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幼梅 鄭培榮
【摘要】課程思政的目標是在向學生傳授課程知識的同時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高等數學作為一門通識課程,具有課時多、覆蓋面廣的特點,作為一名高等數學教師應當充分把握這一機會,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融入德育元素,給學生傳播正能量,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心靈得以升華。
【關鍵詞】關鍵詞課程思政? 正能量德育元素全員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過程育人
“課程思政”其實質并不是增開一門課程,而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要渠道,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yè)教育形成協調效應,從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育人。高等數學作為一門通識課程,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具有以下優(yōu)勢:
一、高等數學課程的普及優(yōu)勢
高等數學幾乎是高等院校各個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主要開設在大學一年級,面對剛進大學校園的新生。高等數學作為一門通識課程,具有課時多、覆蓋面廣的特點。高等數學教師應當充分把握這一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挖掘高等數學課程思政元素,適時地融入教學內容,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tǒng)一,傳播正能量,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提升育人效果。
二、高等數學課程的歷史文化優(yōu)勢
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適時地融入數學史,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背景和全貌,因為數學發(fā)展的歷程是數學科學最珍貴的財富。數學科學的發(fā)展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我國古代數學是世界數學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支不可忽視的源頭。例如早在戰(zhàn)國時代,哲學家莊周所著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數學家劉徽在《九章算術》里他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正是對高等數學教學內容中極限思想與方法的深刻而精彩的論述。當時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沒有抽象出極限的概念,但是中國對極限思想的發(fā)現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因此教師在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我們祖先的智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傳承祖先文化。
三、高等數學課程的人文優(yōu)勢
高等數學的核心部分是微積分學,而微積分學的完善和成熟,是許多科學家共同為之努力的結果。教材中的一些定理就是以這些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如牛頓—萊布尼茲、柯西、拉格朗日定理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和學生分享這些科學家的奮斗故事,讓學生學習他們凡事追求卓越與完美的工匠精神,鼓勵學生克服自身的不足,端正學習態(tài)度,努力學習,立志成才。特別是在學生遇到人生低谷時,用這些數學家的奮斗歷程給他們以信心,提高學生抗挫折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樂觀向上的精神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跌入低谷不氣餒,繼續(xù)前行。
四、高等數學教學內容優(yōu)勢
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內容豐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育人思想,把教書育人作為教學內容的主線。例如講授函數的連續(xù)性時引入拔苗助長的故事,講授調和級數時引入蝸牛精神,講授函數的極值時引入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等。在向學生傳授課程知識的同時寓教于樂、寓道于教、寓德于教、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高等數學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師要善于挖掘高等數學課程思政元素,發(fā)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德育與知識教學融于一體,立足數學知識,借助數學史、典故、優(yōu)秀的科學家奮斗歷程等,引經據典、循循善誘,在授業(yè)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引導學生正確做人做事做學問,從而實現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