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在杭
摘??要:隨著教學的不斷改革,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要求教師要注重優(yōu)化教學設計,以適應現如今學生不斷發(fā)展的需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方法,促進學生的趣味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已成為目前小學語文教師探討的主要課題。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心得,對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探討,以此助力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語文;小學;教學策略
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的課程,是學生健康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但是在長期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常常是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考試能力的提高,這一功利性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難以從語文學習中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極大地抑制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也為了確保語文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使得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進而更加積極好學,教師就一定要重視與時俱進,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有意識地從多方面入手,組織學生參與趣味的教學活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以此確保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
一、組織情境教學,激活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是小學學科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學習內容是用母語表達,但是歸根究底來說也是一門語言學習,其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豐富自身的語文知識積累,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在語言學習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具體的、真實的情境構建,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帶動起來,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效率。
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的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從網絡上搜集一些與西沙群島有關的圖片或視頻,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切實感受到西沙群島的風景之美。這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要比讓學生單看一段文字的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女媧補天》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出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女媧補天的動畫片,相對于書面的文字,動畫片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形象,有助于學生從多方面的理解文本內容。而在學生看完動畫片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留出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對于故事情節(jié)進行交流,讓學生談一談自己觀看視頻的感觸。通過引導學生對于故事情節(jié)進行熱烈討論,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的內容的了解,同時也有助于激活課堂,讓學生更加投入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二、引進微課教學,深化學生理解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網絡媒體的運用,在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中越來越普遍,同樣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運用多媒體為學生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外,微課的運用實踐,也是新課改形式下教學方式的有效創(chuàng)新。教師運用視頻講課的方式,在教學前錄制幾分鐘短視頻,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刪去不必要的講課內容,不僅便于學生的學習,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難點,理解課程內容。
以《桂林山水》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進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而本章的教學重點則是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在這兩自然段中,分別講述了桂林水的特點和山的特點,對于學生來說,則是需要理解用對比突出山水美水美的寫作手法。在錄制小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闡述,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觀看,讓學生對本課的基本知識點有一個大概了解,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每一自然段的具體含義,分析作者描寫意境的手法和寫作風格。通過這樣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那么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就能夠更好達成。
三、開展問題教學,促進學生思考
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是大部分小學生的共性,而教師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疑問,設計趣味問題,進而啟發(fā)學生。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計相關的問題,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討論,通過鼓勵學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為方式,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度,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展。
以《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為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發(fā)展,教師就可以選擇問題探究式教學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以下問題:“小興安嶺的四季是怎樣的?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大花園,又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讓學生團結自己的組員,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最后選出代表總結本組的觀點,說一說小興安嶺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是怎樣的?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將文中的重點要點標注出來,再結合問題進行探討。這樣的探究式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思維思考,同時也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學習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活動設計,是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而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視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找到更為合適的教學形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更加有效,也為語文課堂增添活力與生機。
參考文獻:
[1]祝捷.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48.
[2]蔡志鵬.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黑河教育,2019(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