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何淼 周蘊薇
摘要:文章以“園林植物栽培養(yǎng)護學”課程為例,探索將德育元素融入了專業(yè)知識點的有效路徑。通過更新教學內容和理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合理地協(xié)調情境模式、理論聯系實際等舉措,來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思想道德教育。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園林植物栽培養(yǎng)護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高校的教育要全面執(zhí)行黨的基本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高校各類課程開展思政教育是培養(yǎng)德、智、美、體、勞全面發(fā)展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要途徑。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大學教育要“立德樹人”,這是高校教育價值的核心。
東北林業(yè)大學園林專業(yè)是國家級重點專業(yè),“園林植物栽培養(yǎng)護學”則是園林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在園林本科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教師以課程為載體,將本課程知識點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和專業(yè)知識相結合,滲透并貫穿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又實現了人文情懷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從而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本文以東北林業(yè)大學的“園林植物栽培養(yǎng)護學”為例,探索高校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專業(yè)知識和德育元素進行融合的有效途徑,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
一、目前高校教學中“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在高校的課堂教學中,高校教師往往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與講解,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德育內容相對較少。許多教師認為德育部分的教育應由中小學教師完成,或是由高校輔導員完成,因此忽視了專業(yè)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導致了課程教學內容中這一部分存在嚴重的缺失。許多高校教師沒有經過專業(yè)師范類課程的教育和培訓,這也使許多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缺失,導致德育教育的內容缺乏組織和設計,內容生硬,學生缺乏代入感,導致教學效果較差。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活躍,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更愿意以自己的視角去觀察社會和生活,對于專業(yè)課程中的德育教育往往比較排斥,這也導致了專業(yè)課程中德育教學效果較差。
二、在專業(yè)課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建立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思想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積極引發(fā)學生去思考,去感悟,這需要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和投入。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地位的輸入型教學模式,學生對此教學方式往往比較抵觸,這種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下大學生的教學需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為了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程積極開展“項目式”教學,讓學生分組對具體的園林工程項目進行分析和討論。教師只需要設立主題,進行適時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園林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思考解決相關問題的途徑。而這些問題的背后,往往存在工程技術以外的因素,許多都是施工者為了追求利潤而不規(guī)范市場行為所導致的,這必然會引發(fā)學生對園林從業(yè)者職業(yè)道德的反思。通過項目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直面目前園林市場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這問題所造成的巨大損失,讓學生引以為戒。學生分析討論結束后,教師對具體項目進行總結,與學生交流和探討,學生與教師在思想上會形成碰撞和火花,實現教學效果的升華。
(二)創(chuàng)造合理的情境
枯燥說教式的教學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將課程的知識點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并通過合理的情境設置做到思政教育的“潤物無聲”。除了項目教學法外,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巧妙地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融入課堂氛圍中,體會到思政教育的內涵。本課程的情境設置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植物栽培養(yǎng)護方面的體現;城市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正確人生觀的樹立。
首先,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園林領域有輝煌的成就,被稱為“世界園林之母”,在植物栽培技術方面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講解古樹名木的保護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向學生介紹了中華文明歷史的古樹的歷史和背景,弘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在講解城市環(huán)境和植物生長相關性時,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致使大量植物生長發(fā)育不良,結合近年來哈爾濱市空氣污染日益惡化的現狀,引出了習近平主席所提倡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當代園林的重要歷史使命這一主題,讓學生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新時代實現自我價值。再次,哈爾濱園林公司數量眾多,許多公司由于經營不善而倒閉。在實踐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組織學生參觀園林工程項目,在參觀過程中我們不僅向學生講解工程內容,還介紹施工公司的背景和發(fā)展歷程并和其他已經倒閉的公司進行對比,讓學生分析園林施工單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下如何生存的問題。事實證明,只有那些良好經營、恪守市場規(guī)范的企業(yè)才可以生存和發(fā)展,這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園林工作者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習性才可以保證植物的栽培成活,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活習性,這是其適應環(huán)境的行為;在課堂上講解植物習性時也要向學生灌輸人也需要根據自身情況,樹立自己的目標和道路,并為之奮斗,同時也要根據環(huán)境的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
(三)德育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現實生活
理論聯系實際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原則,通過聯系實際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于專業(yè)知識是如此,對于德育教育就也同樣如此。如果在德育教育中不聯系實際,德育教育就失去了立足點,無法讓學生在思想上形成共鳴。在目前的園林市場中,由于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各種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不良市場行為時有發(fā)生,這也對學生的觀念造成了沖擊。如果我們在課程教學中對此現象進行回避,會讓學生在思想上形成錯覺,無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聯系實際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策略,應該看到園林市場的規(guī)范秩序正在形成,目前市場上的不規(guī)范行為只是市場轉型過程中所需經歷的陣痛,對此教師要客觀,不要刻意夸大,否則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同時,也積極宣講園林市場中正面的典型和代表,讓學生意識到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職業(yè)道德的重要性。這樣,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實際案例,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市場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勢,也強化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教師以身作則
教師要傳遞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不能單純的依賴說教,而是要言傳身教,要用愛去感化。大學生正處于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大學教師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本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內容往往掌握的不扎實,導致在本課程中存在學習障礙。因此,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要耐心輔導、鼓勵,關心學生的成長,把德育教育落小、落細、落實。在課程的考核環(huán)節(jié)中,要做到公正、客觀,準確體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在生活中教師也應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這樣才可以讓學生信服,讓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而不只是課堂上的口號。
三、結語
將德育教育帶入專業(yè)課課堂,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高校肩負的神圣使命和歷史責任。高校教師應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路線和基本方針,明確培養(yǎng)目標,積極探索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水平,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
參考文獻:
[1]常靜.淺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運用[J].才智, 2019,(24):189.
[2]徐晉華.《教育學》課程“立德樹人”元素的挖掘與整合 [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9,(8):142-144.
[3]方剛.《壯醫(yī)藥線點灸》課程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 2019,(8):217-219.
[4]趙崇陽,任笑笑.高校軍事理論“課程思政”教學現狀與改革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 2019,(10):7-8.
編輯/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