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和法律意識,是國家法制建設,乃至整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大計。初中歷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民主法制教育資源,為我們開展法制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初中歷史教師處于一線教育陣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首先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滲透法制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法制教育滲透,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國人的價值觀和法律觀念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新課程背景下也要求歷史老師不僅應當讓學生掌握有關歷史的知識與技能,還應當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法制觀念。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其思想性、政治性、故事性很強,它在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歷史教師可將我國的基本國情與法制教育相結合,有意識地去在歷史課堂當中開展法制教育,引導學生做一個法律意識較強的人。
二、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容易叛逆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單單依靠思想品德課程的法制教育,不容易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的法制意識,而新歷史教材中涉及了許多法律制度和法律文件,共涉及31部中外法律,這些是鮮活的案例,利用這些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滲透,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第二,歷史教學也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任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歷史教師對學生展開法制教育也是德育的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促使學生形成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對于社會穩(wěn)定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 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案例,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滲透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陣地,教材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基本依據(jù)。如果我們研究初中歷史教材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教材當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法律知識,如商鞅變法、秦律、羅馬法等等,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的法律一直在健全和完善,逐步形成了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維系著社會的穩(wěn)定運行。歷史教師只有充分地挖掘歷史教材中的法律案例,并將其運用,才能達到歷史教學與法制教育的統(tǒng)一。
例如,在講授《秦統(tǒng)一中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重點給學生講解“商鞅變法”的內(nèi)容。商鞅變法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輔助秦王建立了法律,雖然法律是在君王之下的,但是也是輔助改革推進的有效工具。商鞅改革戶籍制度,實行連坐法,為了加強對居民的管控,規(guī)定居民要登記戶口,輕罪用重刑,還規(guī)定旅店不能收留沒有官府憑證者住宿。我讓學生對這些法律進行思考,商鞅制定的法律為秦國帶來了什么好處,這些法律又有什么弊端呢?如此,使學生對法律有了基本的認知,也明白了法律對于統(tǒng)治的重要性。
(二)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法制教育的感染力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隨著電腦技術與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信息化的實現(xiàn)提供了硬件基礎,如今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學當中。如果在滲透法制教育時,教師采用說教的方式就很難感染學生,這與政治理論課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了。信息技術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法制情境,并且信息技術可以展示海量的信息資源,在開展法制教育滲透時十分便利。
例如,在講授《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時,在給學生介紹了林則徐硝煙的相關背景之后,我給學生展示了我國的《禁毒法》,讓學生熟悉有關法律條文,傳播毒品、吸食毒品都是違法犯罪行為,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此外,我還給學生展示了我國緝毒警察與毒販進行斗爭的圖片、社會組織的禁毒宣傳活動,從視覺感官上讓學生明白毒品就是洪水猛獸。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使學生對相關法律條文的印象更加深刻,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
(三)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提升學生的法制綜合素養(yǎng)
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并不是讓學生成為具有淵博法律知識的專家,而是青少年作為我國的未來,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使他們了解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在生活中做一個指法用法的好青年,這對于社會穩(wěn)定、國家的長治久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不應該將教學局限于教材之中,應該學會聯(lián)系生活進行法制教育。
例如,在講授“科舉制”這一部分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對科舉制與高考制度以及西方的文官制度展開聯(lián)系和對比。高考制度與科舉制度有某些相似之處,是考核和選拔人才的重要渠道。然而近年來高考作弊案件屢次發(fā)生,甚至出現(xiàn)“代考”的情況,國家也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了有效遏制。通過讓學生對這些生活中的時事熱點進行分析和討論,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法制綜合素養(yǎng)。
四、 結束語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滲透十分有必要。作為初中歷史教師,要找到歷史教學與法制教育的契合點,并且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提升學生的法制意識和法制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承榮.初中歷史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6(11):231-232.
[2]焦曉華.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4(24):272.
[3]王曉琴.初中歷史教學之我見: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科學咨詢,2014(3):78.
作者簡介:
韋良珊,貴州省六盤水市,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qū)大河鎮(zhèn)大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