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全
奈曼旗東明學區(qū)中心校,內蒙古通遼市028322
大問題教學中,研課標、研教材、把握知識脈絡,掌握學情才能找準大問題。下面就角的度量一課談談我的想法。
通過對課標和教材的研讀使人明確了,角的度量是量與計量的重要內容,其數學實質就是以角量角。本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段初步認識了角,知道角的大小鈍角、銳角、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從計量方面是在學習了長度單位及其度量,面積單位及其度量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教學本課之前學生需要知道射線這一知識,所以在本單元第一課時設計了“直線、線段、射線、角部分的名稱”這一教學內容。還有一個就是角的定義,角可以看成是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而形成的幾何圖形。這些都是本課的知識基礎。
通過課前的磨課及我對學情的分析,我認為直接教學量角器進行量角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太枯燥,另一方面不好掌握量角器的準確用法。在用量角器進行量角時只能是被動的模仿,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考,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情感價值觀的訓練目標。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大問題:用什么量角?怎樣量角?并設計下面的活動:一、由長度面積單位引入;二、學生探究角的度量單位是什么;三、創(chuàng)造量角器并介紹使用方法;四、學習用量角器量角,讓學生探究。這樣設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應用意識。
統(tǒng)一的折法形成統(tǒng)一的單位,用圓對折三次形成22.5 度的角。可能會用折疊后的角一次、一次去量,量四次就像上面那樣。(師起名叫:折疊量角器)也可以像下面將角展開(師起名:展開式量角器)也可以全部打開形成一個圓形量角器(師起名:圓形量角器)并讓學生介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這樣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注意測量時的各種事項,如點對點,線對線。
同學研制的三種量角器,并介紹使用方法,介紹使用方法的過程正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這樣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都是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完成的!將圓形量角器改進后的半圓形量角器已接近真實的量角器了!
師質疑還能改進嗎?啟發(fā)學生將圓形量角器改進成半圓形并起名“半圓儀”。
引導學生測量不能正好用22.5 度的角來量的角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改進的措施細分。并用現成的圓等分為12 份的圓在三等分,把每份再分為十份體會一度的角的大小。出示課件中1 度的角的定義。量反方向的角讓學生提出量角器的改進方案,(預設可設置一圈刻度專門為反方向的角使用)(可以給角標上刻度)體會內圈與外圈刻度設置的用途,從而正確認讀量角器上的內外刻度。
這個角怎么量?小樣難不死你,借此引入細分的思想,并動手畫分體會1 度的角的大小最后問題得到了,要解決這個角是75 度,還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預設:標上刻度就好了)量反方向的角體會標上刻度利于讀數,有兩圈刻度的原因,是因為有兩種方向的角。
這樣一節(jié)課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生在整堂課主動參與效果非常好!只有把握好課標教材熟悉學情才能找準大問題,讓大問題統(tǒng)領全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