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恩艷
【摘 要】目的:探討認知性心理護理模式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作用分析。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收診治的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50例,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50例,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認知性心理護理。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心里狀態(tài)改善情況。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x2=8.78,P<0.05);觀察組患者PANSS各因子及總評分均明顯降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認知性心理護理模式應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工作中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認知性心理護理;老年精神分裂癥;心理狀態(tài);改善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187-02
引言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且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1]。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出現(xiàn)一些焦慮、情緒不穩(wěn)定、偏執(zhí)、抑郁等癥狀,而這些癥狀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將會引起軀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因此,如何通過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為了分析認知性心理護理模式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作用,我院精神科成立了專門的護理研究組進行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研究結(jié)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為分析認知性心理護理模式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作用,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收診治的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此次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兩組患者之間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排除標準
(1)納入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CCMD-3》中的特征性癥狀,并經(jīng)醫(yī)生確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2)納入患者年齡在55周歲以上;(3)排除:分裂情感性及心境障礙患者;精神藥物和一般軀體情況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精神治療和護理,包括藥物治療、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認知性心理護理模式。護理內(nèi)容如下:(1)改變?nèi)藗儗穹至寻Y的看法。傳統(tǒng)觀念使人們普遍認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是低人一等的,而精神分裂癥患者也認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通常會感到自卑,覺得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這給患者帶來了思想的巨大負擔。這種錯誤的思想一方面妨礙了患者的及時治療,另一方面,給患者帶來心靈上的傷害,患者容易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向他們闡述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知識的同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這樣,能夠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幫助患者和家屬重新建立自信。社區(qū)部門要呼吁大家參與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鼓勵患者參與社會活動中,加入到社區(qū)大家庭中。(2)護士應維護好與患者之間的聯(lián)系,與患者溝通時要做到態(tài)度友好,耐心,熱情、將患者看做自己的家人對待。護理人員要時刻了解患者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嚴格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盡一切努力緩解患者的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時刻觀察患者有無焦慮、抑郁、失眠等自殺跡象。確?;颊咴谧o理人員的陪同下進行戶外活動。(3)學習應對抑郁患者的技巧:患者經(jīng)常不希望參加各種娛樂活動,經(jīng)常保持沉默,拒人于千里之外,所以護理人員可以設置一些如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患者通過參加娛樂活動能夠重拾對生活的熱愛,緩解患者的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4)對患者家屬進行知識宣傳:相對于護理人員,患者更容易接受家庭成員的幫助,更愿意與家庭成員進行溝通。因此,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知識講解的同時也要對其家屬進行講解,講解一些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知識、生活中注意的事項,及一些突發(fā)狀況的應急方案,從而指導患者正確合理用藥的同時,監(jiān)督患者的心理活動,防止患者出現(xiàn)自殺等情況,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1.4 評價指標
采用我院統(tǒng)一制定的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進行調(diào)查,采用信用度較高的陰性和陽性癥狀量表(PANSS)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進行評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n,%),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說明具有顯著性差異,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2.2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PANSS評分比較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和社會因素有著重要的關系,抑郁是精神分裂癥的后遺癥[3],患者和家庭成員的錯誤認知會導致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情緒,如自卑心理、抑郁與緊張的心理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通常會引起患者的自殺,精神分裂癥的自殺率10%,自殺傾向較高[3]由。因此,護理工作人員應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予以重視。精神分裂癥目前主要靠抗抑郁藥物治療,但是,對這些患者的認知心理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認知心理護理被廣泛應用于精神科。它是言語心理治療或認知心理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4]。我們的研究表明,認知性心理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石紅玉.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作用探討[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7(56):223-223.
[2]于浩. 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影響研究[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8(42):256-256.
[3]陳偉, 羅捷, 王小娜,等.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神經(jīng)心理特征探討[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7, 44(3):66-69.
[4]王娟娟, 張淑娟, 趙海燕. 老年抑郁癥實施認知性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