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態(tài),提升學生適應未來學習、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徑。本課題探究融合各學科資源,助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在本校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學科資源;“語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情緒管理等能力,使學生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意志品質健全,為將來走上社會儲備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活,成為合格的公民和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
對于一個自然人來說,強健的體魄是必不可少的,而對于一個社會人來說,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非常關鍵,它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對于高中生來說,如何適應高中學習環(huán)境,如何開發(fā)自己學習的潛能,如何在學習生活中專注地投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獲得盎然的興趣和美好的學習體驗;如何增強自己直面挫折和困難的勇氣,學習應對挫折和困難的方法,提升直面挫折和困難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如何處理與社會、家庭、同學的關系等等問題都擺在他們的面前。而這些問題都需要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引導,學生也渴望能夠在這種指導下,進行自我心理保護、心理修復。尤其是本校學生,往往面對比如:個人的興趣愛好與家庭的期望目標的沖突、渴望求知上進與薄弱的基礎的矛盾、靜心學習與浮躁環(huán)境的矛盾等問題,更加急需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指導。
近年來,我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投入,配備了心理健康教師,設立了心理輔導室,引進了心理健康教育基礎設施。但目前還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心理健康專職、兼職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缺少規(guī)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案和活動流程。二是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形成合力。學校雖然配備了心理咨詢室,但由于心理健康自我保護、自我?guī)椭囊庾R淡薄和存在顧慮等原因,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學生愿意去咨詢,而針對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只局限于心理健康授課教師與心理健康教育課。但教授心理健康課的教師,由于課時有限,班級眾多,與學生的接觸較少,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并不多,并不全面,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導等缺乏針對性,實施措施的效果就不明顯。班主任及其他教師教學課時多,與學生接觸多,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更為了解,隨機的、零碎的教育較多,但缺乏系統(tǒng)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效果欠佳。由此觀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集合全體教師的能量,讓全體教師都有強烈的責任意識,發(fā)揮全體教師的集體作用,從而形成合力。有針對、有計劃、有組織、融合各學科特點的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未能展開。
鑒于以上現(xiàn)狀與問題,我們進行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設計與實施的實踐研究”,旨在當前要求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倡學科融合,培養(yǎng)多學科、跨學科、多元化綜合性人才的背景下,探究各學科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探究融合各學科資源的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實踐策略,以期整合各學科有效資源,豐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形式與內容、完善本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經(jīng)過課題組成員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教師、人員等的配合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本研究所提融合各學科資源,形成具各學科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可行的,是有實效的。
一、 融合各學科有效資源,助力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理論依據(jù)和實踐示范的
裴斯泰洛齊的教育心理化思想就主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由此觀之,學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在國外教育中,有很多融合各學科資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實踐示范。比如,將法制精神與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相結合,把形象思維與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相結合,將自然科學的嚴謹和人文學科的藝術相結合等等。
二、 融合各學科有效資源,助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國家教育方針作為指導的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體教師都應自覺地在各學科教學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團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笨梢姡C合各學科教材、教育、教師資源助力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國家的方針政策作為指導依據(jù)的。
三、 融合各學科有效資源,助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具備基本條件的
(一)高中教師具備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素養(yǎng)
從高中階段的教師來源看,一種是高等學校師范專業(yè)的畢業(yè)生經(jīng)教師招聘考試而來,另一種是高等學校的非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生經(jīng)教師招聘考試而來。前者在高等學校接受教育時,就已經(jīng)完成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的學習,后者則必須自修這兩門學科,否則無法通過招聘考試進入教師隊伍。因此,高中階段教師都具備基本的心理學知識,能夠對自身心理健康做基本的評估與維護,也擁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素養(yǎng)。
據(jù)“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8597號建議的答復教建議字〔2019〕100號”“教育部督促各地各校切實按文件要求加強隊伍建設”“在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和其他學科教師等各類培訓中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內容,不斷提高隊伍的業(yè)務能力和專業(yè)化水平?!蓖ㄟ^這種多層次、多方位的培訓學習,學校各層面的教師都有具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條件。
(二)高中各學科有心理健康教育可用的豐富資源
高中階段各門學科中都有一些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有效地彌補心理學專業(yè)性強造成的疏離感,可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形式與內容。
以“語文”學科為例,就有很豐富的資源可以成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另外還有很豐富的教育教學活動方式可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借鑒。
從教材內容來說,語文教材中的新聞作品,就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走出自我的小視野,關注外部生活,學會以客觀的心理、公正的態(tài)度、從不同立場冷靜地分析事件,進而學會處理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關系。語文教材中的人物傳記,更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抗挫折教育,從不同視角,對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心路歷程、成就貢獻等進行探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正確面對和解決學習、生活中的矛盾、問題,以陽光、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語文教材中的詩歌、散文、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內容,也都可以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豐富素材。就具體篇目而言,比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就可以用來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以強烈的愛國心、民族責任感,堅定信念,牢記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當學生著眼于大世界,胸中有大境界的時候,自然會淡化對個人點滴得失的計較,自然會少一些學業(yè)困難時的迷茫與徘徊。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都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體悟愛意,在細節(jié)處感受親情,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與家人相處,學會處理與家人的關系,學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學會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哆叧恰分械墓适乱嗫梢砸龑W生正視青春期的心理,正面青春期的交際問題,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系?!对娊?jīng)·衛(wèi)風·氓》中女主人公被棄的遭遇,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自尊、自愛,保持獨立的人格,擁有自己的事業(yè)與追求。杜甫的《蜀相》《詠懷古跡》、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疊題烏江亭》等作品,可用于引導學生多角度、正確看待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學會以史為鑒,觀察社會,學會選擇與承擔。
從教學活動方式來說,閱讀感悟法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體會大自然的美麗,體會人世間的溫暖,引導學生以闊達的胸襟接受生活,以明麗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以積極的追求學會生活;誦讀教學法可以引導學生在朗誦的情境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宣泄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觀點;寫作教學法可以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歡樂與痛苦、感動與不滿等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的生活中難免有不快,有難堪,有郁結,我們不能勉強他們始終心境平和、始終積極上進,必須能夠容許他們有不良情緒,那么,就應該引導他們學會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緒,引導他們找到宣泄的適當?shù)姆绞?,而語文教學中的這些方式便是不二之選。
另外,比如音樂學科的各種音樂,美術學科的各種繪畫方式,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等都可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的積極內容與有效手段。
四、 從我校的研究與實踐來看,融合各學科有效資源,助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錯
在國家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配合我們的課題研究,我校每周每班能夠保證一課時的心理健康學科教學,除此之外,我校還有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安排,政教處安排班主任本月要安排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在課時保障、活動場地等基礎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我們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通過對本校全體師生的問卷反饋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發(fā)掘不同學科的心理教育資源,最終形成了適合本校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需求的,分學科、分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校本課程。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實驗,在實踐中不斷地檢驗活動課方案的效果,及時反饋、思考、修正、探究,進一步優(yōu)化心理健康活動課方案,完成了融各科之力的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校本課程并得以繼續(xù)實施。
通過以上研究與實踐,擴大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增強了全體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并使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來。經(jīng)過實踐與探索,一方面豐富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形式與內容,另一方面各科教師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方案的校本課程,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靈活、機動、適時地進行滲透與教育,使全體學生都能接受及時、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了該教育的分量,也提升了學生認識自我心理健康、保護自我心理健康等能力,對學生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發(fā)生起到了很好的預防作用,使他們能夠在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需求等的基礎上,拓展興趣、快樂學習、協(xié)調發(fā)展、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葉一舵.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04(3).
[2]雒煥國.中學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12).
作者簡介:
樊宇娟,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鹽池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