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加敏
摘要:為了解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現(xiàn)狀,文章對高職院校教師現(xiàn)有的信息化素養(yǎng)進行分析,得出現(xiàn)有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從提高教師信息化意識及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水平兩個方面提高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信息化;素養(yǎng);提高措施
中圖分類號:G451.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0-0031-02
一、引言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信息化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信息化程度已經(jīng)成為衡量一個行業(yè)先進與否的標桿。信息化也深入了教育行業(yè),促進了教育的發(fā)展。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過程離不開信息化建設及利用,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設已經(jīng)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各院校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均得到了顯著的加強,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信息化資源的利用還遠未達到理想的水平,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急需提高,在高等職業(yè)院校開展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提高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就當前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提高路徑進行了分析。
二、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水平現(xiàn)狀
1.教師的信息化意識不足且存在排斥心理。高職教師的信息化意識是高職院校信息化水平最為重要的方面,高職院校信息化水平提高的決定性因素是教師的信息化意識,教師的信息化意識越強,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越快,反之則不然。高職院校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水平偏低。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高職院校師資的來源。現(xiàn)行高職院校教師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引進碩博士:是高校到高校的無縫對接模式,這些教師從小接受板書式的授課模式,在現(xiàn)行教學中形成板書式教學思維定式。②中專校留任教師:高職院校一般從中專校升格而來,部分教師直接留校,這種類型的教師一般年齡較大,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在這些教師心中根深蒂固,很難系統(tǒng)掌握信息化的教學方法。③從工程企業(yè)引進的人員:這種教師工程水平較高,但部分專業(yè)人員由于長期在工程中缺乏信息化的訓練,很難提高信息化水平。(2)教師的信息化意識不足。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的意識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①對于高職院校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信息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熱情。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教學方式的采用方面。當前部分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的理解還停留在PPT的使用上,對于信息化教學方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當前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存在嚴重的不足,這是造成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難以推進的最主要原因,造成教師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1)高職院校教師本身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師資及教學有一定區(qū)別,本科院校存在科研壓力,高職院校對教學的責任較多,科研壓力較小。對于教師精力的投入來說,相較于科研,教學的精力投入要求相對較少,特別是對于教齡較長的老教師來說,由于對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較高,教學精力投入更少,造成了高職院校教師的學習意識不足,存在一定的慵懶現(xiàn)象。(2)學校教師考核方式的問題?,F(xiàn)行高職院校教師的考核主要采用以下幾個方面的指標:①科研水平:現(xiàn)行高職院校教師主要采用本科院校的相關指標,包括論文的質量及數(shù)量、課題的數(shù)量及質量、專利的數(shù)量及層次等。②教學水平:目前大多院校主要采用學生打分、同行打分及領導打分的方式進行。由于學生的問題,這種評價方式?jīng)]有考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化教學方法的采用情況,教師對教學過程中信息化采用的興趣不足。
三、教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路徑
教師是信息化教學的執(zhí)行者,在信息化教育教學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筆者認為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提高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化意識。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意識是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的關鍵,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變“要我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為“我要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筆者認為要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意識,需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樹立信息化教學的典型。教學典型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能夠為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方向提供思路,對信息化教學起到引領作用。因此,樹立信息化教學的典型,并對信息化教學典型進行深入學習與研究,理解信息化教學典型的教學思路及教學的實施過程,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信息化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確定合理的信息化教學效果評判標準。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不高一直是信息化教學難以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這一現(xiàn)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師的考評機制不合理?,F(xiàn)行考評及職稱評定標準主要通過論文、專利、課題等方面進行,但對于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的采用及效果方面沒有列入考評指標,因此在職稱及年終考核和崗位津貼的分配方面,充分考慮信息化教學方式的采用及教學效果十分必要。
2.提高教師教學手段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教學手段及水平的提高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1)進行信息化教學軟硬件使用的培訓。①加強軟硬件使用的培訓工作。軟硬件使用的培訓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水平的必由之路,通過開展相關培訓不僅可以讓教師很快掌握開展信息化教學所需要的軟硬件基礎,進而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還可以讓教師開闊視野,在培訓過程中與其他院校教師交流,了解其他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擴大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知識面。②校內教師信息化學習及教學效果的分享。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不同、理解力不同,在進行培訓時取得的學習效果也有所不同,在進行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開展院內培訓人員的信息化教學效果的探討,分享在信息化學習及教學過程中的經(jīng)驗,對于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改進信息化教學方法十分重要。(2)將信息化融入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學習是開展信息化教學工作的前提,在進行良好學習的前提下,將信息化教學手段融入教學實踐中是進行信息化教學必須經(jīng)歷的階段。將信息化教學融入教學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點:①可以提高教師及學生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教學是一個將信息化教學設計進行實踐的過程,信息化教學完美與否需要在教學中檢驗,在制作信息化教學課件時教師容易遇到一系列關于信息化教學的問題,如軟硬件的使用、教學設計中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以及如何解答等,在解決一系列問題的同時,學生及教師的信息化軟硬件水平都可以得到較大的提高。②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找出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信息化教學課件在制作過程中教師按照自己的想法與意愿進行,對于將其使用于課堂教學后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估計不足,將其運用于實踐教學后,將信息化教學理論與實際的教情、學情相結合,找出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與教情、學情不相適宜的部分,分析并改正,使之更加適應于當前的學情、教情。
四、結語
在對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水平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1)現(xiàn)有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質不高,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意識不強,主要是由于教師自身的信息化意識不夠、信息化水平不高及學生的信息化積極性不夠所致。(2)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提高主要通過提高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化意識及提高教師教學手段的信息化水平兩個方面進行。
參考文獻:
[1]賈志穎.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課堂實踐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2019,(6):63-64.
[2]劉靖.基于信息化的高職酒店英語教學模式的有效構建[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8,(10).
[3]劉飛,孔媛媛,寧秋辰.基于云計算的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應用研究[J].江蘇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3):64-66.
[4]李勇.淺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數(shù)字化教材建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高教學刊,2018,(16):44-46.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Improving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IAN Jia-min
(Department of Luqiao and Ganghang Engineering,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ransport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118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the understand statu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author analyzes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and concluded the main reasons why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low,basis on it,author put forward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from improving teachers'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level.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formation;literacy;improving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