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 要]高中是學生歷史學習的關鍵時期。高中歷史教材中收錄的知識可以說是貫穿古今、融匯中西,但教材在展示多元歷史知識的同時,也為學生帶來了復雜、繁多的知識點,使得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往往機械、被動、消極。因此,改善現(xiàn)階段的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是新課程標準對歷史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歷史教學改革的必經(jīng)之路。
[關鍵詞]高中歷史;影視資源;意義;策略
隨著影視行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歷史題材的紀錄片、電視劇、電影等資源愈發(fā)豐富,涉及的范圍也更廣泛,歷史題材的影視資源備受大眾的喜愛。有效而合理地利用這類影視資源,無疑是促進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重要方式。有些影視資源是符合歷史常識的,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感悟一些歷史事件;也有些歷史劇作或許偏離歷史真實性,但卻也能或多或少為學生提供某一歷史時期的人文風貌和社會風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辯證思維??梢哉f,將影視資源作為一種課程資源和教學輔助工具納入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一、影視資源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意義
1.對學生的意義
首先,高中歷史課本中涉及的知識較多,需要學生背誦記憶的內(nèi)容也很多。傳統(tǒng)的機械式背誦訓練往往會讓學生望而生畏,不利于激活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影視資源是一種直觀的資源,能夠?qū)⒊橄罂菰锏闹R轉(zhuǎn)換成形象直觀的可視資料,也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魅力。
其次,影視資源也是一種生動的資源。歷史是過去的歷史,它與學生真實的生活之間有很大差距,學生不能切身地感受到歷史的人文環(huán)境。而歷史影視資源中的演員表演、場景布置、音樂配合卻能讓歷史事件變得更加生動,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盡快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
第三,大部分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并不是對歷史事件的單一再現(xiàn),這些作品中往往滲透了作者對當時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的獨特見解。歷史教師在利用影視作品導入和講解歷史知識時,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去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自主思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從而鍛煉他們的歷史思維,真正起到“讀史使人明智”的作用。
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應用影視資源是非常有意義的,合理而高效地運用影視資源不僅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活他們的學習熱情,還能削弱學生理解和認知上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同時,也能為學生記憶歷史知識提供輔助工具,提高學習效率。
2.對教師的意義
與初中歷史相比,高中歷史的深度和廣度大幅度增加,這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作為高中歷史教師,如果依舊沿用之前傳統(tǒng)老套的教學方法,以“黑板+粉筆”模式為主,用“填鴨式”機械地訓練學生,那么課堂教學就會變得越來越枯燥乏味,學生也極容易產(chǎn)生審美疲勞,進而導致歷史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現(xiàn)代化教育資源已經(jīng)走進了當下的高中歷史課堂。影視資源的出現(xiàn)給歷史教師提供了一次轉(zhuǎn)型和變革的機會,合理利用影視資源有利于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豐富教學內(nèi)容,也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
二、影視資源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影視資源合理導入
歷史本就是一個文字敘述較多的學科,相對其它學科來說枯燥乏味。試問學生為什么不喜歡歷史?究其原因,是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未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于歷史教學來說,課堂導入是最為關鍵的部分,想要構建高效的課堂,必須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利用影視資料導入新課能夠精準地抓住學生的興趣,找準課堂切入點。可以說,有效利用影視資料進行課堂導入是調(diào)動學生求知欲的良方。
比如,教學高中一年級必修一中《抗日戰(zhàn)爭》一課,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已經(jīng)對抗日戰(zhàn)爭有所了解,以至于對再次學習很難產(chǎn)生新的興趣。所以,為了提高本章節(jié)教學質(zhì)量,教師應該另辟新徑,借助影視資料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抗日戰(zhàn)爭的認識。如針對侵華日軍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電影《南京!南京!》片段,讓學生從電影中中國軍官陸劍雄、歸國女教師姜淑云以及日本軍官角川三個人的視角去了解那場慘絕人寰的人間災難,再現(xiàn)日軍無惡不作的反人類獸性。教師此時無需言語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了“課伊始,意境即生”的教學境界。
2.利用影視資源突破難點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是一個簡單的二維平面結(jié)構,在學習一些歷史事件時,教材中雖然有一些與該歷史事件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但是這些二維的資料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對學生的沖擊力是比較小的,學生掌握重點和難點比較困難。由此可見,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的資源非常有限,學生的課堂體驗也受到了局限。實踐表明,利用影視資源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影視資源中人物、場景、情節(jié)、音樂等因素對學生來說都具有較強的沖擊力。但是,只有適度、適時地引入影視資源才能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利用影視資源開展歷史教學之前,教師應熟悉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學情,找準影視資源的切入點,對理解難度較大的地方合理滲透影視資源,這樣才能有效突破知識難點,促使課堂教學從二維走向三維。
比如,教學高中歷史教材中《商鞅變法》一課,為了加深學生對商鞅變法的理解,幫助他們突破學習重點,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電影《英雄》里秦國軍隊進攻的場面,在視覺上引領學生感受秦國的強大,并問一問學生“是什么力量促使秦國變得如此強大?”之后,播放《大秦帝國》中商鞅變法的相關片段,了解商鞅的一身才學和對天下局勢的清醒認識,以及在秦國掀起的影響深遠且飽受爭議的變法加速了秦國的崛起和強大。顯然,利用兩個息息相關的視頻資料,一方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也能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解讀史詩、了解歷史人物、認識歷史事件的深遠影響。
3.利用影視資源形成能力
歷史題材的影視資源不僅是學生學習歷史的輔助工具,更是學生展現(xiàn)歷史學習能力的重要渠道。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目標不僅僅是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知識,還有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首先,教師要利用影視作品的爭議性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辯證思維。正如上文所說的,所有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都不僅僅是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簡單再現(xiàn),而是融合了作者對該段歷史事件以及這段歷史事件中涉及的人物的主觀理解。為此,歷史教師在運用影視作品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應設置啟發(fā)式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加深他們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從而讓他們認識到歷史與歷史影視文學之間其實是存在巨大區(qū)別的。比如,在歷史教學中,曹操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可以說是一位大英雄。但是,在歷史文學中,曹操就變成一位“寧可我付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詐多疑、心狠手辣的奸雄。面對這種歷史爭議,教師應引導學生去辨識、去探究、去對比,進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
其次,歷史教師要利用影視資源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具有較為旺盛的求知欲,也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造力。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善用影視資料,還應該引導學生運用歷史知識去撰寫影視劇本,使所學的歷史知識得到深化。比如,在學習《太平天國運動》后,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我國目前的影視題材很少觸碰到太平天國以及義和團運動,你們能根據(jù)自己對本章內(nèi)容的理解撰寫出以‘太平天國為主題的歷史話劇嗎?”以此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并架構起歷史教學和歷史文學之間的關聯(lián),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總而言之,影視資源是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資源,也是信息化時代的一種特色產(chǎn)物。歷史教師應該重視影視資源的運用,充分利用影視資源再現(xiàn)史實,提升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興趣,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與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沈榮先.讓課堂活躍起來:論影視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3,(36).
[2]呂廷孫.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影視資源的方法與途徑[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10).
[3]施小紅.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性中合理運用影視資源的價值討論[J].華夏教師,2017,(24).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