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飛
摘 要 當今社會,不論是經濟發(fā)展還是社會發(fā)展均非???,由此人們也愈加注重教育,相應的也更為嚴格的要求老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方法。就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而言,比較接近現(xiàn)實生活、時事政治,因此為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師需對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予以采用,即深入實踐,在生活中教學,在教學中對生活予以體驗。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詳細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 道德與法治 生活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即從教學的多個方面(內容、形式、應用等)聯(lián)系起實際生活,將學生和教材之間的距離縮短,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但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將傳統(tǒng)教學觀念轉變,不能一味的采取灌輸式的講授方法,而需深入了解學生,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把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引入,對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予以創(chuàng)設,更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1教學內容生活化,提高學生的接受理解程度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具有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若對直敘的形式予以采用,則不便于學生快速接受理解,甚至部分學生由于思想觀念的偏差,對教學內容不認可,致使教學質量降低。教師可選擇生活化教學內容,充分聯(lián)系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如此就可將學生接受理解的程度提高,讓其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增強。
比如,在教學《善用法律》這節(jié)課時,教師就可向學生展示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生活案例,使之分析與理解案例,進而深刻的理解知識,讓學生在思想上被認可與理解,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合理的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在將教學內容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需注意生活化案例必須和學生的生活貼近,便于學生理解,形成自我認識,如此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知識,且把知識內化的過程也進一步加快。
2教學方式生活化,積極采用情景教學
通過我們對道德與法制課本的了解,能夠發(fā)現(xiàn)這門課程的課本中理論知識并未占到全部,還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是引人深思的小例子穿插其中,而這些例子又和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常未對這些例子引起重視,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上。而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則要求教師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要與這些例子,比如,可從課本中選擇一個例子,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將其表現(xiàn),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展開學習,不但不會覺得枯燥,且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大大提升。又如,在教學“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一節(jié)時,教師同樣也可讓學生通過情景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這節(jié)課上的案例,或者讓學生以這一主題為中心,自己構思節(jié)目,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當學生在對情景劇進行排練時,就會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論知識,且對案例傳達出來的知識與道理有一真切的感受。同時也可充分發(fā)揮出書本上全部內容的價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3布置生活化作業(yè),鞏固道德與法治課程所學內容
布置課后作業(yè)這一教學方式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對課堂所學知識予以回想,但就現(xiàn)階段的教學情況來說,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以書面作業(yè)居多,并未充分聯(lián)系作業(yè)和生活。所以,在對生活化教學模式予以運用時,教師就可把這一特點抓住,布置一些和生活有關的課后主頁,從而讓學生把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所學習內容的作用給真正了解到。比如,在介紹《親情之愛》這一節(jié)的內容時,就可布置“讓孩子幫父母洗腳”或者“和家長進行聊天”等作業(yè),借以讓學生明確定義親情。借助對如此生活化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家人,使彼此之間的感情加深,進而使學生更快樂的成長,讓他們一邊完成作業(yè),一邊對教材中的知識予以體會,知道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知識。
4結語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為將更優(yōu)質的教學成效獲得,必須及時有效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把生活化教學模式融入到實際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時,需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事件等進行綜合,拓展教學內容,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志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標(中學),2016(10):73.
[2] 吳寧.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政課道德與法治一體化教學的方向與建構[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5(08):67-69.
[3] 王冰.廣辟教學資源,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生活化教學:以七年級上冊教材為例[J].中華少年,2017(24):14-15.
[4] 彭曉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7(2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