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陽
微風輕拂,樹影婆娑,眼前的櫻花樹沙沙作響,少年放下手中的書,抬起頭望著漫天飛舞的櫻花,思緒隨著花瓣漸漸地飄向了遠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未名湖波光粼粼、明珠塔耀耀生輝、香格里拉氣候宜人……各地美景數(shù)不勝數(shù),“去看看”可謂真理乎!
依我所見,世界那么大,我們應該去看看人文地理,去品品人文精神。
為什么要看看這個世界?李白游歷大好江山,提筆便是“功成拂衣去,歸于武陵源”;酈道元探索三峽,感慨道“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徐霞客走遍千山萬水,樂此不疲,寫下中外聞名的著作。
了解大千世界最好的途徑就是親自去看它。從古至今,游歷山水所見之美景總會使我們心情舒暢、感嘆之情油然而生。那是對大自然,亦或者對巧奪天工之地的敬畏。雖無物質(zhì)之得,其珍貴記憶卻可讓我們感悟世界、升華身心。旅行,感悟世間之美,進而為繼續(xù)前行提供動力和希望。之所以河南的那位女教師有勇氣寫下“放下一切去旅行”,就是因為這個世界值得被欣賞;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共鳴,是因為漫漫人生中,人人都渴望接受曠世美景的洗禮。
但在行萬里路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讀萬卷書。誠哉斯言,不工作不讀書一味尋求“看看”是不可取的,那不叫旅行賞景,而是偷懶玩樂。錢鐘書曾說:“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碑斂吹矫谰皶r,有人會感慨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人會大叫“啊!好多小鳥,好好看”。這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只行萬里路”的區(qū)別。書會幫助我們從不同的高度去認識世界,幫助我們從更高的角度去欣賞美景。
行文思道,世界大在何處才能吸引男女老少?是美景,更是文化。感悟世界各地千姿百態(tài)的人文精神,踏遍無窮的遠方,擁抱無盡的人們。親身體驗各地各族的民俗風情,感受不同于自己民族的魅力,同時也將本民族的文化帶到他鄉(xiāng),在交流互鑒中,豐富我們的閱歷。增進國家和民族之間的親密度。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看各地奇景,看看各式各樣的文化,看看這個飄渺而奇妙的世界。
忽的,風停了,少年拾起書本,大踏步的向前走去,去追尋他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