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琦
摘 要:在音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合理的應用合唱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本文就對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措施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問題;有效措施
一、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缺乏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知識和經驗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存在畏難情緒。加之小學音樂教師大部分是聲樂、鋼琴或舞蹈專業(yè),而合唱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訓練技巧卻缺乏,再者學歷、教齡上的差別,都造成了教學水平的不同。此外,我國農村或偏遠學校尚沒有專業(yè)的音樂教師,兼任的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方面缺乏基礎理論知識、技能和經驗,導致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和方法枯燥乏味。例如,大部分音樂教師都是分別教唱兩個聲部,然后再合起來。這就使教師在合唱教學中難以有效展開,課堂質量和效果也就難以保障。
(二)小學生自身素質水平不齊,合唱意識缺乏
由于音樂課堂合唱是以班級為單位,不同于通常的合唱團訓練,并且,每個學生自身音色條件、歌唱水平、合唱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別,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不盡相同,年級班級之間也存在不同,這都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活躍度。此外,小學生普遍存在對合唱歌曲中二聲部歌唱困難的情況,常因比一聲部音區(qū)低而找不著調,被一聲部帶跑。我國小學音樂教材在合唱教學方面內容不足,小學生在合唱中缺乏協(xié)作統(tǒng)一意識,因此唱起來各自為政,以至于演唱毫無美感。
(三)合唱教學不被重視,教學方法單一
受應試教育以及學校自身教育教學重心的影響,音樂課作為非應試必修課,往往課堂教學隨意,合唱課更是不被重視,小學生實際訓練的合唱課,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學方法上,專業(yè)的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針對氣息的控制、音準的掌握以及不同聲部之間的配合等問題,往往不能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去切入,與教學內容也沒有很好的結合,教學方法仍以灌輸為主。這些都直接導致小學生對合唱缺少積極性,產生抵觸厭倦情緒。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提升的具體策略
(一)樂器演奏,增加樂趣
一次好的合唱需要不斷的練習和反復的歌唱,對于小學生而言,這樣的練習方式很快就會感到厭煩。為了保證學生的新鮮感,可以在合唱教學中加入一些樂器的演奏,增加訓練的新鮮感覺,讓小學生再次進入到合唱訓練中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樂器演奏的加入,小學生的合唱還要配合樂器演奏的旋律,改變整個合唱的節(jié)奏和音色等,這對小學生的合唱能力也是一種變向的訓練,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專業(yè)水平。與此同時,對于合唱這樣一個集體活動來說,樂器演奏的增加也是一個增加團隊凝聚力的好方法,因為樂器的加入,教師要和學生一起研究怎樣配合才能讓樂器的加入更加融洽,更加和諧。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們學會為了集體的目標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教師共同完成學習的目標。例如,在學習《愛我中華》的合唱的時候,我會將鋼琴加入到合唱中,鋼琴的演奏可以讓這個后節(jié)奏感強烈的歌曲顯得更加有沖擊力,在明快的節(jié)奏中學生的合唱水平也會越來越高??梢?,借用器樂固定音高來輔助學生識讀樂譜、熟悉旋律,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視二聲部訓練,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作為音樂基礎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可謂是音樂教學中的重點。翻開小學音樂教材,合唱曲目都是二部合唱,又名二聲部視唱訓練。在合唱教學以及訓練中,為了讓他們正確而完整的表達音樂的情感,為了這種訓練不傷害到他們的嗓子,我們應嚴肅認真規(guī)范教學,教他們正確的起聲、發(fā)聲方式以及其他的歌唱方法。同時,我們應時刻謹記歌唱是由氣、聲、字、腔、情這五個部分組成的,缺一不可。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尤其是作為音樂基礎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把這五個字完整的教給學生,讓他們正確的表達音樂,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習慣。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歌唱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促進小學音樂中合唱教學作用的發(fā)揮。
(三)開發(fā)多方位的聽賞,調動多種感官,培養(yǎng)學生理解作品的能力
在合唱訓練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以及音樂作品本身內涵,充分調動學生情感,提升聽辨能力,我們通常會對作品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而在合唱教學時,我們強調的是合作時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所以我們對音樂的理解應該一致,表達才能一致,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合唱的目標,達到合唱的要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內涵,我們應讓學生自主理解歌曲,自由的設計情境。在合唱教學中,應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實力,如音樂聽覺、音樂記憶力等,讓他們以分別以表演者、欣賞著和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結合不同的感官,配合指揮的手勢來進行音樂學習,以此更好地、更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以及音樂素養(yǎng)。
(四)豐富歌唱的表現形式,陶冶學生道德情操
眾所周知,歌唱是一門藝術,其藝術形象的表達生動且具有感染力。在教學中,以愛國等正面題材作為主題的歌曲,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會合唱技巧與音樂表達,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在歌詞里、在歌詞賦予我們的情境中,我們可以對我們的祖國有更深的了解,進而有更多的愛。當然,不單單是歌頌祖國,也有對其他事物的情感表達。在這些歌曲中,我們通過另一種方式感知到了美,潛移默化地接受并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自我修養(yǎng),增強民族素質。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音樂體驗讓我們認識了自我,滿足了情感訴求,多了些體驗,也多了個愛好。當然,合唱訓練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分工合作以及智慧分工的重要性。促進自我修養(yǎng)的提升,以及自我發(fā)展全面性的保障,為合格公民的培養(yǎng)添磚加瓦。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通過學習音樂可以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合唱教學具備非常強烈的感染力,在音樂教育中占據著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當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該合理使用合唱教學的方式,不斷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最終目標,順應素質教育對當前教育教學的要求,從而實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潔.聲樂律動,心隨我動——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黃河之聲,2016,(10):37.
[2]黃元招.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華夏教師,2013,(0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