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琴 朱潔 肖志俊
摘 要 本文從大學物理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出發(fā),分析了“對分課堂”在大學物理教學中起的積極作用,并將“對分課堂”運用到了大學物理教學中去,分別嘗試了當堂對分和隔堂對分。實踐表明運用“對分課堂”的大學物理教學無論從課堂氛圍還是考試結(jié)果方面都優(yōu)于傳統(tǒng)課堂,說明“對分課堂”有助于大學物理教學,它避免了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的許多缺點,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關(guān)鍵詞 對分課堂 大學物理 主動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59
The Application of "Bisectio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SU Qin, ZHU Jie, XIAO Zhijun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ience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03)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in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role of "bisector class" in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and applies "bisection class" to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trying to bisector in class and bisector in class respectively.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with "bisection classroom"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terms of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It shows that "bisection classroom" is helpful to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It avoids many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crease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lassroom, and cultivates students'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of active learning.
Keywords bisection classroom; college physics; active learning
0 引言
大學物理是理工科類專業(yè)的公共基礎(chǔ)課,近年來大學物理的教學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如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機,甚至部分學生長期逃課。究其根本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隨著高等教育轉(zhuǎn)向大眾教育,[1]學生的基礎(chǔ)參差不齊,其中基礎(chǔ)差的學生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學習習慣也不是很好,缺乏自主學習的習慣;二是大學物理理論性相對較強,邏輯性也很強,在網(wǎng)絡(luò)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們獲得知識的途徑增加,碎片化的吸收知識形成了習慣,學生們沒有耐心認真聽老師講授,以至于達不到學習的效果;三是大學物理教學大多采用講授法,講授法雖然邏輯性比較強、講授內(nèi)容系統(tǒng),但無論是師生互動還是生生互動都較少,常常會出現(xiàn)老師講的忘情,但學生卻在開小差的情況,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2]
近些年,“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相關(guān)教學領(lǐng)域獲得廣泛關(guān)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是由復(fù)旦大學的心理系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他將教學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講授(Presentation)、內(nèi)化吸收(Ass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因此“對分課堂”又稱為PAD課堂,其主要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隔堂討論,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內(nèi)化吸收。最初對分課堂被用于心理學研究方法與實驗設(shè)計課中。[3]后被廣大高校教師關(guān)注并運用到英語、思想政治等學科中。[4-5]“對分課堂”即保留了講授式課堂的系統(tǒng)性,有增加了課堂互動性。
為了有效解決大學物理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對大學物理教學進行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適應(yīng)“對分課堂”,筆者嘗試了“當堂對分”和“隔堂對分”相結(jié)合的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嘗試運用“對分課堂”進行大學物理教學
筆者在同一學年帶了三個班,取其中一個班進行“對分課堂”的嘗試,該試驗班的學生人數(shù)為48人,大學物理課程的總學時為72學時,1~18周上課,每周兩次課。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8人,分為6組??紤]學生課后便于交流,優(yōu)先考慮同宿舍的人分在一組,讓學生自己定組長。為了方便討論,要求學生每堂課同組同學坐在一起,前面四人,后面四人。然后給學生說明上課的形式、作業(yè)要求、討論要求。為了讓學生從傳統(tǒng)課程轉(zhuǎn)換到對分課堂,前三周采取當堂對分的形式進行授課,一次課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教師進行講授,第二個課時教師就講授內(nèi)容進行提問,引導(dǎo)學生內(nèi)化吸收,并組織學生對難點問題進行討論。在學生熟悉了這種上課模式后,從第四個周開始進行隔堂對分,前一次課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講授,課后提供相關(guān)資料并提出問題給學生內(nèi)化吸收,接下來的一次課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課后內(nèi)化吸收的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閱讀教師提供的資料后,學會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并自己會提出問題,在討論課環(huán)節(jié)學生除了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外,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也要進行討論。討論結(jié)束后學生自愿分享討論結(jié)果。
2 對分課堂的效果
筆者嘗試運用“對分課堂”進行大學物理教學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們參與度變高了,不管是講授、內(nèi)化吸收還是討論,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有明顯提高,并且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強。同一學期筆者還帶了一個一百人左右的大班,由兩個自然班組成,對這個大班也嘗試了幾次對分課堂,由于人數(shù)多,課堂難以把控而放棄了。最后期末考試是全校從教務(wù)處的題庫抽題統(tǒng)考。如表1:運用“對分課堂”的試驗班及格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均高于其他兩個班。如圖1:五十分以下的同學也明顯少于其他兩個班。從教學效果來講,“對分課堂”對提高課堂質(zhì)量有正面的積極作用。
圖2 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分析
3 結(jié)語
本文介紹了基于“對分課堂”的大學物理教學的改革嘗試,利用當堂對分與隔堂對分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從實踐可以看出,大學物理教學適合采用對分課堂,但班級人數(shù)不宜太多,五十人以下的班級比較適合?!皩Ψ终n堂”有效地解決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讓學生能主動探索知識,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有助于學生掌握大學物理相關(guān)知識。
*通訊作者:蘇琴
基金項目:貴州省本科高校一流課程建設(shè)項目《大學物理》資助課題(項目編號:YLDX201627)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3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633/201407/171144.html.
[2] 崔艾舉.對分課堂:從逃課現(xiàn)象看高校改革的著眼點[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19(9):114.
[3] 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fù)旦教育論壇,2014.12:5-10.
[4] 趙華芹.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J].海外英語,2016.13:39-40.
[5] 韓秀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yīng)用“對分課堂”教學法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6.1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