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揚
摘要:時政新聞具有新聞播報和輿論引導的雙重屬性,是我國社會政治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新媒體時代,提升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既是傳媒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我們黨牢牢占據輿論宣傳主陣地的政治需要。本文分析了新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傳播的現狀,提出了提升時政新聞傳播效果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政新聞;傳播;現狀;建議
在新媒體時代,無論是電視、廣播、紙媒等傳統(tǒng)媒體,還是網站、APP、公眾號等新媒體,時政新聞的傳播都是各種傳媒的重要職責和任務。
從傳統(tǒng)媒體方面看,時政新聞的傳播一直是其強項。長期以來,傳統(tǒng)媒體在社會上樹立了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優(yōu)勢形象,民眾習慣于從傳統(tǒng)媒體獲取時政新聞。但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tǒng)媒體在時政新聞傳播中,也顯露出時效性低、互動性弱、風格和內容單一等不足,造成部分受眾流失。
從新媒體方面看,新媒體依托互聯網的技術優(yōu)勢,新聞制作傳播的速度更快、信息表達方式更加靈活多樣,互動更強,符合現代社會對資訊服務的要求。但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還尚顯不足,其新媒體運用水平參差不齊,專業(yè)性受到很大影響,造成一些時政新聞傳播質量低下,甚至出現重大事故。
(一)堅持把內容質量放在首位。內容為王是提升時政新聞傳播質量的核心基礎。時政新聞的傳播,在內容上必須要保證政治正確、立場鮮明、導向有力。目前,個別新媒體由于缺乏政治責任心和敏感性,盲目追求點擊率,出現了時政新聞娛樂化的現象,這嚴重影響了時政新聞傳播的嚴肅性,必須給予糾正。
一是要在內容上保證權威性,時政新聞要站在為黨發(fā)聲的政治高度,在內容選擇和編排上嚴之又嚴、慎之又慎,使黨的聲音不受干擾,真實完整地傳播到全社會。二是要在內容上保證全面性。時政新聞不但要傳達黨的方針政策,還要全面深入地解讀宣傳。要發(fā)揮好新媒體的優(yōu)勢,通過多角度的連續(xù)性報道,提升內容的全面性。三是在內容上保證豐富性,傳統(tǒng)的媒體受傳播形式的限制,在時政新聞的內容上較為單一,而在新媒體時代,對同一時政新聞事件的傳播,可以采用文字、音像、圖片等多種內容形式,這是時政新聞傳播工作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二)建立起用戶思維。在新媒體時代,民眾對新聞傳播的參與意識不斷增強,且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習慣呈個性化發(fā)展趨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用戶思維,真正了解用戶特點和需求,才能更好地保障時政新聞傳播質量。
一是要與受眾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傳統(tǒng)的時政新聞傳播說教意味濃重,突出了權威性,而忽視親和力,這對于很多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而言缺乏吸引力。因此要積極發(fā)揮新媒體平臺的技術優(yōu)勢,建立起與受眾的互動平臺,讓受眾真正參與進來,成為新聞的接收者、評論者和傳播者,這樣受眾對時政新聞的認同感會得到強化,有利于高質量的傳播。
二是要探索風格化傳播方式。面對現代社會不同群體對資訊獲取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特點,時政新聞的傳播也要探索風格化新途徑。如針對年輕人,可以采用較為輕松的語言風格;針對老年人,可以增加圖片增加易讀性。以此細分時政新聞傳播的指向性,提高傳播效率和質量。
(三)強化媒體融合。新媒體的普及,為受眾獲取時政新聞資訊提供了豐富的渠道選擇。提高時政新聞的傳播質量,就要不斷強化媒體融合。一方面,要融合新聞資源。各級各地媒體要建立起時政新聞資源共享平臺,系統(tǒng)整合時政信息,這樣有利于促進時政新聞傳播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另一方面,要融合技術平臺。時政新聞的傳播要充分利用好各個技術平臺的優(yōu)勢,以傳統(tǒng)媒體為基礎,以新媒體為擴展,實現點對面、點對點的全面?zhèn)鞑ィM而不斷擴大傳播的覆蓋面。
(四)提高工作隊伍的職業(yè)素養(yǎng)。高素質的工作隊伍是提升時政新聞傳播效果的基本保證。在新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從采集、制作到傳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新聞工作者要及時更新工作理念,提升業(yè)務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提高工作隊伍的職業(yè)素養(yǎng),重點要做好政治素質教育和新技術能力培訓兩個方面,確保相關人員政治敏銳、立場堅定,并能夠用熟練采用現代技術開展工作。
新媒體時代,時政新聞的傳播更要在思想上強化政治意識,在技術上突出新媒體優(yōu)勢,確保時政新聞的權威性,增強時政新聞的親和力,以期收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作者單位:百色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