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彤彤
摘要:游戲化和生活化是幼兒園課程發(fā)展的重要特點,幼兒的知識和學習經驗的取得,常常由于生活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深化,廣大幼兒教師均發(fā)現學前教育不能是灌輸式的,應該在游戲化和生活化的進程中不斷滲透。幼兒教師的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師自身的成長,針對性地在幼兒一日生活實踐中進行有意義的觀察,將會逐漸地將工作經驗轉化為知識和能力。幼兒教師希望幼兒能夠在自由和自主的生活環(huán)境之內關注周圍的世界,而幼兒教師自我反思和成長,將會促進教師與幼兒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實踐;幼兒教師;自我反思;培訓成長
幼兒園教師倡導幼兒課程的游戲化和生活化,是希望能夠確立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在尊重幼兒選擇的同時,提煉來自生活的課程內容。幼兒園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往往是非常適合幼兒發(fā)展的,面對幼兒園課程改革和課程游戲化的實踐、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夠在建設課程游戲化理念的同時,加快幼兒教師反思和自我成長的步伐。
一、緊扣平時教學,開展課程游戲化教師反思
幼兒教師的自我反思未能在平時教學中取得更多的教學經驗,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在集體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雖然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很多幼兒教師由于在幼兒課程的游戲化過程中,更多的是本著自主的意愿、未能完全考慮孩子的游戲意愿,因此其自主性并不明顯。目前大部分幼兒教師的游戲化安排是實現彈性作息時間管理的基礎,但是自主確定游戲時間的長短是很多幼兒教師的通病,其自我反思和平時教學之間存在著脫節(jié)現象。幼兒園教師目前的教研活動和教研力度也在不斷加強,教師應在集體教學的過程中抓緊對學前教育教學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思考,結合幼兒園內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教師的實際能力,不斷調整集體活動和游戲時間。很多幼兒教師開始意識到,如果能夠緊扣平時的教學,將幼兒分為小班、中班、大班,發(fā)現戶外游戲和室內游戲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那么幼兒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將會不斷被拉近,課程游戲化的反思也會更加具有可實踐性。
比如,很多幼兒園在不同的季節(jié)會開展彈性作息時間的管理,而按照冬天和夏天日常時間的不同也會有所變化,各個班級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自行確定游戲時間的長短,有時教師和學生之間可能會產生一些意見分歧。如果幼兒教師能夠緊扣平時教學的情況,考慮到班級集體教學活動和游戲化教學活動的質量,調整集體活動的時間,并且在合適的季節(jié)彈性增加室內游戲活動的時長。如果說氣溫比較適宜的時候,可以多安排一節(jié)室外集體活動;而氣溫如果較為寒冷,就可以將室內游戲活動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開展結合音樂及藝術種類的游戲化教學,使教師能夠靈活地按照自身情況及班級孩子的情況,加強教育實踐,并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注重觀察和記錄孩子的反饋,進行具體的反思。
二、利用基礎教育環(huán)境和便捷的教育條件加強反思
教師的反思,既應該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進行,同時也應該結合教育實踐背后的集中教研活動,幼兒教師如果想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設置更多有趣的游戲內容,不妨考慮結合班級內不同的情況以及班級內學生家長的實際教育資源。比如說,有的學生家長可能在某一方面有大量硬件基礎,或者可以在每周的社區(qū)教育資源滲透過程中提供一些課程內容,那么教師就可以合理把握教育走向,在每次區(qū)域游戲活動過程中,通過家長的協(xié)助為孩子們帶來更加有趣的區(qū)域活動材料,或者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直接由家長來進行社區(qū)化的教學。
教師的反思行為,既應該結合教育的具體內容,還應該結合教育教學的實際狀況,且應該在平常加強對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比如說,在班級內開展56個民族大家庭的游戲活動,按照幼兒園內孩子大致的民族分布和宗教分布來開展有趣的游戲,邀請家長為孩子們講述一些與民族民俗相關的課程,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簡單的民俗游戲,讓孩子們感受到簡單的區(qū)角活動,利用一些區(qū)域和散點式的教學資源分布就可以達到很有趣的游戲效果。
為了讓孩子的游戲效果更加過目不忘,應該利用大的活動空間來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角色游戲,這種角色游戲的模板可以在整個幼兒園范圍內共享,教具等也可以活學活用,而平時的教學科研探討是教師反思的最好契機。
三、借助游戲化的比賽項目加速反思
很多幼兒教師都不太了解課程游戲化背景之下各類游戲活動和比賽項目的安排步調,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幼兒教師。在幼兒日常的早操和戶外游戲過程中,教師的組織環(huán)節(jié)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調研,可以發(fā)現幼兒教師并不是完全要求孩子們自主自由地活動,但是這些在教師干預和引導之下的自主活動,常常會出現整齊中存在混亂、混亂中又帶有和諧的特殊情況。之所以出現這些情況,往往是由于游戲化比賽項目設計得不合理,或者是這些比賽項目并沒有在大范圍內開展,游戲的娛樂精神和比賽的競爭精神出現了沖突。如果教師能夠協(xié)調幼兒園內不同班級課程游戲化背景之下戶外活動編排的時間,那么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并且借助游戲化的比賽項目加速對教育活動的反思。
比如,幼兒園小班的教師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之下,積極地思考早操應該怎樣做,早操的內容并不是完全自由自主,也不可能僅僅由教師給幼兒更多的教育安排,教師應該合理地組織早操行為,不能唱獨角戲。有的幼兒教師就會利用一些紅綢子和幼兒進行早操游戲,這些動作的靈感可能來自幼兒平時的游戲活動,也可能來自中國的傳統(tǒng)元素。民俗活動中的扭秧歌或者集體舞蹈、民族舞蹈等都可以作為這類游戲的借鑒靈感,很多教師甚至非常擅長這類游戲活動,在課程游戲化中與幼兒共同自由自主地創(chuàng)設愉悅的游戲精神。幼兒教師也可以在這些大型游戲活動或日常鍛煉活動中積極開展這些反思,更好地結合課程步調,因此其反思的內容將更為精準。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采用課程游戲化實踐進程,促進幼兒教師的反思達成,對幼兒游戲化課程安排的主題性、科學性、互動性和情境性思考,積極促進幼兒在游戲課程中的自主性,同時提升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惠芬.聚焦問題,讓課程審議更接地氣——課程游戲化背景下課程審議的一點設想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 (9).
[2]宋梅.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游戲精神的回歸[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1).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