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琳 張慧娟 朱玲
[摘 要] 以構建藥劑學實驗課“金課”為切入點,建立“微視頻+PBL+微論文撰寫+高峰體驗課=實踐得真知”的教學體系,來實施“課前互動式預習+課上實操訓練+課下高峰體驗=個性化課程組合”的教學內容,為鄭州大學藥學院創(chuàng)建藥學專業(yè)一流專業(yè)提供課程與教學有力支撐。
[關鍵詞] 一流專業(yè);藥劑學實驗;金課;拔尖人才
[基金項目] 2019年度鄭州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構建全程科研華管理下的高等藥學專業(yè)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2019ZZUJGLX347)
[作者簡介] 侯 琳(1984—),女,河南焦作人,博士,鄭州大學藥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高等藥學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張慧娟(1986—),女,河南新密人,博士,鄭州大學藥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新型遞藥系統(tǒng)研發(fā);朱 玲(1975—),女,河南鄭州人,鄭州大學藥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藥學高素質人才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通訊作者)。
[中圖分類號] G642.0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17-0122-02 ? ?[收稿日期] 2019-12-05
隨著國家教育部實施“雙萬計劃”的推進,創(chuàng)建“一流專業(yè)”成為各大高校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根本和基礎。一流專業(yè)兼具優(yōu)秀的課程體系和高端的教學團隊[1]。在此大背景下,鄭州大學藥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精研一流專業(yè)建設內涵,以構建藥劑學實驗課“金課”體系為切入點[2],使用“微視頻+PBL+微論文撰寫+高峰體驗課=實踐得真知”的教學體系來實施課前互動式預習+課上實操訓練+課下高峰體驗課=個性化課程組合的教學內容。突出課程的研究性、前沿性、跨學科性,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具有品德素養(yǎng)、領導力、跨學科知識體系和能力于一身的未來性、精英性的拔尖藥學人才,為我院創(chuàng)建藥學專業(yè)一流專業(yè)提供課程與教學支撐。
一、現(xiàn)行藥劑學實驗教學存在的“水分”
所謂“水分”是指課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敖鹫n”較之于“水課”,是將現(xiàn)有課程中存在的“水分”擠出,提升課程的“含金量”,從而提升課程整體層次[1-3]。
我院藥劑學實驗課程前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建立了基礎訓練+創(chuàng)新能力+探索研究“三位一體”教學體系、實施PBL教學法,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4]。隨著該課程的深入運行,該課程的“水分”體現(xiàn)如下:第一,教學仍為講授式。學生實際中仍以“照方抓藥”的模式進行“機械性”實驗操作,課前預習少、課堂互動少、課后討論少。當學生單獨面對全新的實驗課題仍然缺乏思路、無從下手。第二,教學內容中雖有綜合性實驗需學生自行設計完成,但因該類實驗內容創(chuàng)新性不足、難度系數(shù)不高,學生獲取獨立科研能力的效果不佳;第三,實驗報告模式單一,學生照抄課本上的實驗目的、方法和結論,沒有體現(xiàn)真實的實驗過程與數(shù)據(jù),英文書寫能力不足;第四,缺乏對學生的培養(yǎng)連貫性。學生僅在上課的4學時里與老師一起學習,大量的課余時間的不可控,導致課前預習與課后討論流于形式,無法形成學習的持續(xù)性。
二、藥劑學實驗課“金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
1.研究對象。選擇我院2016級藥學專業(yè)2個教學班,隨機分為實驗組(藥學1班)和對照組(藥學3班)。兩組研究對象具有相同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背景,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2.教學內容和研究方法。我院現(xiàn)有藥劑學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為6個實驗、48學時,其中2個綜合設計性實驗。對照組按照以上教學內容進行常規(guī)教學,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微課堂”預習+PBL教學+高峰體驗課。
(1)“微課堂”預習。任課教師以問題為驅動將實驗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錄制成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發(fā)送到網絡平臺中[5-7]。學生隨時隨地查看視頻,形成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提問與發(fā)言交流互動,完成對實驗內容的高質量預習。
(2)實施PBL法課上教學。經過“微課堂”預習后,教師上課時僅用簡短的語言指出本次實驗在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重點內容,將課堂時間全部留給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圍繞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現(xiàn)場講解,學生通過前期高效的預習已經提前掌握了本次實驗的目的、方法,通過實踐操作,完成整個實驗學習。
(3)“微論文”實驗報告撰寫?!拔⒄撐摹睂嶒瀳蟾媸侵笇W生按照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文章的格式撰寫實驗報告,篇幅不作要求,但需結構完整,包括題目、摘要、正文、討論和參考文獻。
(4)高峰體驗課。該課程作為藥劑學實驗課課程的補充與延續(xù),要求學生3~5人成一組,課余時間選擇不同科研方向的導師進入“開放實驗室”,組成研究生—本科生的“科研團隊”,參與課題的研究工作。本科生獨立查閱文獻、熟悉實驗方案的制定、熟悉實驗儀器的操作規(guī)范,參加科研小組組會,學習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和實驗資料的整理與保存。該課程與藥劑學實驗課同步進行,課程結束后學生提交一篇2000字左右的綜述,作為藥劑學實驗課程中一個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的作業(yè)。
三、教學效果評價
向學生發(fā)放“藥劑學實驗課教學效果調查表”[5-7]。該調查表從教學方法、實驗報告等方面進行調查?!端巹W實驗課教學效果調查表》對照組發(fā)出47份、收回45份;實驗組發(fā)出46份、收回43份。經X2檢驗,兩組各在評判等級的分布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調查情況見表1:
表1中顯示,教學方法項下實驗組有93.0%的同學選擇A,實驗報告項下“能使用文獻檢索完成討論”中,實驗組選A的比例為88.4%,遠遠大于對照組的48.9%。
四、討論
藥劑學實驗作為培養(yǎng)藥學專業(yè)拔尖學生的核心課程,也是創(chuàng)建“雙一流”藥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8-11 ]。該“金課”課程體系的建立,首先通過“微課”預習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學生提前收看短視頻,熟悉實驗的關鍵步驟。教師則通過網絡平臺參與學生的討論,提出問題,留給學生思考與討論,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移動學習和碎片化學習,達到了提前“預熱”的目標;隨后,師生雙方都圍繞“問題”展開實驗操作,阻止了學生出現(xiàn)“照方抓藥的假裝學習”現(xiàn)象,“迫使”學生更加重視課前預習?!拔⒄撐摹币髮W生按照《鄭州大學學報》的投稿要求撰寫實驗報告。隨后實施的“高峰體驗課”,主旨是將藥劑學實驗作為一個“點”,通過學生沉浸入科研課題,引導學生將前期學過的基礎課程、藥學專業(yè)課程及畢業(yè)實習等各個點連接起來,形成一條“線”。提升學生對藥學學科的了解和對藥學專業(yè)的認同感,增強研究性學習素養(yǎng)如文獻查閱、課題設定、實驗步驟與儀器操作、論文撰寫等的養(yǎng)成[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