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揚
孩子的童年應(yīng)當是五彩繽紛,充滿歡笑和快樂的,可是總有一些孩子小小年紀卻總是悶悶不樂、唉聲嘆氣,并因此時時牽動著家長的心。由于各種原因,許多孩子時常被抑郁的情緒所困擾,嚴重的就會發(fā)展成抑郁癥,這是一個令孩子和家長都倍感痛苦和困惑的問題。那么,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抵御抑郁癥的侵襲呢?
1.展現(xiàn)和睦的家庭關(guān)系。
在家庭中營造溫馨和諧的生活氛圍,即使家長之間有價值觀或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分歧,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更不能破口大罵或者動手。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個扮白臉、一個扮紅臉,而應(yīng)該統(tǒng)一好想法再教育孩子;如果有家庭成員生病,家長要及時送去關(guān)心和問候。多讓孩子感受家庭、家族的溫暖和愛,并讓孩子融入其中,明白“家和萬事興的道理”,孩子也能更有包容心,更樂觀積極。
2.隔代教育不占主位。
很多老人本著“隔輩疼”的觀念,對孫輩過分寵溺和驕縱,“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對孫輩百般呵護。而孩子一旦回到父母身邊,父母因為工作忙,對孩子不能像老人那般貼身照顧,孩子很容易感到失落;加之很多父母對孩子不像老人那樣和顏悅色,孩子很容易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心里產(chǎn)生巨大的落差。
父母教育子女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能收獲成就感,甚至得到成長。因此,要珍惜每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孩子上小學后,要盡量自己帶孩子。但也不能忽略對老人的關(guān)心,平時多打電話給老人,節(jié)假日多帶孩子去探望,讓老人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這樣孩子才能尊重老人和感恩老人的付出,才能改善親子關(guān)系。
3.教孩子合理宣泄情緒。
孩子由于年齡和經(jīng)歷的局限性,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低,在學習、生活上,以及與人交往的時候,難免會產(chǎn)生各種煩惱?,F(xiàn)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強,不愿意或不知道該向誰傾訴和求助,于是把各種壓力憋在心里,很容易產(chǎn)生抑郁的情緒。
家長要讓孩子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找出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家長還應(yīng)該教孩子一些宣泄情緒的小方法,比如,學會深呼吸、在空曠的地方喊兩嗓子、唱歌等,還可以通過跑步、騎自行車、做俯臥撐等方式讓孩子感到疲憊,然后放空煩惱,睡上一覺,從而讓抑郁的情緒清零。
4.多吃讓人快樂的食物。
俗話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如果孩子只是初步有些情緒低落,應(yīng)該注意在日常飲食中,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吃動物肝臟、魚、蝦、豆制品、蛋類等保健食物。此外,香蕉、巧克力、堅果類食物等等,對改善或調(diào)節(jié)抑郁情緒很有幫助,可以當零食或者餐后甜點讓孩子多吃。
如果孩子怕胖不愿意吃,可以將甜的水果或食品榨成果汁,買巧克力粉加進牛奶里,或者想其他巧妙的辦法,讓孩子合理攝入讓人快樂的食物,讓孩子每天從吃開始,吃得健康開心一些,孩子的心情自然能夠更好。
5.適當讓孩子受些苦。
很多孩子從小在蜜罐里長大,家長不舍得讓孩子吃一點兒苦,甚至連批評孩子都不敢,導(dǎo)致孩子上學后面對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同學、面對老師正常的批評教育的時候,不能很好地調(diào)整自己的認知和情緒,最終因為心理脆弱和失衡而被抑郁癥困擾。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心軟,更不能給孩子的錯誤找借口。而應(yīng)該做到賞罰分明、讓孩子勇于承擔他(她)所犯下的錯誤的代價或者后果;在衣食住行方面,家長也不能一味給孩子最好的,使孩子變得“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而應(yīng)該讓孩子知道人間冷暖,知道艱苦樸素,這樣孩子才能全面提高適應(yīng)性和承受力,不被抑郁情緒擊倒。
6.幫孩子找到精神寄托。
一些孩子性格內(nèi)向,常年過著“家”“學?!眱牲c一線的生活,除了看書學習之外,沒有任何興趣愛好,或者因為學習任務(wù)日益繁重,被迫把自己僅有的興趣愛好拋在一邊。如果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學習和成績,一旦成績下滑,就很容易認死理、鉆牛角尖,陷入悲傷絕望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家長要鼓勵孩子培養(yǎng)興趣愛好,學書法、繡十字繡、養(yǎng)小狗、看漫畫書……只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愛好,即使需要投入一定的金錢,家長也不要吝惜。既讓孩子在學習之余通過興趣愛好放松身心,舒緩心情,又能得到陶冶和享受,還能始終保持對生活的興趣和熱愛,何樂而不為呢?
7.認識孩子的好朋友。
現(xiàn)在的通訊手段非常發(fā)達,孩子和以前、現(xiàn)在的同學保持友情易如反掌,孩子在心理、情緒上的一些變化,也很有可能會即時通過微信朋友圈發(fā)布出去,孩子的朋友們都可以看到,而很多孩子對家長設(shè)置了不讓家長看自己的某些動態(tài)。因此,家長不僅要關(guān)心孩子情緒上的微妙變化,還要想辦法認識幾個孩子的好朋友。
如果孩子一旦出現(xiàn)反常情況,比如孩子因為抑郁而情緒低落、厭學逃學,甚至出現(xiàn)離家出走等極端行為,家長也可以第一時間通過孩子的好朋友進行規(guī)勸、尋找,并和孩子取得聯(lián)系,防止事態(tài)的進一步發(fā)展。
孩子的情緒無小事,只有盡力讓孩子開心,家長才能更舒心,家庭和社會才能更和諧!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