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艷麗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常常會面臨“講過的知識學生怎么又不會了”“同樣的問題學生屢做屢錯”“學生聽得懂,但一做題就錯”“情景一換,問題又出現(xiàn)”的教學現(xiàn)象。如果透過現(xiàn)象去尋求本質的話,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源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缺乏自主學習、反思的能力,所以在面對陌生復雜的情景時,不能將零散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wǎng),不能將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進行遷移應用。因此,我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深入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內因,并基于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規(guī)律等角度,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從而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反思,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要想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就要提高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調控的能力。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要經(jīng)歷分析、判斷、質疑、評價、修正等腦活動過程,刺激腦神經(jīng)細胞的持續(xù)放電,從而使知識的記憶更加牢固,提取信息更加便捷,外顯在學習上,就是能更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因此加強教學中反思性學習的設計,是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的。
反思性學習,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對學習活動過程的反思來進行學習。“反思”在當代認知心理學中屬于元認知的概念范疇。用元認知的理論來描述,反思性學習就是學習者對自身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事物、材料、信息、思維、結果等學習特征的反向思考。反思性學習的靈魂是“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反思性學習是一種復雜的、探究的、理性的學習活動。
反思性學習的模型與基本環(huán)節(jié)
反思性學習的環(huán)節(jié)類似于化學學科中的科學探究過程,其基本模型如下圖所示。
圖 反思性學習模型
在這些環(huán)節(jié)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好前四個環(huán)節(jié),設置情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界定問題,利用問題刺激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進入問題解決階段的后三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基于真實情景下的動眼、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更有利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中的應用相關聯(lián),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而學生在體驗、討論、設計、操作、質疑與交流多種活動中,會自主地調用元認知,在新的情景中進行反思學習活動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從而進入一個新的循環(huán)過程。
進入總結提升階段,學生會通過總結經(jīng)驗、提煉方法、優(yōu)化探索、深化延拓等方法優(yōu)化自己的思維過程,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
反思性學習的實踐要求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創(chuàng)造反思條件,引導學生自覺進行反思,如不斷審視自己的學習行為是否有效、學習策略是否得當、學習成果是否顯著,并基于反思結果及時調整學習行為、思維等,從而讓學習走向深度。下面我結合多年的化學教學實踐與感悟,談談教師在促進學生反思性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教師要結合初三學生化學學習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充分利用化學新授課、試題講解課、復習課等多種課型滲透反思性學習的重要性;要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反思的方法。
(2)為學生創(chuàng)設反思情景。創(chuàng)設輕松、信任、合作的氣氛,幫助學生看到學習中的問題所在,使反思活動得以開展。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通過提供適當?shù)膯栴}或實例以促進學生的反思。
如在實驗“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的學習活動中,我沒有給學生提前預備好學案或實驗報告,而是設計了三個真實、有趣的實驗活動。
實踐反思活動:學生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驗滿,制取完成后,結合拍攝的照片或視頻進行操作反思。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對操作過程的實錄進行反思,落實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基本操作技能。
真實情景反思活動:教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是否發(fā)生改變,如何證明其改變。本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真實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主動將二氧化碳的性質遷移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強化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主動遷移。
真實問題解決的反思活動:如何減少制取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本活動設計意圖是希望學生能夠主動從控制反應、裝置改進等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技能。反思不是簡單的回顧和一般的分析,而是從新的層次、新的角度看到現(xiàn)實的不足。這就決定了學生至少要有下列反思技能:經(jīng)驗技能,它主要指學生借助經(jīng)驗對自身進行相對直覺的反思的能力;分析技能,它主要用于解釋描述性的資料;評價技能,它常用于對探究結果的意義做出判斷;策略技能,它告訴學生怎樣進入行動計劃和參與計劃實施,如何進行反思性分析;實踐技能,它幫助學生把分析實踐、目的與手段等和良好結果統(tǒng)一起來;交往技能,它通過廣泛討論自己反思所得的觀念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辦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技能。
如對于學生解釋描述性反思技能的培養(yǎng),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錯題進行這項技能的訓練。在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檢測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要教會學生如何對一道錯題進行反思,如何通過語言的描述梳理自己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審題、知識、方法、解題思路等方面的問題。如審題時,是否知道什么是有效信息、能否根據(jù)信息關聯(lián)到已有知識及解題所需要的思路、分析過程中是否走了彎路、能否把解題的思路進行有序地梳理、后期學習的改進方向等。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多樣的反思路徑,如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導師帶教等方法,強化學生的反思技能。
(4)增強學生的反思毅力。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是誘發(fā)痛苦的行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甚強,反思也難以順利進行。反思的毅力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反思的“持續(xù)性”上,還表現(xiàn)在“督促”自己自始至終盯住自身學習的不合理性上,并敢于向別人“解釋”自己的不合理性。誠如哈貝馬斯所說:“誰要是能夠解釋自己的不合理性,他就是一個具有主體合理性的人?!苯虒W中,教師不妨有意設置反思障礙,如在學習“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這一內容時,我采用了“學生小講師”的學習方式,先設置學生預習反思提綱,由學生自主學習課本知識,并選擇自己的興趣點進行PPT制作,然后經(jīng)歷了小組檢查、自主修改、教師審查、自主修改、課上講解、自我點評、自主修改等多次反思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多次嘗試體驗,以磨礪學生的反思意志,增強學生的反思毅力。
(5)建立互動的反思關系。反思性學習是一種依賴群體支持的個體活動,它不僅要求反思者有一個開放、負責、執(zhí)著的心態(tài),同時也有合作、協(xié)調、信任的環(huán)境要求。它是一種合作互動的社會實踐和交流活動。學生在反思過程中,如果有他人指點或與他人合作進行,會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會更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采用的是小組合作式,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學習特點,采用隨機編號的方式,進行輪流、自評、互評、同組、異組間反思評價制度,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質疑、釋疑的機會。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生深度理解新知識,進入深層次的學習。
幾年的反思性學習的教學實踐,讓學生從反復、簡單的重復性工作和學習中解脫出來。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中的專注力,保持了持久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反思性學習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結構化、程序化,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較為陌生復雜的情景中,主動地關聯(lián)已有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促進了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吳秀娟. 基于反思的深度學習研究[D]. 揚州大學,2013.
王曉華. 初三數(shù)學反思性學習的現(xiàn)狀及能力培養(yǎng)的對策研究[D]. 揚州大學,2018.
王佩君. 初三學生化學反思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 化學教與學,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