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然
摘 要:面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與學生管理聯動機制構建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文章將就“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聯動機制構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構建的策略,旨在為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和學生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高職學生;管理聯動機制
一、課程思政和學生管理聯動機制構建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較差,對理論教學不感興趣
首先,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相對基礎較差,對理論教學不感興趣。教學與學生管理歷來存在兩張皮的現狀,高職學生特點是不愿意沉下心學習,更喜歡上網,課堂理論教學內容吸收有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自己專業(yè)的知識的過程中,都存在著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現象,很多人對于思政教育不屑一顧,更別提認真研讀課程思政中的思政內容。并且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容易開小差講話,甚至出現睡覺等現象。因此,他們對于整節(jié)課的理論教學不感興趣,上課玩手機的現象屢見不鮮。
(二)思政教育模式墨守成規(guī),難以引起學生興趣
其次,當前的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模式墨守成規(guī),難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更別提要把這些內容融入專業(yè)課程中。思政類的課程是所有學生從小到大都必須要學習的課程,主要的內容包括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這些課程的開展能夠使得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是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師在進行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墨守成規(guī),一味在講臺上進行理論講解,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切入角度,使得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難以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產生興趣,進而也就對這些思政教育中所包含的人生大道理和人生經驗不屑一顧,使得思政教育無法在學生們中產生較大的影響力。并且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難以管理住學生,導致課程思政和學生管理聯動機制構建存在問題。
(三)課程思政缺乏創(chuàng)新方式,沒有發(fā)揮學生管理的實際效用
再者,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缺乏一定創(chuàng)新手段,使其無法產生實際效用。思政教育,很多學生都認為就和小學初中的品德教育一樣,但是課程思政的意義絕不僅限于此。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學生需要結合相應的專業(yè)知識來開展思政學習,但是由于教師在專業(y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理想,致使學生無法從課堂上找到創(chuàng)新點和興趣點,從而無法真正的專注于課程思政背后的“思政”意義,無法將正能量的東西內化,讓學生無法了解思政教育開展的重要意義,進而使得思政教育無法發(fā)揮實際作用。
二、解決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教書育人觀念和統一的政治標準
首先,高職院校教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教書育人觀念和統一的政治標準。為了能夠促進“課堂思政”教學與高職學生管理聯動機制的構建,從理論上,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書育人觀,統一正確的政治標準,按照黨和國家對于高等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明確正確的三觀,真正“上好第一堂課”。
教師在課上、課余都要充分加強與學生、輔導員的交流,明確社會主流思想方向。然后再做到分類教學、分類思政,結合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把個人理解與社會擔當融合為一體。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學生的行為,所以無論教學還是學生管理,教師自己必須有正確的人生觀,才能引導學生。作為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了解時事熱點,讓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不斷加強思政學習,明確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進而能夠將個人的成長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融為一體,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加強校企合作,感受“責任”擔當,雙管齊下聯動管理
其次,高職院校在“課堂思政”改革與高職學生管理聯動機制構建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企業(yè)實習學習的過程中感受“責任感”與“使命感”。從實踐中加強校企合作,在實踐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所謂“大國工匠”的責任擔當與行為操守,展示專業(yè)知識背后的“人文內涵”。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進入與學校合作的單位學習實習,一方面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當中;另一方面,通過在企業(yè)的實習實踐,能夠讓學生感覺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對待自己的工作要認真負責,并且擁有一定的使命感。
在企業(yè)工作實習的過程中,如果一旦出現工作失誤,則有可能會給企業(yè)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通過在企業(yè)的實踐,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個人擔當的重要性,使學生能自覺遵守相應的行為規(guī)范,進而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雙管齊下做到課程思政和學生管理雙方聯動,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對學生開展專業(yè)課學習,從而強化學生對專業(yè)實踐中思政教育內涵的理解。
(三)挖掘思政教育內涵,學習借鑒優(yōu)秀經驗
再者,高職院校的教師要積極挖掘所教專業(yè)課程的思政內涵,學習借鑒優(yōu)秀經驗。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要充分的了解“思政”教育開展的重要意義,不斷挖掘其背后所包含的內容和正能量,根據高職院校專業(yè)課程的特點,學會找準課程內的思政因素,關注最新動態(tài),將正能量引入課堂,對其他院校或者是網絡上的專業(yè)公開課視頻進行學習,了解其他教師上課的模式,最終根據自身學校的專業(yè)群特色和實際情況,形成符合教學實際要求的思政入課方式,進而使得自己的課堂時刻充滿活力和生命力。
(四)建立班主任和輔導員的雙重管理制度,加強教學、學生管理的實效性
同時,教學與學生管理本就應為一體,學校可以建立班主任和輔導員雙重管理制度。指定專業(yè)課教師擔當授課班級的班主任,在課堂中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課后加強與輔導員的溝通,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和思想變化,進而能夠使得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和學生管理取得實效性。
(五)合理建立“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為教學改革和學生管理反饋有用信息
最后,高職院校需要建立起合理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課程思政的實效性,以及其在校生管理和畢業(yè)生工作中產生的效果,例如在企業(yè)回訪中,可以增加對畢業(yè)生職業(yè)操守的調查。不斷調整修改思政內容入課的方式和手段。
高職院校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能夠使得學校進一步了解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看法。很多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過度專注于自我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感受,也無法通過所布置的作業(yè)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而合理評價體系的建立,能夠讓學生對于教師的上課模式以及上課內容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從而能夠讓學校和教師得到反饋,通過對這些反饋進行統計與分析,讓學校和教師了解目前上課過程中的不足,不斷的調整“課程思政”的上課模式和手段。并且通過合理建立評價體系,能夠促進更多的教師努力改進上課效果,積極準備導演好自己的課堂。所以高職院??梢酝ㄟ^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改進課程思政教學,并和高職學生管理建立起聯動機制,讓高職院校的教學和學生管理能夠發(fā)揮實際的效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高職院校應當要通過課程思政進行教學改革,并與之構建起高職學生管理聯動機制,才能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成長邁出堅實一步。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上進行正確的引導,采取有效手段和方式,真正做到專業(yè)課中的思政教育“入課、入腦、入心”,進一步引導高職學校的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讓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能夠真正的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發(fā)揮實際效用。
參考文獻
[1] 黃琴.高職院?!叭谈M式”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考評機制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0):22-24.
[2] 劉詠寶.基于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引發(fā)的思考[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19(03):68-71.
基金項目:文章為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2018年青年基金課題項目《探究新時代“課堂思政”教學改革與高職學生管理聯動機制的構建》的研究成,項目編號:QKJ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