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珂
摘要:道具是舞者在肢體表演達到極限后的一種“延伸”,也是人與人之間情感傳遞的“橋梁”,在劇目中道具的合理運用為作品增添了色彩。而在眾多道具中,扇子的使用率頻頻增加,本文僅以抒情性為切入點分析扇子在古典舞中的應用價值,期望為以后的舞蹈學習者提供經(jīng)驗。
關鍵詞:扇子;古典舞;應用
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中說過:“一切藝術都是創(chuàng)造出的表現(xiàn)人類情感的知覺形式”。[1]作為一切“藝術之母”的舞蹈可以說是通過肢體來反映人們情感世界的一面“鏡子”。道具這種作為在肢體展現(xiàn)到達極限后的“延伸”,也就成為了舞者內(nèi)心情感與外在世界的橋梁,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寄托,渲染著劇目的主題氣氛。
一、情緒的輔助
萬千世界的美好景象,往往是人們直抒胸臆的第一出發(fā)點。古人云:“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边@種“情不自禁”的情感抒發(fā)久遠的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而這些“手舞足蹈”中不乏有道具的陪伴。作為情緒的輔助,扇子的出現(xiàn)為表演者情緒的抒發(fā)開啟了一個“出入口”,盡管表演者本身就有著出色的神態(tài)表情,但是有了道具扇子的加入,或喜或悲的情緒都在扇子的輔助下,更直觀的出現(xiàn)在觀眾的視線當中,讓人印象深刻、耐人尋味。
第十一屆“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收官后,《紙扇書生》這個劇目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一個個書生的形象讓觀眾仿佛瞬間走進了詩情畫意的古代。在高潮時舞者們跟隨激烈的音樂一起扇動扇子怡然自得的畫面給觀眾一深刻的印象,所有人一起開合扇子時的氣勢將情緒推向了高潮,在隊形流動時真的就像三五成群的書生們在一起飲酒賦對,扇子跟隨表演者的頭部晃動,仿佛醉在其中??v觀整個作品,舞者們的表情無一不展現(xiàn)了他們在吟詩作賦時的喜悅心情,而扇子的存在恰恰輔助了表演者們情緒的釋放,動作酣暢淋漓、直接明了,讓觀眾都與之產(chǎn)生共鳴從而感慨生活的美好。劇目《彩蝶飛舞》講述的是春日里女子拿著團扇撲蝶的歡喜雀躍之情。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紅樓夢中“寶釵撲蝶”的美好畫面,大概作者的寓意也正在此處。舞者拿著小小的團扇時而挑動、時而掩面,歡喜時連扇尖都會隨著舞者的情緒波動,舞動的身姿與團扇的配合將人物形象巧妙的展現(xiàn)出來。扇子一翻一蓋仿佛真的有蝴蝶在扇下,讓觀眾如同身臨其境般不禁緊張起扇下的蝴蝶是否會飛走。這時的扇子往往具有實際意義,作為生活的常態(tài)出現(xiàn)在舞蹈作品中。
二、情感的寄托
每個事物的出現(xiàn)都有著一段或喜或悲的緣由,因此在有些舞蹈作品中,道具的應用體現(xiàn)出的不僅僅是它本身的使用價值,它承擔更多的是一種情懷,或是托物言志,或是睹物思人等等。這種情感并不像“直抒胸臆”那樣直白,卻也有著極大的感染力。與情緒的輔助這一特征相對比,扇子在情感寄托這一應用價值中顯得更為重要,無論是折扇、團扇在作品中都可以賦予它另一重身份。它往往是舞者情緒轉變的重要因素,在關鍵時刻渲染舞臺氣氛將舞蹈推向高潮。
劇目《雁丘詞》中,表演者手持一把紙扇,一舉一動中都表現(xiàn)出對扇子的珍惜,此時的“扇”則超越了它本身淺顯的含意。當舞者將扇子打開背在后背一步步前行時,頻頻回頭望向后背的動作讓觀眾感受到仿佛后背真的有一個人存在著,這時扇子作為情感的寄托用來表達對故人的悲痛思念,讓觀眾看了都感同身受。正應了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詞作《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而在劇目《扇舞丹青》中,表演者手中的扇子像是一支“畫筆”,表面看上去像是在起舞作畫一般,扇子在表演者手中靈活自如配合肢體動作讓整個作品顯得行云流水、張弛有度。但從更深一層的含義上講,這何嘗不是舞者借助扇子來抒發(fā)自己本身的情感,扇子成為了舞者心靈與外在世界的橋梁,無時無刻不讓觀眾體會出舞者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人生如舞蹈中那般被書畫的絢麗多彩。這種托物言志、睹物思人的寓意都賦予了扇子更深一層的含義,使整個舞蹈主題得到了升華。
三、結束語
扇子作為情感傳達的“橋梁”,以“輔助”、“寄托”的形式出現(xiàn)從而渲染了作品氣氛,烘托了主題情感。其與舞者情緒、情感的融合凸顯了扇子在舞蹈中的應用價值從而為舞蹈增添色彩。
參考文獻:
[1]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2]靖?!惰b賞中國古典舞<扇舞丹青>中道具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7(9)
[3] 周維萍《淺談舞蹈道具——扇子所體現(xiàn)的藝術價值》[J].成才之路,2008(33):58-58
[4] 周維萍《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扇子在舞蹈中所體現(xiàn)的藝術價值》[J].大江周刊(焦點),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