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體育學習中,學生的體育意識會直接影響其對體育課程的認知程度,還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體育訓練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會影響體育教學的實施效果。因此,要注重提升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行為規(guī)范,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愛上體育,加強身體鍛煉,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通過對初中生目前的體育意識與鍛煉行為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目前初中生面對體育課程還存在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初中體育;體育意識;體育鍛煉行為;相關性分析
一、前言
由于體育課程在整個初中教學中所占比例不高,因此許多學生缺乏對體育課程的正確認知,認為在體育課上是放松、愉快的機會,并沒有積極投入到鍛煉當中,再加上有許多體育教師也會放縱學生,缺乏正確的指導技巧和方法,從而會使得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缺乏正確的體育意識等問題。對此,體育教師要認識到體育意識對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以此來提升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參與率。
二、體育意識與鍛煉行為之間的關系
體育意識是學生產生鍛煉行為的動力,體育意識能夠指引學生產生鍛煉行為,體育意識也能夠在體育鍛煉行為中生成和發(fā)展,就此可見體育意識和鍛煉行為是相互依賴的。并且,體育意識有著很強的導向作用,會直接影響學生產生鍛煉行為的積極性與自覺性。[1]與此同時,良好的鍛煉行為能夠幫助學生增強體質,改善心情,這樣也能夠幫助學生強化體育意識。通過研究表明,對初中生來說,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鍛煉頻度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學生的鍛煉頻度越高,學生的體育意識也就越強,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就越高,次數也越來越多。
三、初中生體育意識和鍛煉行為的現狀
(一)體育意識
通過統(tǒng)計調查可以發(fā)現,當前初中生的體育意識主要表現在:首先,明確認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清晰認識到進行體育鍛煉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但是當前初中生在體育方法的選擇上面還有著許多問題,有許多學生并沒有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在進行體育訓練時比較盲目;其次,有許多學生在體育認知上還比較片面,大多數學生認為體育鍛煉能夠改善身體機制,并沒有認識到體育鍛煉對意志品質和心理狀況上的影響。在調查研究中,有70%的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能夠改善心情,有30%的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保持消極心理,對體育鍛煉感到疲憊和痛苦。
(二)體育鍛煉行為
通過統(tǒng)計調查可以發(fā)現,初中生的鍛煉行為有著以下幾方面的特征:首先,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主動參與鍛煉的行為和情況并不理想,有超過1/2的學生并不熱愛體育鍛煉,特別是面對很大的學習壓力時,也沒有充足的運動時間,運動的效果也比較差;其次,學生在參與運動項目時,比較喜歡慢跑和散步等簡單的運動,面對籃球和排球等運動項目,學生的鍛煉行為會深受運動器材的限制,影響學生的運動選擇;最后,初中生在參與運動時,主要是體育課上的集體參與,除此之外很少與家人或朋友共同進行體育鍛煉。[2]但是有部分學生會在競技性的體育活動中產生鍛煉行為。
四、提升初中生體育意識和鍛煉行為的有效對策
(一)加大對體育教學的投入
學校作為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也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的主要陣地,因此,學校要加大對體育教學的投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鍛煉環(huán)境和條件。學校要在硬件和軟件方面加大投入。首先,在硬件方面,學校要完善體育器材的種類、完善體育場館的建設。例如:建設塑膠跑道和綠茵場地,為學生提供足球、排球以及乒乓球等運動器材。并且學校也要注重對運動器材的維修,以此來保障體育器材的安全;其次,在軟件方面,學校要完善體育制度,學校還可以根據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和發(fā)展現狀,積極開發(fā)特色的體育課程。[3]
(二)提升學生和教師對體育課程的重視
想要提升學生和教師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就需要做好體育課程的建設,提高體育課程在初中教學中的比例。例如:在對體育課時進行安排時,要做好室內體育課程和室外體育活動的具體安排,這樣有利于避免體育課時被占用的現象,為學生提供準確的體育教學時間。教師還可以通過示范指導和小組互動的指導,來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不僅如此,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和生理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提升學生參加運動的參與率。
五、結語
總而言之,目前的初中生的體育意識和鍛煉行為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缺乏對體育的興趣、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知、存在意志力薄弱等等,從而使得初中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參與率比較低,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針對這一問題,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意識對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在開展教學課程時要給予正確指導和科學的訓練,以此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體育意識、規(guī)范體育行為。
參考文獻:
[1]邱烈峰,肖爽.中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鍛煉行為的相關性分析[J]體育科技,2018.39(10):23~24.
[2]王靜.體育課程模式對于學生體育行為及鍛煉意識的影響[J]青少年體 育,2016,05(31):67~69.
[3]鄒敏.青少年體育態(tài)度與體育行為的關系[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6,11(19):47~51.
作者簡介:顧建霞,江蘇海安人,大學本科,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紫石中學,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