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偉的散文,讓我想到散文的多樣性,想到與散文相關的一些因素:散文的氣質、散文的向度和密度等。比如散文的密度,有些散文語言稠密,但內(nèi)容空疏,另一種散文,作者努力使語言的密度與文本的重量接近,就如《影》和《第五十五條大街》。
李達偉的散文顯然不能一覽無遺。竭力地向內(nèi)、隱喻或象征、幽僻的視角、解構和重組、甚至虛構的問答,這些不常規(guī)的藝術表達,考驗著讀者的耐心和能力,但也使文本顯現(xiàn)特有的氣質和樣貌。
在《影》中,“影”和“面孔”,作為象征符號,一直在盡可能地追尋本體,能看出作者在用力地向深處穿鑿?!兜谖迨鍡l大街》,本該是最俗世喧鬧的“大街”,作為另一種“面孔”,作者在鋪排開來的生活表象中,用哲學化的思考,探究表象之下,勘探人和人的命運,努力觸摸滋生“面孔”的根本。而且,這種發(fā)散的行文,似乎可以有很多的路徑和預期。
——習習(散文家,蘭州市作協(xié)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