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廣宇
摘 要:文章從寓言故事入手,探討語文教育教學中常常忽視的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尖子生,第二個問題是學生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第三個問題是師生如何通過自省,共同取得進步。這幾個問題圍繞龜兔賽跑的故事進行發(fā)散思考,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認識自我,把握自我,揚長避短,發(fā)揮優(yōu)勢,努力向前。
關鍵詞:語文教育教學;發(fā)揮優(yōu)勢;核心素養(yǎng);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3-0081-02
“龜兔賽跑”是一個經典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雖短小,卻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方法、藝術?;仡櫼幌拢棵恐锌?、高考或各種考試之后,總有些學生的成績讓教師們意想不到,有的如“龜”一樣取勝而讓教師驚喜,有的如“兔子”一樣失敗而讓教師惋惜,為什么呢?本文試圖運用發(fā)散思維從寓言故事中探尋教育教學的幾個容易忽視的問題。
一、如何看待尖子生——學校重視“兔子”要有度
雖然故事中烏龜贏了,但在實際教育領域,往往是十個“烏龜”不如一只“兔子”。這是因為傳統(tǒng)名譽觀念、評價標準、考核體系在“作怪”,全縣第一,全市第一,乃至全省第一,光環(huán)何其榮耀。這樣的“兔子”讓學校和老師們興奮不已,各種榮譽、各種獎賞紛至沓來,各種贊譽不絕于口。學生還未被錄取,橫幅早已掛出,得主“兔子”喜形于色,洋洋得意。然后,學校出名了,莘莘學子爭相涌入。只因這“一俊”,剩下的“烏龜”受到了冷落。
“一俊”現(xiàn)象,導致很多教師教育觀念發(fā)生了變化,過于熱衷培養(yǎng)“一俊”,不愿去了解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情。這樣的教學忽視了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自然是一種無的放矢的行為,即使有“的”,也只是針對“個別”而忽視了一般。這樣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整體發(fā)展的觀念、思想,難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要知道,教學過程是指“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因此,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精英教育,不能靠“一俊”去招攬生源,要全面發(fā)展教育事業(yè)。
二、作為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1)要正確認識自己。龜之所以取勝,在于它沒有像兔子一樣去睡覺,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盡管跑不到人家前頭,但卻一直在努力向前。它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沒有自暴自棄、自甘落后,而是“笨”龜先“爬”。這是一種覺悟,一種覺醒,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率先到達終點。這是一種真正的“智者”精神,是值得學生深思的。
兔子之所以失敗,也是沒有正確認識自己。兔子本來條件很好,但是犯了嚴重的錯誤,高估了自己,看扁了他人?!拔也慌軇t已,一跑就克敵制勝”,結果心理上產生驕傲情緒,行為上表現(xiàn)為懶惰,思想上麻痹大意,最終驕兵必敗,以失敗告終。這個過程正是許多聰明的學生需要引以為戒的。
(2)要學會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假如龜和兔子一樣睡一覺,然后起來再跑,落后的只能是龜了;同樣,假如兔子和龜一樣不睡覺,落后的也只有龜了。龜?shù)目少F在于它知道自己不能靠速度取勝,只能靠耐力取勝,它不自暴自棄,而是朝著終點不懈地“爬”去,最終到達終點。兔子的失敗是因為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優(yōu)勢,沒有真正發(fā)揮速度優(yōu)勢,反而在睡覺的過程中喪失了優(yōu)勢??梢姡挥姓_認識自己,發(fā)揮出自身的優(yōu)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三、師生都要學會自省,才能共同進步
常人看來,論起賽跑,龜永遠不是兔子的對手,可龜卻實現(xiàn)了逆襲。這種現(xiàn)象,對師生都有很好的警示:做人做事做學問切忌自以為是。
(1)對教師而言,教書育人要誨人不倦。學生常常會聽到老師抱怨:“這個問題我不知講了多少遍了,怎么到現(xiàn)在還不曉得?”“對他(她)我不知說了多少回了,就是不管用。”“我該講的都講了,不知道講了多少遍,可一考怎么還這么差呢?”很多教師總覺得結果不盡人意,學生總是讓人失望。這恰恰反映出教師們在教書育人的方式、方法上出了問題。就教書而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怎能僅靠45分鐘的授課時間呢?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掌握知識就像掌握一項技能一樣,需要自己反復練習,需要師傅不斷糾正,才能形成正確而熟練的技能。同樣,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反復練習的同時還要頻繁地示范和指導。
如果教師認為學生都聽清楚了,明白了,而不再去示范和指導,結果就會是大部分學生的不知所以,導致教學的低效。但凡從事過教書育人工作的人都知道,及時反饋、及時強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沒有反復的練習,沒有反復的講解,沒有認真的輔導,就難以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難以全面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因此,沒有教師反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整體的教育效果是很難提高的。
(2)對學生而言,要掌握要領,學深學透。學生不要自以為什么都會了,就不思進取,就沾沾自喜,這樣會難以更上一層樓。教師要多給學生講道理: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苦”差事,成功之路只有以“勤”為徑。
學生要掌握學習要領,學深學透,溫故而知新。只有教師反復講解,耐心輔導,學生才能掌握要領;學生只有反復練習,才能熟中生巧,才能讓“要領”得以正確運用。
學生往往覺得自己什么都記住了,殊不知,記住與掌握知識相差甚遠,更不要說應用了?!皽毓省保皽亍斌w現(xiàn)的就是“勤”,“故”說的就是已經學過的知識。學過的知識不要只是記住,而要理解,會觸類旁通,會學以致用。學生要在學習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體會,并不斷加以歸納、整理,使所學知識如串豆子一般,看似在盤子里“亂”著豆子(知識點),實則一旦提起來卻整整齊齊,有條不紊。這就是“知新”的過程。如果只是記住了知識,就如同盤子里的豆子沒有串起來一樣,總是“亂”著的,無法成體系,應用起來自然不順手,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培養(yǎng)學習自主性。自主者,就是自己主動的行為或行動。學習應該成為一種自主行為,是在教師引導下的一種自己主動學習的行為。常言道:學習全靠自用心,先生不過引路人。試想,教師再“善”引導,學生自己無動于衷,也是達不到教學效果的。因而,學習從學生自身來說,關鍵是要主動,就像龜兔賽跑中的龜,不能因為自己不善“跑”而灰心喪氣,自愿落后,而要主動作為,為自己爭得最終的勝利。反之,即使教師“溫故”百遍,督導無數(shù),學生像兔子一樣“睡覺”,結果也可想而知,到頭來只能是自己后悔,家長傷心,教師痛心。可見,培養(yǎng)學習自主性是師生共同的重要任務,其關乎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楊霞.穿越千年的龜兔賽跑[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05).
[2]韓雪屏.提升語文教育工作的專業(yè)尊嚴[J].中學語文教學,2012(07).
[3]項平.學習教學心理 改進語文教學[J].基礎教育參考,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