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態(tài)度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而小學正是打下基礎的關鍵時期。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與學生的審美能力、情感意識以及合作意識息息相關。所以說,如何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使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是所有教學人員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將通過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音樂;合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7-0137-02
【本文著錄格式】姚宣屹.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20,04(07):137-138.
小學生的認知、情感以及性格都不穩(wěn)定,想象力也比較豐富。合唱教學可以作為小學生情感理解與表達的輔助工具,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相關的教育人員能夠?qū)⒁魳方虒W方法與學生的特點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歌唱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目的。
一、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個學科的素養(yǎng)培育成為了教師的重點。小學生的想象潛能是巨大的,通過音樂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其包含想象力在內(nèi)的各種能力。這些能力的激發(fā)與提高基于音樂教學的整個板塊之上。音樂教學所包含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也在不同程度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起到了幫助。小學音樂比較簡單,都是二聲部。因為基于小學的認知能力決定了音樂的復雜度選擇。合唱教學可以說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點睛之筆。合唱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包含幾個小的部分。大致上可以分為合唱之前的準備活動、合唱的練習以及反思。想要合唱練習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了解音樂的背景,掌握演唱的技巧,合理分工,最終展現(xiàn)出學習的成果,之后通過反思有所提高。合唱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的認知養(yǎng)成、情感發(fā)展以及合作能力。所以說,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重點部分,通過有效合理的合唱教學也能夠不斷向素質(zhì)教育靠近。
二、小學生的特點分析
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要求“以人為本”。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是要以學生為準,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助力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只有教師先給自己明確的定位,才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重組的發(fā)揮空間。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教師熟練掌握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以引導者的身份提高教學的效率。
(一)認知分析
在認知方面,小學生呈現(xiàn)出的特點是模糊性、被動性。無論是音樂學科還是其他學科,想要更好地學習掌握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不同的認知能力對應學習的復雜難度也是不同的。小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還停留在初步階段,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對學科的認知都是淺顯的模糊的。小學時期也正是他們建立正確認知的黃金時期。所以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正確的認知傳遞給自己的學生。并通過一定的方式對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在合唱的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對音樂技巧等認知較少,在進行合唱教學的時候,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混亂的情況。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音樂的認知從被動向主動轉(zhuǎn)化,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方法進行有效引導。
(二)情感分析
小學生的情感呈現(xiàn)出單純化的特點。因為大部分的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情感也相對單純直接。音樂不僅僅可以用來欣賞,還能夠成為抒發(fā)情感的工具,如古代文人墨客一般通過文字將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表達出來。而音樂是將旋律加入文字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小學生無論是在朗誦課文的過程還是在學唱歌的時候很容易沒有感情的大聲朗讀。即使教師會引導學生小聲哼唱,但是學生還是會為了熱鬧也好,展現(xiàn)自己也好,沒有感情的進行演唱。這樣一來合唱的力量不能夠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來,合唱的美感也會大打折扣。所以說,如何將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出來,從而在合唱的過程中賦予情感,也是教師教學的重難點。
(三)性格分析
“人之初,性本善?!毙W生其實還停留在“人之初”的階段,他們的性格雖然說還沒有成型,但是其中并沒有摻雜什么不友好的成分。合唱是一個合作的過程,盲目的合唱不會得到最佳的表達效果,如果恰到好處的合作,將會出現(xiàn)學生們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合唱將合作意識加入到學生的性格品質(zhì)中去。當今世界的方向是合作共贏,一直以來我國在國際上是和平大國。合作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將來的生活中都是我們應該掌握的技能。小學作為性格品質(zhì)養(yǎng)成的奠基階段,理應承擔起應有的教育責任。
三、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
(一)豐富課堂導入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模仿性極強,所以在教師觀當中有“為人師表”的要求。教師通過自身的榜樣力量能夠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示范。課堂導入是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實不單單是音樂合唱課程,其他課程也需要課堂導入,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的背景,學習起來也更加輕松。想要取得最佳的合唱效果,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之前,需要將歌曲的背景、情感以及基本的技巧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遞給他們。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成功的合唱需要學生集中精力將每個聲部唱準。在背景介紹以及情感奠基之后,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聽力訓練,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特別注意不同的聲部以及輕重音。在奠定一定的音感之后,學生再進行合唱,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例如在《柳樹姑娘》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春天來了,我們能夠看到什么景物。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后的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當有學生提到柳樹的時候,教師可以順勢引導?!澳奈煌瑢W能夠回憶起來描寫柳樹的詩句嗎?”這時候可以引出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之中的詩句。這首詩描寫了柳樹的姿態(tài)。通過曲目背景的引入,情感奠基,使學生對整首歌曲的風格有所了解在演唱的過程中對情感把握更加準確?!读鴺涔媚铩氛w偏輕快,通過不同聲部的分配,學生的合唱也會帶出真正的春天的氣息,從而達到合唱教學的目的。
(二)多種形式進行合唱練習
經(jīng)過背景的介紹,情感的鋪墊,聽力的訓練,接下來就是合唱練習環(huán)節(jié)。通過練習讓學生找到感覺,通過練習的磨練,學生們之間的默契度也會有所提升。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們的積極性以及興趣可能會隨之消散,而如果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合唱練習,學生們便會保持新鮮感,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一些例如電子琴、笛子等樂器的加入,也能夠讓整個合唱氛圍更加濃烈。音樂與很多其他藝術(shù)都息息相關,例如舞蹈、美術(shù)等等,如果在合唱中加入這些元素,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教學方式更加新穎,學生的興趣也會更加濃厚。
例如在《小雨沙沙沙》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歌曲分為兩個部分,分為為“沙沙沙”小組和“嘩啦啦”小組。兩個小組分別合唱,教師可以組織小小的合唱比賽,在課堂上表現(xiàn)比較好的小組可以得到一顆小紅心。使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加認真,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除此之外,還可以為歌曲編舞、作畫等等。在編舞、作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對歌詞以及整個曲目的理解,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發(fā)揮。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對音樂的理解。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能力也能夠如雨后春筍一般,通過一定的引導定會節(jié)節(jié)高升。小學生的想象力是無法估計的,想象力的激發(fā)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也會起到很大的而幫助。一些除音樂之外的因素加入,使得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能夠像小雨點一樣自由活潑。樂器的加入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通過一些小的道具的利用,能夠使得學生動手操作,能夠?qū)σ魳沸杂懈训捏w驗。
(三)及時反思總結(jié)
“吾日三省吾身”,通過不斷地反省才能夠找出自身存在地缺陷?!坝袆t改之無則加勉”,教師和學生共同找到問題,解決問題并得到提高。首先教師需要總結(jié)思考,通過幾個既定的指標對自己的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成果進行考量,例如學生的反應是否積極、合唱的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等方面。及時反思,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的溝通是否順暢??梢院推渌握n教師一起合作,請合作的教師一起幫忙指出不足。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課的教師更清楚自己存在哪些不足。針對這些不足,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與綜合素質(zhì)。在新課標改革的標準背景下,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也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與時俱進,響應國家的號召。
例如在上文兩個教學案例中,《柳樹姑娘》《小雨沙沙沙》,在學生合唱的過程可以進行錄音等形式,以后展現(xiàn)給同學們。教師在課下對課堂進行反思之后,將材料 帶到課堂,讓學生自己檢驗自己的成果,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表現(xiàn),通過回放關注自己的聲部能不能跟上節(jié)奏,自己的舞蹈動作是否整齊。通過自己的檢查,能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練習以及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及時改正,從而在提高自己的合唱水平,培養(yǎng)自身的合作能力。
四、結(jié)束語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質(zhì)教育成為主流。各科的學習都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與此同時,教師要建立以學生為主,師生共同合作的師生關系。通過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小學生感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特點,因材施教進行合唱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力、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以及學生的合作能力為中心,以各種音樂器材的加入,舞蹈書法美術(shù)等其他因素的使用為半徑,將合唱教學這個圓畫的足夠完整。通過不斷反思總結(jié),對整個圓形進行填充,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就會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最佳的效果。響應國家新課程改革背景,使得中國的教育真正向著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為中國發(fā)展培養(yǎng)有德有才的棟梁。
參考文獻
[1]王菁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2):205.
[2]何靜.新課程理念下音樂學科合唱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33):156.
[3]余君.基于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北方音樂,2019,39(6):210-211.
[4]鄭妮.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9(3):114.
作者簡介:姚宣屹(1993—),女,遼寧盤錦,學士,小學音樂教師,小教二級,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