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雪
摘 要:語文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讓學生的內(nèi)在氣質得到培養(yǎng),使學生更有自信,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乃至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古詩文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各種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幫助。但古詩文又是語文學科上一個難以參透的點,教師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下對學生進行古詩文教學,值得思考。文章主要通過對古詩文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如何進行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古詩文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7-16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6-0016-02
一、引言
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都是從外在到內(nèi)在的過程。學生從外在只能朗讀感受外在美,到逐漸深入理解古詩文,才能感受深一層的內(nèi)在美,再到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熏陶學生,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
二、初步朗誦,感受古詩文的外在美
要想讓學生感受古詩文的魅力所在,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朗誦古詩文,讓學生在對古詩文朗誦的過程中,感受古詩文的外在美。只有對一首古詩進行充分的朗誦,才能感受到古詩文的韻律美感,才能感受出作者在寫作時的情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
(一)外在美之音韻美
古人在寫古詩文的過程中,一般都很注重合轍押韻。這就可以給人們以韻律上的美感,讓人們體會到古詩文的音韻美,給人們以聽覺上的享受,讓人們讀起來朗朗上口,在聽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魅力所在。比如《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先讓學生自由閱讀,感受古詩文中的韻律美。學生們讀起來朗朗上口,雖然不能明白平仄以及押韻等問題,但在朗誦的過程中,卻能夠知道每一個音節(jié)在哪個地方該有停頓,哪一個地方該重讀輕讀等。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韻律感,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文中逐漸把握古詩文中的音韻。古詩文中的韻律美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古詩文的朗誦,進一步加深對美的理解、美的感悟。
(二)外在美之色彩美
教師在進行古詩文教授的過程中,在初級階段,除了要讓學生感受古詩文中的音樂美,還要讓學生體會古詩文中的色彩美,讓學生能夠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看到一幅帶有色彩的畫面。比如古詩文《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詩人通過對“白鷺”“青箬笠”“綠蓑衣”幾個非常鮮艷明麗的詞語的描寫,將這幅畫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讓整幅畫有一種栩栩如生之感,讓這首詩的色彩感非常濃厚。這樣所帶來的美,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學生對色彩美的鑒別能力。
三、深入古詩,挖掘古詩文的內(nèi)涵美
對學生來說,會朗讀課文,感受古詩文中的外在美是遠遠不夠的。在對學生進行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感受外在美的同時又能夠深入地理解和體會古詩文中的內(nèi)在美。對學生的古詩文內(nèi)在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提高學生對古詩文進行分析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古詩文的內(nèi)在美,可以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一)內(nèi)涵美之“讀懂詩意”
任何一首古詩,只有讓學生理解了其深層含義,才能讓學生讀懂,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領悟其中的詩意。學生才能夠進一步參透和明白詩中更高層次的內(nèi)涵,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水平,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使得自身的文化更有底蘊,使得自身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比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的作者分別從側面看廬山,從正面看廬山,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象。詩文通過不同的語言形式來表現(xiàn)廬山不同的樣子。詩人分辨不清廬山真面目,是因為他處在廬山中。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了詩人在寫作時所處的環(huán)境,明白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意思,以及深入理解了詩文的內(nèi)涵。經(jīng)過這一步,學生已經(jīng)能夠初步地理解詩文的內(nèi)容,然后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這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都有較大的幫助。同時學生也可以借鑒詩人的表達方式來寫作,通過對古詩文的合理運用,來進一步升華自己的作文。
(二)內(nèi)涵美之讀出情感
古詩文在表達特點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含蓄委婉,任何一首古詩都不僅僅包含其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其深層含義。對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進行分析,深入地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對詩中的情感進行把握和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古詩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在。教師通過讓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夠讓學生認真地進行思考與理解,進一步感受作者在寫古詩文的過程中的情感魅力所在,學習詩人的寫作手法以及表達方式。之后再進一步對古詩文的內(nèi)涵進行剖析,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
比如在詩文《望岳》中,前幾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這幾句都是對泰山的概括,對泰山千姿百態(tài)的面貌描寫。但結尾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則富有非常深刻的內(nèi)涵,對人們有非常大的啟迪作用。詩人通過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達登臨泰山頂峰的決心、自信自立的意志和堅強豪邁的氣概,是全詩的意境。一覽眾山小,通過夸張?zhí)摂M的筆法,顯示出了詩人的高瞻遠矚、俯視一切的雄心。這兩句蘊含的情感是非常強烈的,學生若能讀懂這兩句,說明學生已經(jīng)理解全文的內(nèi)容,對全文已經(jīng)有一個基本的掌握了。一方面,學生把對事物的理解化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詩文的理解、蘊含的情感的感受,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一個更高水平的提高。
四、走出古詩文,培養(yǎng)語文的素養(yǎng)美
古詩文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古詩文的魅力所在;古詩文內(nèi)外美的相互結合,可以讓學生真正了解古詩文。通過學習古詩文,學生既了解到古代的藝術所在,感受古詩文的魅力所在,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跳出古詩文,也有利于其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的美。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教師對古詩文的講解,也不再局限對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或者每一句話的解析,而是跳脫古詩文,注重將古詩文中所涵蓋的內(nèi)容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實踐過程中。要讓學生立足于文本內(nèi)容,真正做到拓展延伸。這對學生來說,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只要教師循循善誘,是可以實現(xiàn)的。
(一)素養(yǎng)美之“提出問題”
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思維的拓展和活躍程度。只有教師對學生所學的課文內(nèi)容進行拓展,才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學習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增加知識的儲存量,學習故事。之后就是要善于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走出古詩文進行獨立的思考,這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非常大的幫助。教師應讓學生在閱讀古詩文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詩人為何這樣寫,為何這樣做;通過這些學習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讓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解答。向學生提出一些比較難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進行引導,讓學生學習,這樣學生就可以從古詩文中走出來,探索更高層次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古詩文教學,也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二)素養(yǎng)美之“解決問題”
即通過對問題的提出,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如通過一系列問題可以引出故事的背景、詩人的生平以及各種內(nèi)容,這樣的效果往往比直接給學生介紹詩人以及詩詞的背景的教學效果好很多。讓學生自己獨立探討和思考、查找資料等,可以讓學生對古詩文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五、結語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文的講解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認知能力、年齡特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古詩文的講解。先要讓學生進行多次的反復閱讀,大聲地朗讀,感受古詩文的外在美,體會古詩文的韻律美以及色彩美。之后引導學生對古詩文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讓學生對古詩文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清楚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所寫之意、作者當時的心境,以及作者在古詩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次的內(nèi)涵。這樣通過對古詩文的學習,學生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所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多多體現(xiàn)素質教育,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使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在對學生進行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應對古詩文進行進一步的拓展,讓學生通過獨立的思考、探討等,發(fā)現(xiàn)古詩文以外的知識,并且能夠進一步地理解。這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 心.淺析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沖突及其消解策略[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2 (8):82-83.
[2]曲鳳榮.對外漢語教學視閾下的跨文化沖突與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0(8):185-187.
[3]周琳琳.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沖突[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4]王亞妮.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沖突案例分析及應對策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4.
[5]崔海燕,梁冬梅.談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沖突的合理利用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3(37):145-146 .
[6]任星星.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2):206.
[7]于貴紅,于貴平.文化養(yǎng)成:古詩文教學的價值追求[J].教育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7(2):12-13.
[8]黃秋凡.小學古詩文教學技法拾遺[J].語文課內(nèi)外,2019(35):332.
[9]戴艷洪.小學古詩文教學[J].教育,2019(52):30.
[10]岳紅梅.小學古詩文教學探析[J].南北橋,2019(22):58.
[11]李艷娜.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審美教育——以小學古詩詞為例[J].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17,30(3):107-108.
[12]丁郁潔.利用古詩詞教學提升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