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幼兒而言,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兒缺乏自信心,則會導致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缺乏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還會影響到幼兒人格的健全和性格的形成。因此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自信心;鼓勵
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過程中,需要意識到幼兒這個年齡階段與其他年齡階段不同,他們敏感,但是表達能力和感知能力較差,使他們很可能不會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表達出自己的需求,但是,如果教師的某一行為或者言語刺激到幼兒,會導致幼兒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和思想。因此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充分地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和行為變化。如,教師想通過比賽或者表演的方式來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但是某些幼兒不愿意參與表演和比賽,非常排斥這種活動時,教師就不能采取強硬的手段讓幼兒參與,而是要慢慢了解幼兒不愿意參與的原因,再采取其他溫和的方式,如果教師強硬地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不會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甚至還會給幼兒的心理造成傷害。
一、鼓勵、肯定幼兒的行為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需要給予幼兒積極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以更加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來面對生活和學習,有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教師合理恰當的肯定和鼓勵能夠讓幼兒的潛力得到激發(fā)。對于幼兒如果一味地批評和指責,則會使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產生否定和懷疑,讓他們在做事和面對生活困難時會畏懼,沒有勇氣去接觸未知事物,會對他們的人格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隨意否定幼兒,盡量鼓勵肯定他們的表現和行為。如有幼兒在課堂上擾亂課堂紀律,不僅會影響到其他幼兒的學習,還會使教師的教學無法繼續(xù)進行,這時教師也不能用過于嚴厲的語言來批評和指責,而是需要溫和小聲地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讓他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不好的影響,不僅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還培養(yǎng)了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尊重幼兒的個性和思想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需要尊重幼兒的思想和行為,不能全方面地否定幼兒對外界事物的探索,否定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否定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時也不能夠一味地縱容,而是要保護他們的個性,在尊重他們個性發(fā)展的同時,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如,幼兒看到其他的幼兒可以自己疊被子、吃飯的時候,也有自己吃飯和疊被子的需求,這時,教師就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幼兒的需求,給予幼兒充分發(fā)揮的空間,讓幼兒能夠得到充分鍛煉的同時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采取溫和的語言指導幼兒如何做,讓幼兒的個性和好奇心得到滿足的同時掌握正確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自信心。
三、幫助幼兒獲得成功
很多幼兒的自信心不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兒從來沒有獲得成功的體驗,他們沒有從成功中獲得滿足感和自信心的建立,如果長此以往會使幼兒不愿意表現自己也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幫助幼兒獲得成功感,能夠提高幼兒的自信心,激發(fā)幼兒的潛力,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面對困難和失敗,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據每一位幼兒的不同情況,為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要觀察幼兒的愛好、興趣、行為,給予幼兒更多的展示自我價值的機會,讓幼兒能夠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感和滿足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并建立信心。
四、關愛幼兒的心靈和生活
幼兒時期是一個特別敏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幼兒需要來自家人、朋友、教師的關心和愛護,一旦感覺教師或者家人沒有人關心在乎他們的感受,沒有被真心地關愛,幼小的心靈就會遭到極大傷害,這種心理傷害不僅會破壞幼兒的自信心,還會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幼兒園中,作為幼師不僅僅是傳授基礎的生活常識和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幫助幼兒形成健全人格,給予幼兒積極的影響,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要時時刻刻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狀態(tài),關心幼兒。對于幼兒而言,他們能夠接受和認可的方式為教師的肢體親密接觸和語言,因此,教師可以經常做一些親密的動作,如抱一抱幼兒、拉他們的小手、蹲下來和他們說話、說一些溫暖愛護的語言等,教師要與幼兒主動交流,傾聽他們真實想法和情緒,與他們一起做游戲,讓幼兒能夠從教師的種種行為中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需要的。這時,幼兒的心靈將會得到安撫和積極的影響,他們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被真心愛護的,從而形成健全人格,在教師的關心和愛護中逐漸形成自信心。
五、組織幼兒參加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活潑好動是幼兒們與生俱來的天性,他們對于外界一切的未知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幼兒教師應當充分抓住幼兒的這種特點來開展教學,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自信心,學前教育中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也可以在課堂之外開展,教師要精心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并且鼓勵全體幼兒積極參與到其中,這不但能夠增強幼兒的人際交流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幼兒的生活自信和為人處事自信。教師不但要抓好課堂教育工作,讓幼兒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而且要不斷改革教育理念,拓寬教學內容,立足于幼兒的興趣愛好來設置多樣化的課外活動。
例如,春天可以到公園去郊游,夏天可以去河邊捕魚,冬天可以到操場去開展打雪仗活動等等。要靈活創(chuàng)新,選定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內容,利用課堂時間或者課余時間來開展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活動能力將會大大提升,他們能夠自由自在地去探索,去觀察,享受活動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但能夠提高幼兒的思想認識,而且能夠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
六、結語
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能夠促進幼兒能力的發(fā)展和性格的完善,還會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和潛能。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給予幼兒充分的肯定、鼓勵、尊重、信任和關愛,使幼兒能夠樹立信心,讓他們能夠以樂觀的狀態(tài)面對今后的生活和學習。
參考文獻:
[1]張祎蕊.淺議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8(8).
[2]張麗琴.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策略解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8).
作者簡介:康曉霞(1968.8-),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心理教育。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