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改革使全社會對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重視程度大幅度提升,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積極推動小學音樂教育,有助于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小學音樂教育中,為了提升教育教學成效,應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將趣味教學法應用到實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成效。本文就小學音樂教育進行探究,可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很多的問題,提出相應策略,以求制定合理措施來踐行趣味教學,構建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
【關鍵詞】趣味教學;音樂教育;音樂素養(yǎng);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211-02
【本文著錄格式】寇松.小學音樂教育中的趣味教學淺析[J].北方音樂,2020,03(05):211-212.
小學教育是教育初級階段,為迎接新時期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zhàn),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應加強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yǎng)。對于小學音樂教育而言,作為審美教育的重點所在,制定合理措施積極推進音樂教育教學活動,有助于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以通過推行趣味性教學,轉變理念組織趣味性音樂教育活動,契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提升小學音樂教育成效,推動小學生素質能力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音樂教育中實行趣味教學的意義
小學音樂教育中,為了迎合課程改革要求,實行趣味教學活動,學生有助于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潛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切實提升教學成效。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實行趣味教學,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緊緊圍繞學生個體實際情況,激發(fā)音樂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1]。綜合考量影響小學音樂教育的因素,設計趣味性游戲活動,引導孩子在學習樂器、樂理知識過程中深入感受音樂文化,豐富情感體驗,對于學生的持久音樂學習具有積極意義。
二、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分析
(一)音樂課堂教學方式單一、滯后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的音樂學科地位不高,盲目地選擇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新鮮事物模仿興趣較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忽視學生的年齡特點而盲目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只能被動參與其中,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被動式學習樂理內(nèi)容,強制性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雖然達成了教學目標,但并未起到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學生對音樂學習積極性不高,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無法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這就導致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維持課堂紀律,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2]。
(二)學校對音樂教育重視程度不高
面對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zhàn),盡管音樂教育改革持續(xù)深化,在學科體系的地位不斷提升,但是部分教師和家長對音樂認知存在偏差,極大地影響到音樂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究其根本,是由于學校對音樂教育重視程度不高,教育重點放在考試科目方面,如語文、英語和數(shù)學學科,音樂學科則不再考試范圍內(nèi)。受到這種教育體制影響,音樂學科受重視程度不高,投入力度不足,音樂課被其他主要科目霸占,不利于音樂教育原有發(fā)揮[3]。家長對音樂教育缺乏足夠認知,認為孩子掌握一門藝術,是為了便于孩子升學,才在課余時間為孩子報特長班。在這樣的目的下,學生對音樂學科存在抵觸情緒,難以保持高度的熱愛,影響音樂教學成效。
(三)教材內(nèi)容的趣味性不足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材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是否豐富、有趣味,直接關乎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部分學校小學音樂教育教材選擇有所偏頗,內(nèi)容過于陳舊,很少會引進當代流行音樂或是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部分音樂內(nèi)容甚至是成年人學習也是比較難理解的,對于認知水平不足的小學生而言,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加劇興趣的缺失,只能被動式進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對音樂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4]。
三、小學音樂教育中實行趣味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創(chuàng)設趣味性教學情境,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實行趣味教學,應轉變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資源來創(chuàng)設趣味性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教師可以在講解《龍咚鏘》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過年的情境,展示中國結、對聯(lián)、燈籠和窗花等,播放《龍咚鏘》來渲染熱鬧、溫暖的氣氛。通過創(chuàng)設熟悉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高度集中注意力參與學習活動[5]。通過教師領唱,學生跟著唱起來,猶如置身于過年的情境,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抓住時機介紹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學生進行音樂表演,感受樂曲的魅力所在。
(二)聯(lián)系實際生活,趣味導入音樂課堂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新鮮事物好奇心強烈,生性好動,課堂學習中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緊緊圍繞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引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更容易讓學生放松,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的情趣所在。如,在一年級的音樂教學課《尋找生活中的聲音》教學中,可以使用多媒體來播放實際生活中的動物叫聲,如樹葉的沙沙聲、溪水流動的聲音,置身于其中感受自然環(huán)境的美妙所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競賽活動,記錄下聽到的動物聲音,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予以表揚和鼓勵。長此以往,學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基礎[6]。
(三)設計游戲活動,構建趣味的音樂課堂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為了充分發(fā)揮趣味教學優(yōu)勢,應立足實際情況設計游戲活動,充分契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構建趣味的音樂課堂。傳統(tǒng)教學方式局限性較大,學生會滋生抵觸情緒,課堂氛圍枯燥、乏味,長此以往將失去音樂學習興趣。故此,音樂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設計趣味性活動,從課堂朝著戶外進行游戲活動,促使學生保持高度學習積極性。諸如,組織踢毽子或丟手絹游戲活動,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設計游戲活動,播放音樂,擊鼓傳花,音樂停止后實物在哪位同學的手中,哪位同學就上臺演唱一首歌曲。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保持高度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同時,緩解學生學習壓力。
(四)推動教材創(chuàng)新,提升音樂教學趣味性
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拓寬教學空間,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還要進一步推動音樂教材創(chuàng)新,列舉更多優(yōu)秀音樂作品到課堂上,深入挖掘教材潛在內(nèi)容,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審美熏陶。故此,教師應充分熟悉音樂教材,借助網(wǎng)絡搜集教育資源,設計多彩的音樂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演唱或演奏活動,在實踐中獲得切身體驗,加深對音樂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對于后續(xù)音樂學習具有積極作用。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持續(xù)深化下,推動小學音樂教育改革,應該從多角度分析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開展,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增強學生審美體驗,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接軌國際,推動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琳陽.快樂童年,音樂同行——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16):209.
[2]劉艷.音動真心,樂伴成長——人性化趣味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的開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16):219-220.
[3]沈星星.運用趣味教學模式,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J].北方音樂,2019,39(07):189,192.
[4]柳小芳.增強音樂趣味,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探究[J].黃河之聲,2019,16(5):113,119.
[5]吳君琪.淺析趣味發(fā)聲練習在小學低中年級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8,22(2):95.
[6]劉穎.讓音樂成功吸睛的法寶——如何運用趣味教學法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J].小學教學參考,2017,23(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