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要:小班是兒童飲食行為養(yǎng)成的關鍵期,挑食行為是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實習和上班期間,我發(fā)現(xiàn)我班幼兒挑食現(xiàn)象非常明顯,很多幼兒挑食、偏食,吃飯時間長,個別需要老師喂。于是,針對我班幼兒的問題,我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家園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的矯治方法與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班幼兒;挑食行為
本次研究采用事件取樣記錄方法,分別在小班各取20個,觀察時間為期四個星期,著重關注幼兒的挑食行為。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存在著不一樣的飲食習慣。教師首先要了解幼兒到底是屬于什么情況,并根據(jù)幼兒的具體情況采取具體的措施,如果幼兒是屬于不喜歡吃的,那么教師可以先跟幼兒說這種食物的好處,之后可以慢慢地引導孩子多吃這種食物,先嘗試著讓他吃一點點,之后再看情況引導幼兒,同時除去幼兒的自身原因,也應該考慮到幼兒的家庭因素,與幼兒家長做好一定的溝通,讓家長對幼兒也進行一定的監(jiān)督,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幼兒挑食行為的定義及其表現(xiàn)
挑食就是指當不喜歡食物的口味或因不良的飲食習慣而拒絕進食或極少進食某一類食物[1],通俗地講,就是指對食物有所選擇,有的食物愛吃,有的食物不愛吃或者直接不吃。
從事件取樣記錄表以及工作期間的觀察中可以看出,3-4歲兒童挑食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幼兒獨立進食時,看到排骨不知怎樣入口,拿到橙子不知怎樣下口……幼兒對進食失去信心,從而對進食產生排斥心理。這是因為父母過于溺愛孩子,包辦過多,以喂食為主。
2.有些飯菜做的過咸、過淡,蔬菜切的太長,孩子咬不動,不合孩子口味。
3.幼兒不喜歡某些菜的特殊味道而拒絕食用,甚至放入口中就會吐出來(如:香菇)。
4.有些父母比較挑食,飲食結構不夠科學,導致幼兒形成不良的習慣。
5.幼兒情緒不愉快時,常常表現(xiàn)出挑食。例如就餐的氛圍嘈雜、身體不舒服、心情不愉快等等,這些主要是個人因素引起的。
二、幼兒挑食行為的成因分析
(一)幼兒挑食的心理原因
1.小班幼兒入園的焦慮因素還沒有完全解除
美國生理學家Armon曾分析過不同情緒對胃腸道功能的影響,他認為焦慮、憂愁、恐懼和憤怒等情緒,可抑制消化功能[2],因此,環(huán)境的改變,緊張的情緒等均可引起兒童情緒障礙,導致其消化功能下降,間接地導致幼兒挑食行為的出現(xiàn)。
2.小班幼兒對幼兒園的進食方式不熟悉
這種情況主要出現(xiàn)在低齡幼兒剛剛上幼兒園時,因為在家里,他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某種進餐模式,所以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對幼兒園進食統(tǒng)一時間、地點、餐具、吃法和營養(yǎng)配餐等方式不熟悉,進而產生排斥心理。
(二)家長對幼兒挑食行為的影響
1.家長對營養(yǎng)知識的了解程度對幼兒挑食行為的影響。
根據(jù)營養(yǎng)教育的理論,兒童營養(yǎng)知識、態(tài)度、行為與家庭因素密切相關。父母承擔著滿足兒童營養(yǎng)需要的責任。因此,父母對食物營養(yǎng)知識的掌握,對于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2.家長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挑食行為的影響。
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生活習慣,就像有的家長只給幼兒吃他喜歡的食物,這就影響幼兒的飲食習慣,現(xiàn)在的幼兒大部分為獨生子女,家長都比較溺愛,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生活學習,從而使幼兒形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影響幼兒的身體發(fā)育及完整人格的形成。
(三)教師及其同伴對幼兒挑食行為的影響
1.教師對營養(yǎng)知識的了解程度及其對幼兒挑食行為的態(tài)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的挑食行為。
在幼兒挑食時,有些教師會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吃他們不喜歡的食物,或者干脆在用餐之前把他們不喜歡吃的食物挑出來,這樣更增加幼兒的挑食行為。
2.幼兒具有好模仿的特點,因而幼兒挑食習慣的形成也受到同伴的影響。
幼兒對食物的喜好受同伴的影響很大。有關專家曾做過這樣一項研究,研究指出,幼兒年齡越小,受同伴的影響越大。
(四)零食對幼兒挑食行為的影響
在影響幼兒挑食的諸多因素中,幼兒自身的心理因素和家長對幼兒飲食方面的影響是主要因素,其次是教師和同伴對幼兒的影響因素,而零食則是促使幼兒挑食的間接因素。
三、相關建議及對策
(一)家庭方面
1.父母應給予兒童正面的引導,培養(yǎng)定時、定量的用餐習慣。
家長應妥善地安排三餐,做到早餐質量高,中餐較豐盛,晚餐宜清淡,并合理安排孩子吃零食的時間、數(shù)量,在吃飯前或吃飯時不喝含糖飲料,培養(yǎng)孩子定時吃飯的習慣。
2.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改正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
父母要帶頭吃多樣化的食物,這樣對幼兒營養(yǎng)的均衡吸收有著重要的作用。另外,家長在吃飯時應專心一致,不要談笑,不要看電視,給孩子做好榜樣,專心吃飯時多鼓勵他。
(二)教師及幼兒園方面
1.教師要重視幼兒的餐前情緒。
良好的餐前情緒是幼兒增加食欲的措施,據(jù)研究表明,現(xiàn)代生活中有挑食、厭食、偏食、拒食等習慣的幼兒,有一半是因為餐前情緒不良引起的,因此,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進餐環(huán)境,確保幼兒進餐環(huán)境的整潔有序。
2.每天讓幼兒參加各種體育鍛煉。
幼兒期正是骨骼、器官、大腦發(fā)育的迅速發(fā)展時期,適量的體育鍛煉對他們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促進幼兒消化系統(tǒng)功能的加速運轉,又能讓幼兒保持良好的食欲。
(三)家園共育
堅持家庭與幼兒園的有機結合,共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僅憑幼兒園的力量是不能徹底糾正幼兒許多不良習慣的,必須和家長一起共同努力。比如,幼兒園可以主動與家長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飲食情況,進而共同制訂出合理的膳食計劃。
四、小結
總的來說,造成幼兒的挑食行為的因素有很多,而糾正幼兒挑食行為的方法也有很多,改善幼兒的挑食行為不僅需要幼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成人首先要樹立科學的膳食觀,做好孩子的榜樣。幼兒的挑食行為不可忽視,正確對待幼兒的挑食行為才能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教師應善于思考,正確地分析幼兒的行為并耐心引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福軍.孩子挑食不利于性格發(fā)展[J].家教指南:41~42.
[2]葉清,趙亮,高永清.營養(yǎng)教育對學齡前兒童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25(5):5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