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經貿旅游學校 方 升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行為的積極改變?yōu)榻虒W的最終目標,通過自主型的教學模式塑造學生的多維人格,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實踐綜合能力。該教學法特別適用職業(yè)學校的課堂教學。本文以車輛無法起動為例,闡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五大步驟:創(chuàng)設情境、給出任務;分析任務、收集知識;制訂計劃、準備工作;完成任務、監(jiān)控過程;檢查評價、問題反饋。在開始上課之前,首先要準備的教具設備主要有實訓車輛、萬用表、插接線、多媒體教室、任務工單等。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我們要了解學生的情況并進行學情分析?,F在的中職學生思維活躍,偏好直觀動態(tài)的知識呈現,而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往往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所以在提出學習任務的時候最好進行情境模擬。例如,先播放一段車輛無法起動的視頻,再提出任務:“王先生早晨上班,發(fā)現汽車起動不了,心情非常郁悶,你能幫助他解決嗎?”學生身臨其境進入工作場景,并根據下發(fā)的工作頁分析任務。
此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該環(huán)節(jié)獲取新知識。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任務,完成相關知識點和操作技能的學習。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學生通過團隊合作,自主探索,解決問題,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針對汽車無法起動的故障,首先讓學生完成任務1:汽車無法起動的原因分析有哪些,如何辨別?學生按照小組討論回答。判斷汽車無法起動故障首先要觀察起動機有沒有運轉,如果起動機不轉說明可能是起動系統(tǒng)故障。如果起動機旋轉,但發(fā)動機無法起動,那么很可能故障在發(fā)動機上。
緊接著回到本次課程中,分析問題。要求學生分析這輛汽車的故障,完成任務2:王先生的汽車可能哪里出現故障?學生起動實訓車輛,發(fā)現汽車在起動過程中聽不見起動機聲響,由此判定故障應該在起動系統(tǒng)。再根據電路圖分析起動系統(tǒng)的故障原因。請各小組匯報分析結果,并點評是否準確完善,最后由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汽車的故障原因。首先是駕駛人的操作不當導致的起動故障,可能原因有汽車未解鎖、轉向盤未回正及擋位不在P擋或N擋;其次是分析電源系統(tǒng),可能原因包括蓄電池虧電、電池損壞及極樁松動和銹蝕;第三是電氣元件出現故障,如保險絲熔斷及繼電器損壞;另外線路的短路和斷路也會造成起動機無法工作;最后考慮起動機本身故障導致起動機不轉,車輛無法起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通過完成一個個小的學習任務最終完成一個實際工作中的大任務。在任務分析中要將知識要點和技能操作融入其中,讓學生掌握實際崗位技能。在本節(jié)課學生剛接觸汽車電氣維修,對電氣元件接觸不多,而完成本次任務需要掌握繼電器的檢測方法,因此筆者給出了任務3:繼電器的檢測,讓學生完成。第一步:分析繼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繼電器的作用是通過控制低壓線路的電流來控制高壓線路的電流,起到電流開關的作用。它是利用電磁原理使接點閉合或斷開來驅動或控制相關電路的。第二步:學生根據原理圖給出檢測方案,教師總結出正確檢測方法。第三步:理論聯系實踐才能學以致用。實操演練,以教師示范,小組依次循環(huán)動手操作。
到此任務分析完成,學生通過以上3個小任務具備了解決問題的知識儲備,并且完成了以下教學目標:了解汽車電氣故障的排故思路;掌握了相關電器元件的檢測;鍛煉學生自主探索、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
實際工作不是演練,企業(yè)講究的是效率和效益,因此在工作之前應做到胸有成竹,制訂詳細的工作計劃。所以在任務驅動教學法里,學生不僅要會分析任務,還要有制訂計劃的能力。在動手排除故障之前,要制訂詳細的工作計劃,計劃里要包括用到的設備和工具、參數等。根據汽車檢修從易到難、從外到里、盡量不拆卸的原則,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訂工作計劃,并進行工作前的準備。針對汽車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制訂工作計劃見表1所列。在制訂詳細的工作計劃之后,各小組根據任務工單進行人員分工,并準備接下來任務所需的工具。
理論聯系實踐,才能學以致用。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獲得成就感,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課的實操演練以教師示范為輔,小組依次循環(huán)動手操作為主。由于校內實訓設備不能滿足幾組學生同時實訓,因此適當增加一些信息化手段如轉屏設備,讓等待的學生同步觀看正在實操的同學,糾錯提醒,相互學習,提升技能水平。教師全程監(jiān)控,對操作不規(guī)范的學生及時進行糾正。最后學生通過檢測發(fā)現起動繼電器不能吸合,判斷故障為元件損壞。更換繼電器后車輛起動正常,完成任務。
表1 汽車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工作計劃
教學中,穿插必要的教學小結能有效幫助學生把自學的、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小結點到為止即可,引導學生自我發(fā)揮,切勿束縛學生手腳、限制學生思維。小結要和強化練習配套運行,用以鞏固所學知識并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我們常用的教學評價方式有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種。教學中,為達到教學目標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稱其為形成性評價。它能實時了解和掌握階段教學的結果、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了解和掌握的情況對教學工作做出及時調整和改進。但總結性評價也必不可少,它可以對前次課程進行總結,針對不足的地方進行改正和補充。例如:在本次課中,從課堂反映來看,學生對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興趣很高,對汽車結構和原理的知識掌握比較熟練;從任務完成來看,學生基本掌握了繼電器的原理和檢測,但對汽車電氣故障排故思路比較模糊,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導致工單填寫沒有思路。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后作業(yè)中要求學生分析幾種汽車故障現象,下次課上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