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
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兩項極為重要和必需的能力。作文教學在小學生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更好地使學生接受所學,切實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技巧,我們探討出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小學作文的生活化策略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角度出發(fā)的語文教學模式,尤為重要。下面做具體分析:
一、使用小學作文的生活化策略的重要意義
1.符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
小學生認知水平處于比較低的狀態(tài),接受能力更是達不到成人對于復雜事物的認知,小學生對于具體直觀的事物感受較深。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少,在表達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思維混亂、想法簡單的情況。
所以教師應(yīng)該就地取材,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過程中尋找教學材料,并將其與習作結(jié)合。這樣的做法符合學生的實際,遵循了學生主體的原則。
2.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無論是低年級的小學生,還是高年級的小學生,對于作文的寫作接觸時間都不長,對于作文這種新內(nèi)容還比較陌生。萬事開頭難,對于陌生事物的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要讓寫作變得生活化、常態(tài)化,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想寫、敢寫。
想達到這個目標,生活化策略在作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顯得尤為重要。利用學生已知的生活經(jīng)驗,或是帶領(lǐng)學生一同開發(fā)生活中的教學素材,讓學生認識到作文這種表達方式的好處,學生自然而然就入門了。
3.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生活化教學,取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學生從教學中接受到關(guān)于生活的正確信息,舉一反三,學會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學生的表達能力較低,但是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我意識,需要表達的出口,而寫作就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出口。學生通過接受生活化的教學,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達技巧和方法,就可能運用到生活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1.生活化素材的有效選擇
首先,在學校生活中選擇素材。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guān),所以學校生活對于作文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級生活中,可以讓學生寫尋物啟事,或?qū)懕Wo公物、享受閱讀的作文;在學校生活中,可以組織征文比賽,在運動會上讓學生寫一些加油的話,既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和表達能力,又喚起他們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的選擇素材。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描述,家庭生活的教育作用也不容小覷。家人在引導孩子的價值觀方面,會起到主導作用。教師要善于利用家庭環(huán)境的因素進行作文教學。
比如,讓學生記錄下有趣的家庭事件,并在班級中分享、交流并表彰,讓學生在父親節(jié)或者母親節(jié)時,寫一封信送給父母;也可以讓學生寫一寫關(guān)于家人特征的文章,練習人物描寫。學生由此認識到,寫作文的取材是來源于生活的,同時正能量的活動,對學生的生活也起到正面的指導作用。
最后,在社會生活中的選擇素材。小學生除了在學校、家庭當中生活,也是社會中的人,教師要善于利用社會因素進行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比如,讓學生同家長在路上尋找標語、廣告等上的錯別字,或者是就某一社會現(xiàn)象,比如亂倒垃圾而不進行垃圾分類等現(xiàn)象進行呼吁。這樣,小學生與社會進行互動,也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當然,在素材的選擇上,教師一定要嚴格把關(guān),以正面引導為準則,以教書和育人兩個目標為導向。
2.教師要因勢利導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內(nèi)容,就是作文教學。作文教學的好壞,影響到一堂語文課的好壞。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善于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對于學生日常生活發(fā)生的事情,要有一雙敏銳的雙眼;善于利用學生的話語體系進行教育,是一個教師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
比如,班級中有學生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事件發(fā)生后,抓住這一事件,讓學生將自己代入進去,討論交流自己會怎樣做,并討論該如何獎勵和鼓勵做好事的同學,寫一篇相關(guān)作文,在班級中進行廣泛討論和交流,達到我們想要的教學效果。
結(jié)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對于學生來講,是兩項極為重要的能力。作為小學教師,利用學生的話語體系進行語文教學,尤其是利用生活化策略進行作文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這兩項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件對其進行教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素材為教學材料進行作文的生活化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亟待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