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
摘要:高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提出了“八個統(tǒng)一”中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統(tǒng)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同時體現(xiàn)了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性和知識性在個人、黨建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怎樣在高校思政課貫徹落實價值性和知識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研究分析,從價值性與知識性辯證統(tǒng)一出發(fā),在情感教育和教師角度得出具體方法路徑,從而促進高校思政課質量不斷提高。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價值性 知識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5-0134-02
高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要求提高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這也就與價值性和知識性統(tǒng)一保持一致。價值性與知識性統(tǒng)一是在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吸收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論的基礎上,提出的科學的高校思政課方法論,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性和知識性統(tǒng)一的內涵
(一)知識性是高校思政課的基本屬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哲學社會學科的一種,首先就要求人們掌握本學科的理論,它具有的基礎性特點就是知識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其理論知識內容也有了新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這個實踐反復檢驗的科學理論,在中國有了新的生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高校學生正處于“拔節(jié)育穗期”,這也就離不開思政課的知識傳授和思想引導,以促進青少年在關鍵期形成正確的三觀。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理論課,知識的傳授自然是其核心任務,其科學性和學理性是關注的核心問題。有些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服務于統(tǒng)治階級,反映的是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訴求,從而對其理論知識的理解僅僅是片面的、有失偏頗的理解,這就是缺乏對理論的學理性的傳授。
(二)價值性是高校思政課的核心內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性是其根本屬性。
1.價值性是滿足人們需要的屬性
在高校思政課上,教育對象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就是需要和滿足的關系,高等學校思政課必然要從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出發(fā)。那么,教育對象究竟有什么需要呢?
我們可以從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入手。進入新時代,新的矛盾中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最主要的需要,這個美好的需要包含了對思想政治觀念的需要。
從人的全面發(fā)展理念出發(fā)。馬克思認為人的需要是人的內在的本質規(guī)定性,人們的需要會隨著時代和社會發(fā)展不斷變化,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人們的思想、道德、價值取向的需要,都要求思想政教育關注教育對象的需求,從需求出發(fā),加強對教育對象的思想引導作用,從而促進個體的全面發(fā)展、社會的安定。
2.價值性是對教育對象的價值觀念引導
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濃厚的意識形態(tài)的導向,不僅是一種簡單的知識性學科,更重要的,是具有價值取向的學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指引當代中國大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任務,價值性是其根本屬性。
(三)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tǒng)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
價值性之所以能與知識性相統(tǒng)一,是因為這兩個概念之間本身就具有交集、互通之處。
1.知識性中包含著價值性
一方面,從唯物主義認識論出發(fā),知識首先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結果,同時也是一種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認識。那么,知識是怎樣體現(xiàn)價值性的呢?認識的主體是人,人對于客觀事物的反映并不是簡單直觀的反映,特別是作為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知識,其中就包含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許多非理性因素。換言之,知識中包含了許多認識主體的情感和意志的價值取向,而這一價值取向也就直接影響了知識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人的生存發(fā)展和人的認識活動都是在社會關系中形成的,知識同樣也是在群體的實踐活動中產(chǎn)生的,這些知識在社會實踐中產(chǎn)生,帶有群體的價值取向,并受制于群體共同的價值秩序。
2.知識性寓于價值性中
價值性作為一種以主體為中心的屬性,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價值判斷的正確與否主要依賴于對客體狀況和主體需要,因此,價值判斷的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主觀性極強的價值判斷,其評價標準歸根結底仍然是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但主體需要仍然存在許多的差異性,人是社會的產(chǎn)物,主體的需要最重要的是群體的需要或者說是人類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性和知識性統(tǒng)一的依據(jù)
(一)服從于唯物主義價值論的哲學依據(jù)
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從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就是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
1.價值性必須以知識性為前提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首先應先存“道”,思政課教師要教書育人,要掌握思想政治課理論知識,首先把這些道理講清楚、讓學生信服,只有這樣才能讓價值觀的教育效果得到體現(xiàn),才能深入人心,也就是“用豐厚的知識成果滋養(yǎng)先進的價值觀念”[1]2。
2.價值性推動知識性的發(fā)展
鑄魂育人中的“魂”就是價值觀念,如果脫離了價值觀念的引導,知識武器就會變成危害社會的戾氣。因此,必須將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高校思政課最重要的就是要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立德和鑄魂強調的是思政課中的價值性,而樹人和育人就是思政課中的知識性,思想政治教育教的是知識,傳的是思想,這體現(xiàn)的就是思政課的理論性和思想性。
(二)服務于個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更高要求
教育對象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fā),而處于新時代的教育對象,在當今的社會實踐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在當前經(jīng)濟進入高質量發(fā)展階段,對社會成員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教育對象為了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必然需要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當然包括提高自身的知識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tǒng)一,正符合社會成員這一要求。
(三)服務于中國共產(chǎn)黨管黨治黨的更高要求
高校黨建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思想建設在高校黨建中具有基礎性作用,思想性和理論性就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盁粝潞凇薄皟蓮埰ぁ钡乳L期困擾機關黨建工作的新老難題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這些問題的實質就是“燈下黑”。“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tài)工作”[2],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守正出新:打鐵必須自身硬,“學”字當頭,既要注重知識性教育,使黨員同志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又要重視價值性教育,堅定理想信念。
(四)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更高要求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關?;仡?0年,從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建立和建設再到改革開放40年,這些成就都是建立在黨民一條心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的基礎之上的。同時,科學文化知識、思想理論方法也發(fā)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民族復興的民心力量需要思政課來凝聚,人才的科學思維能力也需要思想課來培養(yǎng)。因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堅持思政課價值性和知識性統(tǒng)一。
當前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其作用。高校思政課肩負著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培養(yǎng)任務,這就需要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加強廣大學生的政治知識學習和理想信念教育,推動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有用的青年人才。
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性和知識性統(tǒng)一的實踐方法
(一)明確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的基本方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當中,價值教育和知識教育相互依存,要樹立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并重的教育理念。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培育正處于關鍵時期,因此,高校思政課怎么講、講什么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價值性和知識性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給出了答案。大學生對于兩者的需要是緊密關聯(lián)、相互促進的。一方面,引導學生將馬克思主義原理方法論與現(xiàn)實問題相結合,樹立與核心價值觀相符合的價值取向,同時又要使學生了解原理的來龍去脈,避免和杜絕口干舌燥、單調乏味的政治說教,以及不著實物、空洞虛無的價值說教[3],從學理出發(fā),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思政課要注重“課程思政”,從而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和專業(yè)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向同行。
(二)明確情感教育促進價值性與知識性統(tǒng)一的重要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于以真情化人。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人是感性的動物,情感對于我們來說至關重要,情感教育在思政課中促進價值性與知識性的統(tǒng)一具有獨特的作用。
1.將情感因素貫穿高校思政課中
在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結合當下大學生最關心的新聞,例如微博熱搜內容,最熱時政內容和抖音熱門視頻等,從學生從沒有思考和關注過的領域插入,用這種吸引人眼球的情境啟發(fā)大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從而實現(xiàn)認知內容向價值觀念的轉化。
2.發(fā)揮教育者在師生對話中的情感主導作用
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并不是師生之間的被動交流,而是要將師生放在同等位置上,教師在與大學生交談時,啟發(fā)學生思維,在相互切磋中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由眼神所傳達的教師情感被學生們捕捉到,成為他們‘閱讀教師的窗口”[4]。
(三)明確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主體力量
1.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需要教師增強知識素質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發(fā)揮其傳道授業(yè)功能,而這就需要教師深厚的理論知識功底。高校教師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學術研究,教學必須以科研為支撐。同時也要發(fā)揮高校教師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傳授中的引導作用,不斷優(yōu)化對立場、觀點、方法等基本原理知識的講授方式,守正出新地進行講授。
2.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需要努力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富有個性色彩的教師話語等方面,教師應當作到率先垂范,用正直的品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同時,高校教師也應將馬克思經(jīng)典的學習和品讀落實到日常,并且可以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與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相結合,使價值性能在大學生的身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3]盧黎歌,隋牧蓉.“八個相統(tǒng)一”: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遵循原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5).
[4]王平.情感教育視閾下的教師人文素養(yǎng)提升:理念與行動[J].教育科學研究,2019(3).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