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漫
“新冠”疫情為人們的日常防護增加了許多往常從未有過的內容,對于抵抗力相對更弱的幼兒來說,防護要求須更加嚴格。孩子們每天必用的背包里不僅要放常規(guī)的備用衣物、汗巾、掛牌和水杯,還要把口罩、消毒洗手液等個人防疫用品妥當放置在易拿取的地方,背包里的東西陡然增多,加上家長不能進校園,早晚間放學整理小背包的任務突然全都落在孩子們自己的身上,這讓他們有些不知所措?!拔也恢牢业囊m子和褲子放在包的哪個位置?!薄拔乙膊恢雷约旱膾炫?、口罩、干凈塑料袋都在我背包的什么地方?!薄拔业谋嘲×?,拉鏈一打開,里面的東西就全掉出來了?!薄拔野锏乃芰洗嗔?,我找了好半天,才找到我的上衣?!薄拔业膾炫评K子都纏到其他東西上面,打結了?!薄嘲y題每天都會發(fā)生,而且總是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生活。
面對孩子們的不知所措和焦慮煩躁,教師是選擇對每一個幼兒不厭其煩地提供幫助,還是把幼兒遇到的背包難題看作促進他們學習與發(fā)展的契機,帶領全班孩子迎難而上,讓幼兒嘗試學習自己整理小背包呢?王穎老師堅定而智慧地選擇了后者。
我們常說,孩子的發(fā)展需要就是教育實施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于是一場圍繞解決幼兒背包難題的“攻堅戰(zhàn)”打響了。王老師和孩子們以及家長成為這場解決背包難題 “攻堅戰(zhàn)”中的“默契戰(zhàn)友”。解決背包難題的這場“攻堅戰(zhàn)”打得有計劃、有步驟、有層次、有重點。既有“戰(zhàn)前分析”,如說一說、想一想背包難題,討論如何解決背包難題。又有后方的大力支援,如家長支持解決背包難題。此外,還有突破難點的“實操演練”,如動手操作,練習解決背包難題。更有攻克難關后的“匯報表演”,如向“同盟戰(zhàn)友”展示成果,向“后輩”分享心得、經驗等??梢哉f,這場“攻堅戰(zhàn)”打得有聲有色!
最終,解決背包難題這場“攻堅戰(zhàn)”以大獲全勝結束戰(zhàn)斗。其戰(zhàn)斗成果不僅體現在孩子們順利解決了背包難題,學會獨立整理書包,真正做到了“我的背包我做主”,還表現在孩子們的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的不斷增強,開始主動嘗試并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通過這場“戰(zhàn)役”的洗禮,他們變得更加自信、自立,面對困難時不再是一味地不知所措、過度依賴外界的幫助,而是能夠及時調整心態(tài),積極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此外,在這場“戰(zhàn)役”中,我們看到王穎老師在堅定地踐行著“教師是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教育信念,感受著目睹孩子們成長帶來的喜悅,還收獲了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教育行動上的配合與支持。幼兒、教師和家長在“互生共長”的教育生態(tài)中都獲得了更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