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斌
【摘要】互動教學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并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有效實現預期的實踐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有必要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合理應用互動教學,幫助學生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有效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科學;互動教學;實施策略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貫徹實施,針對學生的教學不僅僅關注考試分數,而是更加關注素質教育實施情況及其教學效果?;诖?,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個人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想象能力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教師們積極開拓新的教學方法,由此產生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教學模式就是互動教學。
互動教學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進行各種互動活動,有效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師生的固定關系,進而為學生打開了一個新的學習天地。在互動教學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和想象,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發(fā)展,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完善。
初中科學課堂是一門自然學科,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傳統(tǒng)模式,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難以實現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入互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教學中與教師進行互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各種教學內容的強烈興趣和熱情,并幫助學生實現對相關知識內容的有效掌握。
一、互動教學對初中科學課堂的重要性
初中科學課堂教學很多內容都是自然科學,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往往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一方面,科學課堂中很多內容對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也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初中生具有獨特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具體來講,初中生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期,心理正處于發(fā)展過程中,同時思維能力也處于飛速發(fā)展過程中,因此初中生往往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思辨性,很喜歡對各種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掌握,并愿意積極投入到具體的思辨過程中來。
在這種情況下,在初中科學課堂引入互動教學,就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溝通,還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然科學知識的樂趣,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不僅如此,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互動教學模式可以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輕松、平等、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這個過程無疑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這種教學氛圍還可以強化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到相關教學活動中來。
二、當前初中科學課堂互動教學存在的問題
互動教學能夠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到具體教學活動中來,但是通過對當前互動教學的實踐考察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初中科學課堂的互動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能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設計互動方式,而是采用固定的互動方式如問答等進行教學,這使得科學課堂的互動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學生只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思考,難以實現個人自主思維的發(fā)展,難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整體教學效果不佳。此外,在初中科學課堂的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未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也會直接影響到初中科學整體教學的實踐效果,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得到有效激發(fā),因此不利于后續(xù)互動教學的順利實施。
三、初中科學課堂互動教學的實施策略
1.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
要想順利開展初中科學課堂的互動教學,首先需要營造一個輕松、平等、愉悅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的作用下,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優(yōu)于學生的格局被打破,師生處于平等地位,從而有效突破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權威性,幫助學生以更加自信、主動的方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這種教學氛圍的作用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有效發(fā)展。不僅如此,在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下,學生可以對相關的科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這個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強化學生對相關自然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特有身心特點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在此基礎上結合初中科學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其中的具體內容設計相關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和互動內容,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和提升。
比如在學習“噪音污染及其控制”這節(jié)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自身生活實際出發(fā),對具體的噪音污染進行思考和認識。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互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比如,“同學們,你們覺得建筑工地上的聲音吵不吵?”“同學們,你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噪音?你們是怎么應對這些噪音污染的?”“同學們,怎么樣才能有效降低噪音對人們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的不良影響呢?”通過這些問題,幫助學生實現對噪音的初步認識和思考,并引導學生就噪音的控制方法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各方面的整體發(fā)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及其心理特點開展教學,尤其要注重對學生個人進行科學引導,幫助學生掌握自身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思考,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實踐效率與質量。
2.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
互動教學只是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的興趣和熱情,并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和思維習慣。也就是說,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其目的在于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弱化情況,在于強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在于引導學生形成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诖?,在初中科學課堂的互動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互動過程中,要以具體的教學內容為依托,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引導,促使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達到提高學生整體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目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
以課程內容“物質在水中的分散情況”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對身邊的現象進行觀察,促使學生對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進行思考。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將糖塊放入水中,過了一會兒會發(fā)現水中的糖塊不見了,糖塊融入水中去了,這是為什么?如果在水中放入石塊或者土壤,會出現融化現象嗎?為什么不會出現?”這些問題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教學氛圍中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將高錳酸鉀放入水中,引導學生觀察其變化情況,并進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參與程度,幫助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實現對相關知識內容的思考和掌握,為達到最佳實踐教學效果打下基礎。
3.積極拓展、延伸課堂教學
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介紹書本中的相關內容和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延伸和拓展,對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掌握。這個過程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以理性思維對相關知識進行解讀和關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比如在進行“水的浮力”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列舉最常見的例子如船體在水中行駛、球體從水中浮起等現象,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容易忽視的現象進行思考,比如以膠囊及其特性作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對其中的物理知識進行思考和掌握。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達到更好的實踐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最終對促進學生的整體性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
四、結語
互動教學在初中科學課堂的實施,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融入課堂教學,尤其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思考,幫助學生準確掌握相應的學習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互動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下的師生關系,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進而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綜上所述,在初中科學課堂實施互動教學,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使教學更富有感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課堂進行延伸和拓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王竹君.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分析[J].亞太教育,2016(34):45.
祝光輝.初中《科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162.
袁伯浩.淺談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互動教學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2(03):219-2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