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鵬 王冠丹
摘 ?要:文章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他的文學生涯是從創(chuàng)作詩歌開始的,其作品領域還包括傳記,小說,文學翻譯和戲劇。茨威格作為男性作者,《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表現了對女性的贊賞,對女性的尊重,對女性的同情。女性主義又稱女權主義,其來源于女性經驗和社會理論,女性主義對于文化史以及文學史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抗爭男權文化,吸引了許多批評家的注意,令一些男權主義批評家刮目相看。本文的解讀側重于女性主義視角,體現了女性主義,體現了女性主義的成因。
關鍵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女性主義;愛情
作者簡介:劉云鵬(1995-),女,漢族,黑龍江省海倫市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9--01
雖然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并不多,但是他的作品體現了獨特的藝術和人道主義。他被高爾基贊賞為世界一流大師。[1]一戰(zhàn)破壞其家園,納粹暴行重創(chuàng)了其心靈。由于其內心的變化,其寫作風格隨之改變。當時其他作家傾向于現代主義風格,但是其作品包含細致的人物心理刻畫和現實主義心理色彩。
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女性主義
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茨威格描寫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一生。這個女人遇到作家后便愛上了這個作家,許多同齡人向其表露心意,但是她一概拒絕。女人同其家庭進行抗爭,去維也納尋找作家,作家搭訕,她就和作家在一起了。后來女人懷孕了,但是她沒有告訴作家。[2]女人對作家只有感謝,只有幸福,從不后悔。作者對女人的心理進行細膩的描寫,為女人謀得一個平等于男性的地位。女人在即將離世時,僅要求作家在其生日買一些玫瑰花,只想繼續(xù)愛著作家,女人從不要作家的任何付出,側面表現了女性在社會中所處的弱勢地位。
茨威格擅長于描寫女性心理活動,在該作品中,男女社會地位并不平衡,女人一直處于附屬狀態(tài),依附于作家。[3]女人的所有精力都以作家為中心,女人為了作家放棄其美好的青春年華,放棄其光明的未來,放棄其年輕的追求者,那些追求者都給女人足夠的寵愛,足夠的尊重,但是她只喜歡作家,為了愛情放棄了所有其他追求者,她認為自己是屬于作家的,不可以將自己分享給別人,她認為作家是她的全部,那些追求者只是她生命中的過客,是她生命中無足輕重的路人,但是對于作家來說,女人也只是他生命中的過客,是他生命中無足輕重的路人。
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性主義成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人母親在與其父親的婚姻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依舊成為寡婦,女人對于作家的愛戀既狂熱又懦弱,女人和女人母親的狀態(tài)形成的原因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并不是獨立的。在日常生活中,女性相對于男性來說獲得平等地位需要在經濟上獨立于男性。這即是女權運動以獲得女性平等于男性就業(yè)權為目標的根本原因。[4]茨威格在本部作品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念,其體現于作者對女人母親的表述,在其父親去世后,女人母親心情沉重,哀痛不已,她的生活只能依靠養(yǎng)老金,唯唯諾諾,謹小慎微。女人在經濟上并不依賴他人,但是卻將自己的全部貫穿于自身的愛情,為了愛情義無反顧,沒有自己的主見,依附于作家,寄托于作家。
自古以來形成的男權主義,男性通過把握權利來維護制度,鞏固制度,女性一直都是力量微薄,不能對局勢做出改變,面對問題時要么沉默,要么順從,依附于男性,寄托于男性。[5]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人一直知道她喜歡的作家的風流,但是她依舊愿意將自己的全部投身于對作家的感情。作家在被茨威格描寫的過程中,通過女人對作家的評價展現了作家的美好,并對作家表示寬容,諒解作家對她所做的一切。這充分體現了男性與女性的不平等地位,作家只是將女人作為自己生命中的過客,并未給予一定的關注。
女性具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才可以追求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平等。[6-7]女人懷孕了之后沒有告訴作家,女人對孩子保持沉默,獨自撫養(yǎng)其與作家的孩子。女人明白作家即使知道也不會與他一起撫養(yǎng)孩子,這充分體現了女人的自我意識。小說中描述了女人關于孩子的心理描寫。
3、結語
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文中,茨威格充分表達了其對于女性主義的態(tài)度,顯示男性作家尊重和同情女性,體現了在日常生活中女性的弱勢群體地位。此小說引導讀者認識現實,鼓勵女性有自我意識,以自身為中心。
參考文獻:
[1]許凌云.淺析《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女性形象[J].漢字文化,2019:85-86.
[2]鄒怡.追逐理想 渴望自由—論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J].名作欣賞,2019:93-94.
[3]馮睎乾.玫瑰的秘密—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J].書城,2018:82-83.
[4]楊艾明.論《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文化差異性[J].電影文學,2018:111-113.
[5]劉暢.從人格結構角度分析《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J].文教資料,2018:222.
[6]王嵐.用敘事理論淺析《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作家的形象分析[J].外國文學研究,2017:162-163+138.
[7]秦聞.時空敘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藝術解讀[J].名作欣賞,2017:94-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