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冬冬
【摘 要】目的:在血液科護理工作中引入風險管理,評估對其對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病例納入時間范圍為2018年5月~2019年5月,均為我院血液科患者,共計60例,常規(guī)護理管理(對照組)、風險管理(觀察組)均為30例,對比兩組護理質量。結果:兩組間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隨訪觀察組VS對照組為3.3%VS16.7%,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在血液科患者護理工作中引入風險管理,對于提升護理質量、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作用顯著,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風險管理;血液科;護理質量;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R876.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286-01
作為臨床重要科室,血液科主要面對的是血小板減少、白血病、貧血等血液疾病患者,普遍存在治療周期長、病情易反復等特點,部分患者甚至同時合并多種癥狀,需要采取多種方案治療[1],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臨床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近年來,風險管理在血液科護理工作中得以應用,為探究其對臨床護理質量的影響,收集血液科病例60例,均為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患者,現(xiàn)對研究結果予以如下匯報: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病例納入時間范圍為2018年5月~2019年5月,對該時間段內我院60例血液科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男女比例分別為18:12、17:13,兩組平均年齡分別為(45.84±6.26)歲、(45.91±6.15)歲。在疾病類型方面觀察組白血病12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0例,再生障礙性貧血5例,其他3例,對照組白血病13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1例,再生障礙性貧血4例,其他2例。經過臨床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科疾病診斷分型標準[2],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醫(yī)學倫理會認可。排除合并重要臟器疾病、神志失?;颊撸焉锲诩安溉槠趮D女也不在研究范圍。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風險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風險管理小組。由科室主任擔任小組組長,護士長、責任護士、護理人員為小組成員,定期組織所有小組成員參與培訓,增強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并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制定嚴格的風險管理措施,明確可能發(fā)生的各類風險,并督促落實。(2)落實風險管理程序。為患者建立管理檔案,準確記錄患者病情、潛在風險等信息,制定具有針對定的風險管理措施,預防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通過文獻資料查閱、小組探討等明確驅動風險的因素,做好護理監(jiān)督,制定風險緊急預案。針對已經發(fā)生的風險,要迅速采取措施,盡可能減輕傷害。風險事件處理后要做好總結,規(guī)避護理風險事件的再次發(fā)生。(3)風險管理具體執(zhí)行。密切關注患者用藥安全性,用藥前要反復核對,用藥期間監(jiān)測是否存在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并向患者說明用藥注意事項及可能產生的不適,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避免過度緊張。(4)保障文書書寫質量。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書寫文書,定期進行檢查,確保護理記錄的準確性。針對不合格文書要及時督促改正。
1.3 觀察指標 調查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值均為0~100分,分值與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呈正比[3]。隨訪并記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分別采用、%表示,前者采用t進行檢驗,后者采用檢驗,所有數(shù)據均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軟件上計算,將0.05作為衡量標準,當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高,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
隨訪結果顯示觀察組僅1例發(fā)生跌倒,占3.3%,低于對照組的16.7%(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血液科護理工作量大、工作繁瑣,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住院,且預后較差,容易發(fā)生護理風險事件,這就為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險管理顧名思義是針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相應的管理,其旨在提升護理人員對風險的識別能力,從而積極采取措施預防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提升護理管理質量[4]。此次研究觀察組患者行風險管理,成立了風險管理小組,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不僅涉及到對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的培養(yǎng),而且還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能夠從根源上阻斷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及患者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體現(xiàn)了風險管理的有效性。綜上所述,風險管理應用于血液科護理工作是提升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的有效路徑,能夠對不良事件起到預防作用,可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黃玲, 梁素苗, 劉蕓. 護理風險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1(09):90-91.
[2]劉晉華. 護理風險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7, 21(8):139-140.
[3]許梅. 護理風險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醫(yī)學信息, 2014, 24(22):357-357.
[4]賴偉蘭, 黃秋萍, 胡佳俊, et al. 急診分診安全管理結合風險管理對急診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 2016, 14(07):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