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 侯林飛
摘要:隨著當代大學生自主意識增強,對于學習空間的多元化、多功能化的需求日益提升,將大學生作為設計參與者,來進行高校圖書館的學習空間設計,將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本文基于參與式設計理念,通過實地觀察法、問卷法、產品拼貼法等進行參與式實驗并得出一種新型大學圖書館學習空間設計方案,為傳統圖書館學習空間設計提供一種新的設計思路,并拓寬用戶參與式設計的應用范圍,為未來的學習空間賦能。
關鍵詞:大學圖書館 學習空間 用戶參與式設計 產品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1-0052-04
引言
步突出以人為本和個性化設計,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獨立自主的個性,對于身邊周圍事物抱有自己的態(tài)度,參與式設計為設計者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學生們可作為設計者參與到學習空間的設計當中,與設計師共同完成設計[2]。
Elizabeth B.-N、Sandersa和Pieter Jan Stappersb提出在參與式設計中,專業(yè)設計師的角色從經典的設計的主導者變?yōu)樵O計的支持者和推動者,其中用戶則以“經驗專家”的角色處在設計團隊中[3]??梢妳⑴c式設計是將用戶視為系統設計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用戶的參與來滿足用戶需求和提升用戶體驗的設計范式[4]。唐嘯與何人可提出參與式設計的基本概念,強調用戶作為創(chuàng)造者從設計概念生成階段便開始參與設計活動并最終使用這些設計[5]。西北大學門亮總結了參與式設計方法和模型,并從軟件設計角度提出設計者需要洞察用戶的目標和任務,并請用戶作為動態(tài)參與者加入到設計過程中[6]。錢纓運用參與式發(fā)展理論和亞歷山大“模式語言”進行公共空間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設計方法實踐[7]。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朱荀通過分析美國兩所大學圖書館空間用戶參與式設計的實踐過程,來為國內的高校圖書館空間設計提供啟示與借鑒[8]。貴州師范大學王麒等人針對當前一些學習空間項目存在的使用效率低、未充分發(fā)揮空間優(yōu)勢等問題,提出要更多的融入用戶參與式設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研究者們從軟件設計、工業(yè)設計、空間設計、家具設計等領域,針對兒童、老人等人群進行參與式設計的豐富與創(chuàng)新[10-14],為未來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在大學圖書館的學習空間設計中應用參與式設計方法是較為新穎且有效的路徑,因此將通過此設計方法,邀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小營校區(qū)圖書館學習空間的使用者參與實驗,進行學習空間的設計。
一、大學圖書館學習空間的參與式設計實驗
(一)設計流程
如圖1所示,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小營校區(qū)圖書館中進行用戶行為洞察,進行現象分析并歸納出用戶痛點;編寫用戶需求問卷,進行線上調研;在圖書館內與學習空間使用者開展線下拼貼法實驗,進行用戶設計意向訪談,分析得出設計要素需求,并進行產品設計與設計特點總結。
(二)實地考察法
1.實地考察方法與過程概述:本實驗首先通過實地考察法進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小營校區(qū)圖書館內學習空間的用戶行為洞察。實地考察法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需要設計者進行實地考察,根據直觀的用戶行為和現象進行洞察分析。本實驗選擇學校公休的時間段進行觀察,此時來圖書館的學生較多,可觀察到較多現象。小營校區(qū)圖書館共有四層可供學生們閱覽和自習,在每一層停留固定時間,并選擇不同方位角度進行觀察,拍照并填寫記錄表格,觀察完畢后進行整理。
2.實地考察的結果分析與結論:通過分析現象歸納出以下幾類用戶使用痛點,如圖2。觀察得出,學生們普遍具有較強的“私人界限感”,例如:會使用自己的書橫放在面前(或側邊),與對面(或側面)的學生劃分界限;電源插座位置附近的“上座率”明顯高于沒有電源的位置等,對于學習空間的使用空間面積及桌面面積、垃圾桶擺放位置、座椅造型等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們在圖書館內使用學習空間體驗效果不佳,如圖3。
(三)問卷法
1.問卷法的過程概述:通過綜合觀察結果,設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圖書館使用情況調查問卷”,設置多項問題構成問卷并收集數據,旨在通過定量的研究以探索得出學生們對于學習空間的特征需求。最后回收有效問卷163份,并進行數據結果分析。
2.問卷數據統計與分析:通過使用spss進行問卷分析得知:問卷數據可信度為0.744,說明本問卷數據可信;大部分學生在圖書館內停留30分鐘到3小時左右,如圖4(a),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來圖書館的目的是自習,如圖4(b);有50.92%的學生喜歡半私密半開放式學習空間,如圖4(c),可為下一步的產品設計提供方向。
目前,在高校中圖書館的學習空間具備的功能往往不能夠符合新一代學生的需求。通過對用戶的特征分析,將每一種功能特征提取,可總結出學生們對于學習空間的特征需求列表,如表1所示。
根據李克特量表將學習空間的每一種功能特征需求的程度分為5個等級并記分為:完全沒必要(1分)、沒有必要(2分)、必要(3分)、很有必要(4分)、非常有必要(5分)。將獲取的數據整理成用戶需求數據采集表,如表2所示。
3.問卷法的實驗結論:根據用戶需求數據分析的結果,通過數據的分布類型和特點可以分析出功能需求的規(guī)律性,在學生們對于學習空間的特征需求列表中,照明好處于首位,之后依次是可充電、可使用面積大、隔音、與他人保持距離等。該結果也說明了多數同學們需要選擇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保證學習質量的多功能學習空間,如表3所示。
(四)拼貼法
1.拼貼法的過程概述:東北大學趙娜指出,基于使用者的參與方式可分為:感官參與、行為參與、精神參與[15]。本實驗采用使用者的行為參與方式,運用參與式設計方法中的拼貼法,通過拼貼產品信息、繪圖或圖標聯系等方法將使用者與設計師之間建立聯系。將國內外不同造型的學習空間圖片進行收集,按照材質類型、形態(tài)類型、體現方式進行劃分,每一方面中又分出不同種類或維度,如表4所示。
在圖書館內隨機邀請10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在校學生(4名研究生、6名本科生)參與學習空間要素分析,如圖5所示,并且每位實驗者需要將自身設計需求貼在圖片展板上進行匯總,如圖6所示。
2.拼貼法的實驗數據統計與分析:通過與實驗者進行交流與匯總展板中所貼設計要素內容,得出以下設計要素表格,如表5所示。
3.拼貼法的實驗結論:至此,我們可以總結分析出大學圖書館學習空間的設計要素如下:
(1)學習空間材質類型:多數受訪者選擇木質桌椅,他們認為木質自然、樸素、不刺激視線,舒服、原生態(tài)、環(huán)保,成本低,同時也希望適應環(huán)境,更加實用。
(2)學習空間形態(tài)類型:多數受訪者選擇多邊形學習空間,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渴望打破傳統的矩形書桌的傳統,同時保持高效、舒服的學習環(huán)境的愿景,他們認為多邊形學習空間的空間利用率大、占地小,提供小范圍的“個人天地”,享受被包圍的學習環(huán)境,并認為多邊形更加有創(chuàng)意,使用者內心比較舒服會提高學習效率,有個人領域感,不易被他人打擾。
(3)學習空間體現方式:多數人較為喜歡“公共式”的空間設計,這與問卷結果有所區(qū)別,經過與被試者討論得知,學習空間不一定要進行明顯的個人區(qū)域劃分,只需靈活多變的局部視線遮擋即可,建議適當設置格擋。被試者認為公共式學習空間較為明朗大方,實用性較強,可以談論交流,視野開闊,同時也能看到座位上是否有人,可以一個人看書寫字也可以兩個人討論,學習區(qū)域可根據需求靈活多變?yōu)橐恕?/p>
二、基于參與式設計的學習空間的設計方案
(一)方案描述:本方案基于對于學習空間材質、形態(tài)及體現方式的設計元素的篩選以及調研問卷結果進行綜合設計,采用木質材質作為主體書桌及座椅材質,將傳統的長方形書桌調整為多邊形書桌,并添加可移動的格擋進行兩人之間視線的遮擋和界限分離。
書桌設計為兩層,可放置學生的部分書籍或隨身物品,提高桌面利用率;采用簡單的圓柱形桌腿,可擺放小型垃圾桶,方便清掃??梢苿拥母駬蹩梢孕纬蓡稳藢W習區(qū)域如圖7(a)-(c)所示,也可以收起成為多人圍坐區(qū)域,如圖8(a)-(c)所示。
(二)方案效果圖,如圖7、8
(三)可用性測試
將模型文件導入unity軟件,制作VR場景,如圖9所示,使用HTC虛擬現實眼鏡與手柄進行學習空間的可用性測試,可節(jié)省成本且效果較為有效。
三、基于參與式設計的學習空間的設計特點
通過總結本次設計過程,作者現提出四點基于參與式設計理念下圖書館學習空間的設計特點,供今后的設計者進行參考。
(一)功能多樣性:學習空間應當具有多種使用功能,如:充電功能、儲物功能、閱覽功能等,能夠及時應對使用者遇到的問題;同時要保護學生隱私,通過為使用者營造“界限領域感”可具有半私密性,且在圖書館內使用時需要考慮到圖書館內工作人員的清潔打掃問題,注意保障衛(wèi)生。
(二)形態(tài)多樣性:學習空間的擺放形式決定了使用者的使用方式,需要通過不同的形態(tài)去滿足使用者的學習需求。例如:設計方案中,采用梯形組合成“s”形桌面,利用格擋來進行使用者之間的“界限劃分”,在使用者一人使用時立起格擋,可形成獨立單人空間,若多人一起學習,可收起格擋,移動座椅形成多人學習區(qū)域,滿足形態(tài)多樣性的需求,讓使用者可以自行簡易改變空間形態(tài)。
(三)環(huán)境融合性:學習空間不應作為單獨的設施直接擺放到圖書館內,應當與圖書館環(huán)境相融合,避免突兀和引發(fā)使用者的過度好奇心而失去了原本的使用初衷。一個好的學習空間不僅可以改善學習環(huán)境,更能夠調節(jié)使用者的學習情緒,使其在舒服、自如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彰顯個性化:如今的高校學生渴望彰顯個性,在設計過程當中會提出彰顯個性化的需求,在參與式設計的過程當中需要傾聽學生們的想法,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也應給予足夠的個性化需求。例如:最終方案中格擋可以提供給使用者替換、涂鴉內芯的功能,使用者可用來傳遞信息、涂鴉解壓、提出建議等。
總結
總結本次參與式設計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都表現出很高的熱情,說明參與式設計不僅能夠取得高效的實驗結論,更能夠拉近使用者與產品(學習空間)之間的關聯,對產品抱有更深的感情與關注度,也體現了參與式設計在現今的設計方法中占有更為人性化的地位。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將會走進各個領域,為人們提供更為合理、舒適的宜人性設計。現階段的參與式設計由于人力、成本等因素還不能夠完全將使用者的意見完全融合到設計當中,與理想狀態(tài)下有一些差異,對于令使用者參與到設計當中的比重以及具體參與環(huán)節(jié)還沒有確切的定論。希望在接下來的參與式設計研究過程中找到能夠高效融合使用者與設計者意見的方法,在未來參與式設計將會服務于更多的群體,產生更為廣泛的效用。
基金項目:促進高校內涵發(fā)展——研究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機電學院(第二批)項目代碼:5121911047。
參考文獻
[1]王宏,肖君,譚偉.網絡教育新時代背景下的開放智慧學習空間設計[J].開放學習研究,2018,23(03):36-42.
[2]徐嘉.現代高校戶外公共空間人性化設計探究[J].美與時代(上),2014(03):66-68.[3]Sanders B N,Stappers PJ.Co-creation and thenewl and scapes of design[J].CoDesign,2008,4(1):5-18.
[4]阮姍姍,王瑋.基于終身學習理念的大學非正式學習空間參與式設計[J].設計,2019,32(03):57-59.
[5]唐嘯,何人可.基于參與式設計的社會創(chuàng)新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7,2(06):29-30.
[6]門亮.參與式設計方法和模型[J].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2006(02):163-166+170.
[7]錢纓,蘇慶東.公共空間的參與式設計模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3(01):90-95.
[8]朱荀.美國大學圖書館用戶參與式空間與服務設計案例與啟示[J].圖書與情報,2018(05):87-93.
[9]王麒,許亞鋒,李錦昌.學習空間的參與式設計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6(01):48-56+80.
[10]付婧莞,張書銘,陸明.為兒童服務的藝術博物館參與式設計——以美國俄克拉何馬市藝術博物館為例[J].裝飾,2019(02):74-77.
[11]蔣璐珺.參與式理念在兒童紙家具產品中的設計與實踐[J].設計,2017(17):126-127.
[12]楊梅,楊雪.基于參與式設計方法的老年人智能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8,39(12):81-85.
[13]馬宏宇.用戶參與式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J].設計藝術研究,2012,2(01):56-61+70.
[14]王偉偉,黃琳.面向老年人群的參與式產品設計方法[J].機械設計,2016,33(07):117-120.
[15]趙娜.參與式設計方法的構建[J].設計,2013(07):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