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玉鳳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化水平也要不斷進步。在新時期社會發(fā)展背景下,一個人想不被湮沒在人群中,就要不斷進步,掌握多種技能。想成為閃閃發(fā)光的人,語文素養(yǎng)一定要高。所以,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這兩種能力與作文教學息息相關,需要教師不斷引導,讓學生突破自己,把情感融入作文中,并清晰地用文字表達出來。要做到這些,需要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言天賦,并且不斷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還應該發(fā)現(xiàn)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思問題原因,思考解決辦法。
1.小學作文指導的教學現(xiàn)狀與反思
如今的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只看重成績,并不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通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課堂死板,缺乏創(chuàng)新。比如,要寫某方面的作文,教師就會引導學生先查找相關資料,或者閱讀相關文章,分析別人是怎么寫的,讓學生模仿?;蛘咧苯幼寣W生寫讀后感,說一下范文好在哪里,而不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去寫文章,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導致學生不喜歡寫作。如果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寫,不但拿不到高分,還會被教師批評。在范文的影響下,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學生遇到與范文類似的作文命題時就會下意識地套用模板,而不是自己去創(chuàng)新,這樣一來,寫出的作文毫無新意,沒有靈魂。針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要反思教學模式是否存在問題。雖然成績很重要,但作文指導不能唯成績論,應該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不斷創(chuàng)新,他們的作文水平才能提高,才能對寫作感興趣。
2.作文指導要打破常規(guī),采用合作探究的作文教學模式
合作探究的作文教學模式是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而不是老師。也就是指導不再是讓學生按照套路、模板去復制作文,而是要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意識,利用寫作技巧進行創(chuàng)作。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需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寫作之前,讓學生準備要用的資料,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將自己的體會、感受在作文中表達出來,不局限于格式和模板。學生也可以和伙伴分享自己收集這些資料時的想法,說說為什么選擇這些資料,它們有什么獨特之處,再選出一個代表,收集大家的觀點,匯總在一起進行交流討論。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寫出的作文都有自己的特點。這樣的教學模式,解除了傳統(tǒng)作文指導對學生的束縛,激勵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開發(fā)了學生的潛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
3.1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做任何事,認真必不可少,所以在觀察時要做到細致入微;其次做事情要有條理,作文指導也不例外,觀察要有順序,明確先觀察什么,后觀察什么。最后觀察事物要有重點。觀察一個事物,一定要搞明白這個事物的特征是什么,學會抓住重點進行觀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或事,你會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作文素材。比如,上學的時候觀察沿途的風景;上課的時候觀察老師的表情變化;課間活動的時候觀察同學們的狀態(tài);在家吃飯的時候留心爸爸媽媽談論的話題……這些都是生動的作文素材。
3.2其次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都知道,好文章需要花費心思構思,而不是漫無目的、雜亂無章地寫,只是寫而不用心寫出的文章是沒有靈魂的。這顯示了培養(yǎng)學生寫作思維的重要性??吹揭粋€文題時,首先要在腦海里構建基本框架。比如寫作主題是什么,選擇什么素材,采用什么結構。其次分清主次,確定素材的詳寫和略寫。這樣有條理的文章一般都不會差。
3.3最后要培養(yǎng)表達能力。表達能力需要學生自己下苦功夫,要學會積累好詞好句,精彩的語言表達能讓作文錦上添花。沒有好的語言表達功底,構思再好,布局再精巧,立意再深刻,寫出來的作文也是蒼白的。所以作文指導中語言表達能力的指導尤為關鍵。
小學作文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摸索,探尋最適合學生的指導方式,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所以,這不僅僅是教學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師教學思維的轉(zhuǎn)變。教師要不斷汲取經(jīng)驗,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