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玲
摘 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對話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合理應用,能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對話實踐中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能力。教師應積極應用對話策略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高效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對話;學習需要
對話教學指的是師生之間以對話為主的教學方式,但是并不是簡單的師生一問一答,也不是與教學脫離的無任何意義的對話。對話教學是師生就某一個教育話題進行交流,并實現(xiàn)知識分享與精神交流的過程。在對話中,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使學生在探討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但對話教學屬于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很多教師在運用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話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策略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提高學生閱讀效率提供借鑒。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1.不重視與教材進行文本對話
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平等交流,這樣學生才能在對話式教學中主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嚴格控制對話尺度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篩選有用信息的方法,切不可讓學生漫無目的以及毫無邊際地討論,否則課堂也就變成與文本無關的且毫無意義的延伸。若學生在閱讀中與文本內(nèi)容相脫離,就無法深入品味文本原文;若教師給學生補充的信息過多,會使得教學目標發(fā)生偏離,也就很難凸顯文本固有的價值取向,偏離了閱讀的本質(zhì)。教師在運用對話教學開展閱讀時應把握好對話模式,明確教學方向以及目標,提高對話的效果。
2.忽略個性閱讀體驗
在對話閱讀教學中,應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有聲有色地開展課堂活動。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熱鬧表象背后的實質(zhì)性問題,沒有重視學生與文本的交流,使得學生無法形成個性見解。人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清晰且有深度的表達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專注閱讀能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并結合自身的認知深入體會文本的內(nèi)涵。部分教師僅注重關注對話表象問題,使得學生閱讀思考的空間受限。
3.不重視師生對話深度
師生對話沒有深度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二是生生之間對話比較淺略。教師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會使學生的思維深度無法被挖掘,而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不注重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思考,會影響對話效果。因此,教師在對話教學中應發(fā)揮自身引導者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對話。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話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和諧對話氛圍,為對話教學奠定基礎
為了能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對話,教師應主動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的對話氛圍,讓學生能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規(guī)避任何的主觀意識沖突。語文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及時糾正自身的錯誤,但是在溝通過程中應注意以誠懇以及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緩解學生緊張的心理,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進行對話。
例如,在教學“短新聞兩篇”這節(jié)課時,教師布置對話演練時要求學生要準確無誤、字正腔圓以及流暢地進行對話,最大程度地還原新聞播報,這對學生學習來說無疑是一項比較大的挑戰(zhàn)。但從實際的閱讀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在閱讀一些長且復雜的句子時或者是在長時間的緊張閱讀下也會出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對話的情況,教師不可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應耐心指導學生,讓學生能以平緩的心情進行對話。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給學生播放新聞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對話中上述內(nèi)容的重要性,潛移默化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開展對話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2.縮小對話代溝,加強學生與文本對話
受自身閱歷、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基礎的影響,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經(jīng)常無法體會文本的內(nèi)涵以及藝術美感。要想讓學生能深入體會文本精神,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對話進行閱讀教學,避免師生對話停留在表面。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講解文本創(chuàng)作的背景,而且要以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文本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讓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也是有效縮小對話代溝的關鍵。大量教學實踐表明,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對話愿望。
例如,在《合歡樹》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應以母愛為切入點,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深刻體會母愛。為了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要考慮作者的語言風格以及時代背景與現(xiàn)代學生的時代差距,消除學生與文本的隔閡,促進學生深入文本。又如,在教學《拿來主義》這篇文章時,教師并不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而是讓學生了解文后的注釋并查閱相關的資料,使學生能與文本進行對話,深入體會文本內(nèi)涵。
3.組織開放對話,深入挖掘?qū)W生閱讀體驗
教師要想落實對話教學,就應開放對話教學的過程。傳統(tǒng)的對話教學更看中的是教學結果,而對話教學在重視教學結果的同時也重視對話過程。在對話教學模式下,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引導者,引領學生學習,并達到相應的發(fā)展高度,探索學生生命的成長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情境,有效拓展并延伸思維能力以及感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能逐漸完善自身的思維,讓學生的思想與認知更加豐富。
以教學《我與地壇》這篇文章為例,很多學生并不理解文章的總體思路,且也很難體會文章中一些語句蘊含的情感,如“我一連幾小時……我為什么要出生?!贬槍@些問題,筆者拓寬了對話渠道,給學生分析了史鐵生在園中十五年的思想主線,并提出問題:“他的身體殘疾了是不是人生從此沒有希望?我為什么要出生?我應該怎么活?”教師結合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能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并產(chǎn)生個性見解。
三、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重新審視“對話”,在教學中重視學生、文本以及自身三者的平等地位,深入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重視學生的個性體驗,促進學生靈魂交融以及學生心智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穎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07).
[2]何麗仙.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J].課外語文,2015(20).
[3]樊俊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應用對話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35).
[4]汪曾英.高中語文對話式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廣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