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恒明
【摘 要】高中化學是一門以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學科,其繁瑣和復雜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吃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采用信息技術實施教學,使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基礎。為此,本文對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此獲得較好的教學效益。
【關鍵詞】微課;高中生;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0)04-0100-02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其短小的特點讓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結合自己的學習進度觀看視頻進行學習。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內容較少、資源構成“情景化”、主題突出,針對性強等特點。這一工具的應用,既幫助學生在課前進行了預習,又讓學生能夠在課下對教學重點進行鞏固,同時在課上不再讓教師對某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提升了教學效率,所以這一工具的實施得到了一致好評。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以下三個方面講述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高中化學教師提供教學參考,提升教學效率。
1 ?利用微課講解化學概念,激發(fā)學習興趣
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的基礎,然而其抽象性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理解和掌握,進而無法合理解釋化學現象。利用微課的資源構成“情景化”、主題突出,針對性強的特點,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形象的展示給學生。為此,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為學生講述化學概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理解概念的內涵,并通過概念分析化學原理,掌握實驗過程,從而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學生獲得成長和發(fā)展[1]。如在教學《化學鍵》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這一概念進行掌握,筆者將化學鍵的概念講解錄制成微課讓學生學習:①化學鍵的概念總結:原子、離子、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就叫化學鍵。②化學鍵的分類: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③練習:指出C02、H2O、CH4、C2H2之間的化學鍵構成。
經過這節(jié)微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化學鍵的概念,并分析不同物質中化學鍵的組成,從而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框架,為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再如,在教學《元素周期表》一課時,筆者對主族和副族的概念錄制成微課講解。
①概念總結:由短周期元素和長周期元素共同構成的族叫主族,完全由長周期元素構成的族叫副族。②概念分析:圖表展示:長周期包括4、5、6,短周期包括1、2、3,主族包括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副族包括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經過這一概念的教學,使學生對周期表有了形象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2 ? 利用微課講解化學原理,掌握教學重點
化學原理是化學反應的依據,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學習化學原理,可以加強學生的認知,使學生明確化學反應的過程以及反應現象,最終對化學反應結果進行探究,以此完成化學教學的目標[2]。使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經驗,拓展化學思維,最終提升自身的化學技能和化學素養(yǎng),為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基礎。微課可以動態(tài)呈現化學反應的過程,形象的展示化學反應結果。教師可以制作某個化學原理的微課,如在教學《原電池反應原理》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反應原理,并且對原電池裝置進行優(yōu)化,于是筆者將原電池的的反應原理錄制成微課供學生學習,使學生在微課中掌握實驗步驟和實驗設計,具體內容如下:①原電池反應現象:銅片電極處有氣泡產生,電流表的表針發(fā)生偏轉。②原電池原理分析:銅片電極處有氣泡產生,鋅片電極處沒有,說明銅片電極處有氣體產生。電流表的表針有偏移,說明有電流產生,電子由鋅片電極一端轉移到銅片電極一端。③原電池反應式:Zn-2e-=Zn2+2H++2e-=H2↑經過這一微課的學習,讓學生明確了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掌握了課堂重點,為接下來對知識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再如,在教學《鈉與水的反應》這一實驗時,筆者將這一實驗步驟錄制成微課供學生學習,具體內容如下:①取一個500ml的燒杯,加上300ml的蒸餾水之后往杯子里放幾滴酚酞,再將一小塊鈉放入水中。②觀察現象,發(fā)現酚酞變色。③由于鈉與水反應劇烈,放出的氫氣容易燃燒和爆炸,所以鈉的取量要少一些。
經過這一微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總結出實驗的注意事項,在實驗時減小危險性,掌握實驗教學的重點,以此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
3 ? 利用微課講解化學實驗,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
實驗教學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實驗教學備受教師的重視,然而很多學生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導致在操作實驗時,常常會因為操作不當,使得實驗成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失去了做實驗的興趣[3]。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實驗錄制成微課供學生學習,使學生在微課中掌握實驗步驟、創(chuàng)新實驗方法,最終完成實驗學習的目標,把握實驗原理,體現實驗教學的價值和意義[4]。如在教學《化學反應速率》這一實驗時,筆者將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這一實驗,設計錄制成微課供學生學習,使學生在微課中對實驗進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①首先選擇對比實驗,所有條件不變作為參照實驗;②選定對象,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反應物的濃度,發(fā)現反應速率可以增大;③總結: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從而得出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經過這節(jié)課微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壓強、溫度以及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并對實驗的步驟進行創(chuàng)新。根據實驗原理,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以此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再如,在教學氨氣噴泉實驗時,筆者將傳統(tǒng)實驗與改進實驗進行了對比:①改進原因:傳統(tǒng)的實驗操作步驟繁瑣,且浪費時間,導致成功率不高,所以這一實驗需要進行改進。②實驗改進裝置展示。③優(yōu)勢體現:改進后降低了氨氣外泄的概率,降低了污染,并且對比傳統(tǒng)實驗來說,實驗步驟比較簡單,成功率也高。
經過這一實驗的改進,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并依據實驗創(chuàng)新,完成實驗的教學目的,提升學生的實驗技能,為接下來的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綜上所述,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目前教學的一種趨勢,更是一種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手段,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注意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微課,并熟練應用這一工具,以此讓學生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當然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還不是很完善,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教師們需要進行深入地探討和研究,最終將教學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化,推動高中化學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惠益花.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2]郭利武.淺談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1).
[3]黃俊峰,陳清.自主學習“微”中有道——高中化學微課教學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1).
[4]陳小歡.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