循循善誘
當班主任發(fā)現某個學生的缺點時,班主任批評教育的方式和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效果。如有時我們會發(fā)現某些學生不關心集體,比較自私或驕傲自大,不尊重班主任、同學,心胸狹窄等。面對學生這樣的缺點,班主任找學生談話時如果開門見山地指出缺點,學生易產生抵觸情緒,他們會認為自己既不影響教學,又沒有違反班規(guī)校紀,班主任似乎多管閑事,是戴有色眼鏡,這樣的批評就適得其反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采取先揚后抑的辦法,先對學生各方面的優(yōu)點充分肯定,讓學生放松下來,有一個愉快的心情,再提出學生在某方面存在的不足,讓他知道若能改正自己的不足或缺點,他將會更完美,更受大家的歡迎、尊敬,何樂而不為呢?
三、結語
綜上可知,表揚與批評是班主任教學和管理班級時常用的一種教育手段,然而不當的表揚與批評不僅沒有效果,有時甚至是有害的。在教育管理實踐中,如果每個班主任都注意表揚和批評的藝術性,針對學生的不同實際情況,適時、適度、靈活地運用多種方式方法進行表揚和批評,必然會使學生珍惜贊揚,樂于接受批評,從而正確地引導、發(fā)展、完善學生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傅宏.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操作[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魏書生.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劉守旗.班主任教育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張國宏.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李之清(1979.9—?),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