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飛 石曉宇
摘 要:2013年10月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通過,違約懲罰性賠償中,將“退一賠一”修改成“退一賠三”,同時還增加規(guī)定了懲罰性賠償小額損害的最低限額;而就侵權懲罰性賠償,則明確了故意要件,并將計算數(shù)額確定為受害人所受損失,倍數(shù)則確定為“兩倍”以下。該規(guī)則增加了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可操作性,對于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懲罰性賠償;消費者;欺詐
一、 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內容
懲罰性賠償,也稱示范性賠償或報復性賠償,是指由法庭作出的賠償數(shù)額超出實際損害數(shù)額的賠償。作為產生于英美法系并為其特有的制度在大陸法國家經歷了從排斥到接受性采用的過程。我國在1993年制定《消法》并首次規(guī)定了懲罰性賠償制度。
新法第55條第2款則是對懲罰性賠償新增的規(guī)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guī)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這一規(guī)定實際上解決了舊法第49條與《食品安全法第96條第2款和《侵權責任法》第47條之間的體系失衡的問題。這一規(guī)定首次確立了一種典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與之前只以商品價款和服務費用作為基礎來確定懲罰性賠償金大相徑庭,前所未有地將消費者的“所受損失”規(guī)定為確定懲罰性賠償金的基礎。這表明了經過二十多年的演化,我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也終于脫胎換骨,越來越趨于規(guī)范化。
二、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功能
1.懲罰和遏制功能
對違法經營者的違法經營行為處以懲罰性賠償,令其不僅承擔消費者的實際損失,而且承擔實際損失之外的懲罰性賠償,其違法經營行為的實際成本是賠償實際損失的一倍甚至更多,使其承受經濟上的不利后果?!断7ā芬?guī)定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對于違法行為的發(fā)生起到了一定的阻嚇作用,實現(xiàn)了懲罰性賠償?shù)牧⒎康摹?/p>
2.補償和鼓勵功能
懲罰性賠償可以更充分地補償受害人遭受的損失,補償因不法經營者的不法行為所受到的無法用金錢精確計算的損害。通過懲罰性賠償調動消費者維權的積極性實際損失的賠償具有補償性,超出實際損失的賠償,在理論上也可以認為屬于“具有正當理由的原告的意外所得”,因為這種損害通常與無形損害有關聯(lián),且被告只有在具有故意或者輕率的情況下,才有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因而具有令人信服的合理性。正因為如此,超出實際損失的賠償對于受到侵害的消費者而言,具有激勵作用,能夠調動消費者維權的積極性,使那些原來不愿意進行維權的消費者,能夠鼓起勇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維護市場秩序
隨著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懲治了違法經營者,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預防和減少了交易中欺詐行為的發(fā)生??梢?,懲罰性賠償“可以用于維護整個社會的良好狀態(tài)”。因為被告對原告的加害行為具有暴力、壓制、惡意或者欺詐性質,或者屬于任意的、輕率的、惡劣的行為,法院可以判決給原告超過實際財產損失的賠償金。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恰好說明,這樣的判斷是正確的。
三、懲罰性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
1.有關“欺詐”
現(xiàn)行立法將賠償限于行為人主觀故意的欺詐心態(tài),但從實際出發(fā),范圍過于狹窄,不能與現(xiàn)實需要相貼合?,F(xiàn)實中除了行為人故意欺詐的情形,類似重大過失、乘人之危、脅迫的情形也十分常見,一樣可以造成嚴重的后果甚至更為惡劣,立法應從行為人的惡性及其對人們生活所造成的影響等多方面來考量,否則將不利于懲罰性賠償制度功能的實現(xiàn)。
2.有關“受到的損失”
按照《消法》第55條的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但這里的損失并沒有明確到底是實際損失還是精神損失,亦或兩者都包括。立法的不明晰,很容易讓不法經營者鉆空子,以沒有造成實際損失為由,推脫責任,逃避處罰。
3.有關“商品或服務”
根據(jù)《消法》第2條,適用《消法》第55條的交易范圍應為特定商品交易或特定服務交易。如今成為社會熱點的商品房、醫(yī)療服務等特殊商品、服務是否應當納入該條適用范圍成了值得思考的問題。而現(xiàn)今,汽車、住房等大宗物品正成為家庭消費的對象,所以《消法》在規(guī)定商品范圍方面已經落后,在現(xiàn)實實踐中,部分省份的地方性法規(guī)已經先行一步做出了規(guī)定。
四、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的思考
1.擴大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的主觀過錯范圍
在交易活動中,乘人之危、脅迫與欺詐同屬故意,情節(jié)都十分惡劣,必須加以規(guī)范來維護正常的交易活動;重大過失的主觀惡性輕于故意,但過失行為所造成的后果也是相當嚴重的,把重大過失納入適用懲罰性賠償中來可以提高人們的認識,珍視其他人的權利,加強他們的責任感。但過失的主觀惡性輕于故意,因而在適用懲罰性賠償時應予以區(qū)分,對故意意識下的違法行為適用較重的懲罰性賠償,過失意識下的違法行為適用較輕的懲罰賠償。
2.擴大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主體
對承擔損害責任的主體,應當不僅僅局限于存在欺詐或其它惡性的經營者,應當擴大到與消費者受到損失存在因果關系的所有侵權者。同時,對求償?shù)氖芎φ?,并不能僅僅限于消費合同的消費者,應擴大到直接當事人。對于單位或直接的商品使用者在權益受到侵害時,應當對侵權者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這樣才能夠切實保護到最終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3.擴大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范圍
類似商品房交易,醫(yī)療服務等特殊商品應當被納入《消法》中“商品或服務”的范圍,以此為視角,可以選擇問題較為嚴重的社會領域進行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試點,取得經驗之后逐步擴大到其他領域,如擴展到反不正當競爭法、證券法、知識產權法、環(huán)境法等部門法領域,形成以《消法》為一般法,其他部門法對懲罰性賠償進行特殊規(guī)定的制度體系,逐步完善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規(guī)定。
4.明晰懲罰性賠償費用涵蓋范圍
在侵權行為案件中,我國的訴訟費由敗訴方承擔,當事人所支出的律師費用由當事人提出后,賠與不賠由法官自由裁量。我國仲裁實踐中,不少仲裁機構裁決勝訴方律師費用由敗訴方承擔,但絕大多數(shù)法院只責令敗訴方承擔訴訟費用,至于勝訴方支付的律師費很難從敗訴方獲得賠償。因此,更有必要發(fā)揮懲罰性賠償制度在彌補這一法律漏洞方面的積極作用。
5.繼續(xù)加大懲罰性賠償?shù)膽土P力度
雖然此次修法提高了針對一般性欺詐行為的賠償數(shù)額,由過去的增加賠償一倍提升到現(xiàn)在的增加賠償三倍,并且明確了最低賠償數(shù)額,但較之美國的幾十倍乃至幾百倍的懲罰性賠償,我國的懲罰性賠償額,對于受害者所受的損失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懲罰力度太小,無法對不法經營者起到真正的警示、懲罰作用。
五、結語
《消保法》第55條對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修改,既有對違約懲罰性賠償責任數(shù)額的提高,即一般的商品欺詐和服務欺詐行為實行價金3倍的懲罰性賠償,食品欺詐行為為價金10倍的懲罰性賠償,最低懲罰性賠償額為500元;也有對侵權懲罰性賠償責任計算方法的明確,即按受害人實際損失的兩倍以下計算懲罰性賠償。這一規(guī)定是對英美法系懲罰性賠償責任的科學借鑒,符合我國國情,具有現(xiàn)實需求,也具有可操作性。對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制裁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經營行為,維護消費市場秩序,凈化消費市場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立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懲罰性賠償責任的成功與不足及完善措施》[J].《清華法學》.2010年第3期.
[2]王利明:《侵權責任法研究(下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單位:1.陸軍軍事交通學院汽車士官學校,安徽 蚌埠 233010;2.安徽科技學院,安徽 蚌埠 23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