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偉
摘要:刻銅藝術具備極強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因此在當下多種文化發(fā)展碰撞的時期內,刻銅藝術已經(jīng)成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備極強的藝術研究價值。本文即建立在拓展刻銅藝術內涵的角度上,著重從藝術創(chuàng)新、內涵分享、文化保護的角度來進行初步分析,意在能夠為刻銅藝術內涵的拓展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刻銅藝術;內涵;拓展;創(chuàng)新;分享;保護
隨著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逐漸深入,刻銅藝術的深度內涵也被世人所發(fā)現(xiàn),在富含工藝價值的同時也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在當前多樣文化沖擊碰撞的發(fā)展歷程中,亟需將刻銅藝術的文化內涵進行拓展發(fā)揚,才能夠使其文化藝術價值得以保存。筆者經(jīng)過對相關資料的分析研究,總結了以下幾點拓展刻銅藝術內涵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利用創(chuàng)新來提升藝術內涵
刻銅藝術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成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研究價值,但是該種研究價值僅存在于層級較高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研究領域。大量的刻銅藝術作品雖然極具收藏價值,但是該種收藏依舊在沿用著傳統(tǒng)“秘而不宣”的收藏形式,大部分群眾對于刻銅藝術雖然具備一定的了解,但是想要親自納入到課程藝術研究的領域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為了拓展刻銅藝術內涵,首先便要將刻銅藝術的研究體系以及發(fā)展體系進行創(chuàng)新,使其從文化神壇上走下來,融入到文化群眾主體中來,使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刻銅藝術,并且分析研究其內在的藝術內涵,才能夠從源頭上達到拓展刻銅藝術內涵的作用。比如,相關部門可以開放刻銅藝術研究保護志愿活動,積極對接當前各大專業(yè)院校以及社會群體,接受社會志愿人群的主動研究工作。這樣不僅能夠使普通人群能夠了解到刻銅藝術的藝術內涵,也可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質量,從而使文化藝術保護和發(fā)揚真正融合到社會中去,也能夠使刻銅藝術的藝術內涵得到更好的宣傳和發(fā)展。
二、利用分享來拓展文化內涵
刻銅藝術主要以墨盒為主的多種文房器具的形式存在,本身便是文學藝術的一種體現(xiàn),因此,在富有藝術內涵的同時也具備極強的文化內涵??蹄~藝術的主要內容大多數(shù)為我國經(jīng)典的詩詞歌賦、名人名言、座右銘、山水花鳥等,是我國古代先民利用精湛的刻畫藝術,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文化生活體現(xiàn)在金石器具上,從而達到了一種文化思想傳承的目的,因此,在這樣極具文化內涵的刻銅藝術作品發(fā)展的過程中,利用相應的手段將其文化內涵進行充分的拓展,能夠豐富我國的歷史文化體系,為多樣化文化發(fā)展提供主導作用。
拓展刻銅藝術的文化內涵,主要可以利用分享的形式得以實現(xiàn),分享便是建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的角度上,將研究成果以及刻銅藝術的文化內涵進行大規(guī)模的宣傳和發(fā)揚,主要利用文化交流會、成品展出、刻銅藝術衍生品生產等多種形式,將刻銅藝術分享變成能夠為全體國人提供文化內涵學習的平臺。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大部分群體的努力,在文化內涵的拓展期間,也能夠達到文化內涵的創(chuàng)新。例如,孫爽曾經(jīng)在《藝術中國》發(fā)表過《包裝—拓展刻銅藝術內涵的一種嘗試》一文,主要借助自身對于刻銅藝術成品的研究進行文化內涵拓展嘗試,提出了利用“包裝產業(yè)”為刻銅藝術提供更多的使用價值和收藏價值。筆者認為在刻銅藝術所衍生出的包裝產業(yè)發(fā)展中,自然也會是刻銅藝術文化內涵得到拓展和發(fā)揚的過程。
三、利用保護來穩(wěn)固精神內涵
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刻銅藝術本身具備著極為珍貴的價值,該種價值不僅僅體現(xiàn)在刻銅藝術成品精美的篆刻工藝上,也體現(xiàn)在刻銅藝術內容以及形式上。比如,著名的《世界大同》墨盒題字便是取自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世界大同觀點,認為世界大同是社會以及人類發(fā)展應該堅持的精神理念以及精神認知,這種理念最終以世界大同墨盒的形式存在,并極具精神內涵。另外,多種多樣的形式以及內容也成為文化精神的一種傳承媒介,因此,在拓展刻銅藝術內涵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于其精神內涵進行針對性的拓展。
而想要拓展刻銅藝術的精神內涵,首先便要加強對于精神內涵的保護,相關的文化保護部門可以連同社會基層群眾對于刻銅藝術進行廣泛的收集和整理,從民間收集散落的刻銅藝術,并且根據(jù)刻銅藝術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分類規(guī)劃,建立起相關的保護體系;并且,在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中,注重對于刻銅藝術內容中精神文化的解析和發(fā)展。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進一步將刻銅藝術的價值進行宣揚,也能夠加強其精神內涵的傳播質量,可以作為拓展刻銅藝術內涵的重要方式之一。
結語:
綜上所述,刻銅藝術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備極強的研究價值,其被歷史發(fā)展賦予了極強的內涵,在當前進行研究保護的過程中,要注重對于刻銅藝術的內涵進行拓展和發(fā)揚。本文主要從創(chuàng)新、分享和保護這三個方面闡述了拓展刻銅藝術內涵的主要方式,意在能夠進一步推動刻銅藝術的研究和發(fā)展,使其文化價值、精神價值以及藝術價值能夠被世人所知,并且衍生出更多的文化產品,提升我國的文化發(fā)展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洵.民國篆刻藝術[M].蘇州:江蘇美術出版社,1994.
[2]周繼烈.雅玩掇英[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