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駕宇
一、以范例和隱性指導結合指導學生學習
小學生活波好動、模仿意識強,尤其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鍥而不舍地研究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范例和隱性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來跟隨學生進程,使學生能明確自己的學習主線,教師也能隨時調整教學計劃。首先,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時間安排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置正確的學習計劃,從問題的開始到解決的整個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大致的學習框架,以幫助學生實踐課程能持續(xù)進行。同時,教師要注意對實踐課題的范例選取,既要激發(fā)學生的實踐學習熱情,也要促使學生了解到現(xiàn)實基礎,使其能依據(jù)情況而摘錄信息。其次,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跟隨式地隱性指導學生,以建議或參考的方式推動學生實踐過程的進行。教師要密切注視學生的學情動態(tài),要根據(jù)學生遇到的不同問題以合理的方式來訓練學生摘取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如以感情激勵、問題導入、建議等方式。此外,教師要把范例和隱性指導交叉進行,通過對問題的提出和跟隨式的指導,引領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歸納總結等過程,嚴格把控學生學習動態(tài),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思維能力。如在“探究生活中的浪費現(xiàn)象”一課教學時,教師可先和學生討論出生活中的浪費實例和探究主線,如對水的浪費,可以浪費現(xiàn)象—浪費原因—水資源損失量—如何呼吁人們節(jié)約用水為探究主線。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遇到的問題以合作者的身份和語氣隨時指導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范例和隱性指導方式結合起來引領學生展開課程學習,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巧用任務方式驅動學生展開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策劃、組織、進行及得出結果等,對小學生來說受限于思維見識,難以把控活動的整體內容。教師在實踐課上可將課程內容分成小段任務,以階段性任務的形式驅動學生展開實踐活動。一方面,教師要根據(jù)課程內容合理分配時間和安排任務,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要注意對學生有所啟發(fā),并親自跟進學生的實踐活動。對此,教師可從研究、實踐、體驗、認知等多方面依從基本條理和路徑設置適合學生發(fā)展和學習的任務。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探討任務進行方式和具體的思路,并在每一階段的任務完成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繼續(xù)進取,使其有獲得感。另一方面,教師在學生進行任務時要注意自身的指導方法,對不同的課程內容要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如對實驗探究課,教師可將其分成小節(jié),利用實驗—反思—再實驗—理論驗證的過程引領學生深入學習。對考察類活動,教師要從考察問題—現(xiàn)象—原因—措施等思路引領學生展開層次性的了解等。如在“探尋家鄉(xiāng)風俗”一課教學時,教師可先把本地風俗從歷史、文化及生活等方面進行分類,然后選取一些學生能接觸到的、簡單有趣的風俗依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合理地安排考察任務,也可設置階段性任務完成的獎勵以激勵學生進取。同時,教師在跟隨指導學生時,要注意不能對其進行灌輸,而是要利用有效措施使其親身體驗,以加深學生記憶和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任務方式驅動學生展開實踐活動,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引領學生總結歸納實踐經(jīng)驗
實踐活動是動態(tài)的、不確定的,由于影響因素較多,一次實踐活動課程結束后,學生通常會獲得較多的活動體驗。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引領學生總結和歸納實踐經(jīng)驗,并分享實踐心得,教師自身也要跟隨式地完善和豐富學生的實踐總結框架。首先,在實踐活動完成后,教師可讓活動小組自由討論交流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并仔細闡述問題是如何產(chǎn)生、如何分析和解決的、自己又在此過程中有什么收獲等。在學生討論結束后,由組長匯報小組討論結果,教師要幫其進行完善。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反思和梳理實踐過程,可采用互相評價的方式來提高對實踐方法的掌握,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評價,隨時提出自身的意見,并和學生討論最優(yōu)的實踐方法和過程。如在“家鄉(xiāng)變化小調查”一課教學后,教師可讓學生總結自己的調查方法及實踐經(jīng)驗。學生有大體的框架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如有人從網(wǎng)上調查圖片文字瀏覽、有人詢問長輩、還有人注意觀察老舊事物的對比等。對這些方法教師都要一一引領學生進行整理,并跟隨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其討論這些方法的優(yōu)劣之處,以獲得最優(yōu)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總結和歸納實踐經(jīng)驗,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取得實質性進展。
小學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但教師所扮演的跟隨式指導者的角色也十分重要。教師在思想上要重視對學生的引領作用,全面把握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切實跟進實踐發(fā)展,在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發(fā)展自我意識。◆(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夏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