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
摘 要:根據(j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名著閱讀越來越受到語文教師的重視,名著閱讀教學的實踐也在各地逐步開展,本文調(diào)查了普通高中名著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對其進行反思,并提出了相關應對策略。
關鍵詞:普通高中;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思考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應著力在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積累言語經(jīng)驗,把握語文運用的規(guī)律,學會語文運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語文能力,并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促進方法、習慣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fā)展。”由此可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閱讀教學,既是掌握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有效途徑,又是傳承民族文化,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的重要方法。而名著是具有較高藝術(shù)價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題和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能夠經(jīng)過時間考驗經(jīng)久不衰,被廣泛認識以及流傳的文字作品。因此名著閱讀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作為普通高中,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根據(jù)揚州市教育局相關要求,積極開展名著閱讀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高中生名著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名著閱讀篇目多,難以展開深入閱讀
目前,揚州市高中每個學年安排的書目分別為高一23本,高二23本,高三19本,閱讀體量比較大,學生難以深入閱讀,教師只能要求學生對必讀書目進行閱讀,選讀書目只能聽之任之。加之高中生的作息時間又被主科占滿,很少有時間進行專門閱讀,導致閱讀效果大打折扣。
(二)名著閱讀教學缺乏指導,基本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
在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名著閱讀所占比例不高。部分班級開始名著閱讀課也大多給學生自由閱讀,缺少閱讀指導和反饋。因名著閱讀見效慢,難以入手,大部分教師缺乏有效教學方法指導,導致名著閱讀課隨意性比較大,往往是在考試之前采取題海模式,通過強記部分歷年試題來替代真正的閱讀體驗。
(三)學生對閱讀重視程度不夠,難以持之以恒
新課改后,學生的學業(yè)壓力逐步提升,在科目選擇過程中,隨著錄取比例的差異,人文科目越來越不受學生的重視,大量的偏理科的學生對待名著閱讀提不起興趣,也缺乏相應的閱讀方法,往往是老師不要求,不閱讀,要求了,走馬觀花,應付了事,缺乏長久閱讀的興趣。
二、名著閱讀教學的反思
目前的名著教學,大多處于學生自讀名著,教師通過尋找部分題目,要求學生進行死記硬背的階段。只突出學生的直覺體驗,缺乏相應閱讀方法的指導和系統(tǒng)的訓練體系。學生往往泛泛而讀,理解起來更是囫圇吞棗,缺乏自身的真實情感體驗。長此以往,名著閱讀教學必將走入死胡同。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既有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課程設置和教師教學方面的因素。
首先,高中學生面臨考大學的壓力,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對名著不太了解,也不大愿意花時間的經(jīng)歷去了解。零星地閱讀往往帶有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和功利化的色彩。更多追求通過做題目快速拿到分數(shù),至于名著的內(nèi)涵等方面則關注較少,而對于不在考試范圍的選讀部分的名著,更是不屑一顧,幾乎很少涉及。從而導致他們閱讀量偏少,對于名著的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很難深入。
其次,普通高中課程設置缺乏對名著閱讀的相應的規(guī)定,名著閱讀教學在具體實踐中往往憑借任課教師的一腔情愿。教學過程費時費力,教學效果難以把控,教學評價幾乎空白,學生對名著閱讀重點、難點的要求一無所知,學校與學校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在閱讀教學課程方面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導致各個學校重視程度不一,課程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普通高中語文教師自身對名著了解不夠,對名著閱讀研究不夠,也缺乏相應的授課指導與教研的氛圍。部分教師根本不重視名著閱讀教學,對組織名著閱讀教學不僅缺乏熱情,而且缺少手段。往往滿足于“滿堂灌”、“題海戰(zhàn)術(shù)”,對于學生對名著情節(jié)、人物的理解缺乏細致的指導,也無法引導學生閱讀并感悟名著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和藝術(shù)力量。
三、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一)科學制定教學進度,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
針對目前名著閱讀教學量大,學生難以深入閱讀的情況,適當科學選擇經(jīng)典性的名著,降低閱讀量,提升閱讀的質(zhì)量。注重由淺入深,通過部分簡短、趣味性強的名著來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逐步品嘗到閱讀名著所帶來的成就感,從而對名著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然后再指導學生閱讀內(nèi)容深奧的名著,耐心培養(yǎng)學生閱讀名著的自覺意識。
(二)強化名著閱讀課程制度建設,確保課程教學效果
要進一步加大名著閱讀課程的排課量,將課程類別調(diào)整為名著必修課程、名著選擇性必修課程和名著選修課程。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發(fā)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明確名著閱讀課程實施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和責任主體,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確保課程教學效果。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鼓勵多角度理解名著
組織名著閱讀交流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通過誦讀、思辨、征文、競賽、觀影等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名著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多元化的閱讀理解,引導學生感受“一百個讀者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的真諦。
(四)創(chuàng)設名著交流平臺,積極分享名著閱讀心得
通過現(xiàn)代化的交流工具,創(chuàng)設搭建多元化名著閱讀交流平臺,通過多種渠道交流學生名著閱讀心得。提高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互通有無,進一步加深對名著的內(nèi)涵的理解,發(fā)展學生思辨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理解各民族文化多樣性。
上好普通高中名著閱讀課,有利于學生感受名著的藝術(shù)魅力,激發(fā)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熱愛,提升學生的文學品位,著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