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 要:當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于幼兒階段的教育也成為人們始終關注的焦點。幼兒教育階段是孩子的啟蒙時期,對于其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而手工活動作為幼兒教學中比重較大的環(huán)節(jié),能夠培養(yǎng)幼兒各方面能力,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幼兒教師應當抓住幼兒發(fā)展特性,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確保幼兒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手工活動;教學策略
幼兒園是孩子最初接觸教育的起點,對其身心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幼兒期間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教師應當把握住這一特點,開展豐富多樣的手工活動,使幼兒能夠接觸世界、感知世界。此外,幼兒教師開展手工活動教學,還能提高幼兒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對于孩子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另外,幼兒教師可開展手工活動教學,能夠升級課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zhì)量,保證孩子全面發(fā)展。
一、做到因材施教,將手工活動的針對性體現(xiàn)出來
當孩子處于幼兒階段,容易受到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孩子的核心素養(yǎng)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效率,使手工活動能夠有效開展,就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確保兼顧孩子的個性特征。想要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教師接近幼兒群體,通過不斷溝通和交流,了解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差異,以此為切入點,為幼兒設計動手活動,保證幼兒的身心能夠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通常幼兒班都分大班、中班、小班三種層次,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班級的年齡差異,挖掘其特性,選擇合適的課程教學方式。例如,教師進行小班課程教學時,由于幼兒想象力豐富,但是動手能力較差,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剪窗花,為其提供可選擇的樣式,讓幼兒自行搭配,并且仿照教師的動手方式,一步一步剪出來,這項手工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還鍛煉動手能力,能夠為幼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進行中班教學時,需要考慮到幼兒具備一定動手能力,但容易出現(xiàn)問題,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開展窗花糾錯活動,這就要求幼兒按照課程規(guī)定剪窗花,剪與成品對比,讓幼兒分析和總結(jié)自己的不足。另外,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應當做好引導,幫助幼兒提出合理的專業(yè)的建議,使其動手能力得到增強,保證幼兒有著嚴謹?shù)膽B(tài)度,也便于后續(xù)課程的開展;而大班幼兒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但是卻不愿意動腦思考,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當鼓勵幼兒自由發(fā)揮,不能局限幼兒按照樣圖裁剪,要引導培養(yǎng)幼兒發(fā)散思維,提高創(chuàng)造力。教師根據(jù)不同幼兒的特點,問題設置多樣化的手工活動,能夠提高幼兒的核心素養(yǎng),確保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fā)。
二、合理開發(fā)資源,確保豐富手工活動各項具體形式
教師開展幼兒教學時,不能拘泥于現(xiàn)狀,應當針對不同的教學時期幼兒特點進行課程創(chuàng)新,投入更多的精力,使手工活動更加豐富多樣,這樣也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課程更加完整,讓幼兒在手工活動中獲得提升。基于此,教師應當合理利用現(xiàn)代教學資源,充分挖掘資源優(yōu)勢,開展符合時代特征的手工活動。
例如,教師進行“制作小笛子”手工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保證教學活動豐富多樣。課程開始前,教師應使用多媒體為幼兒播放視頻,通過視頻內(nèi)有關笛子的圖像和音樂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引出手工主題笛子的制作,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隨后,教師可以為幼兒講述笛子歷史,其中穿插小故事和圖片,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當幼兒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為幼兒布置制作小笛子的任務,這也能極大程度的點燃幼兒學習激情,大部分孩子都會爭先恐后的問教師制作方法,由于小笛子制作過程較為復雜,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合作分組學習,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手工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三、課后合理評價,將手工活動開展策略逐步開展
幼兒園開展手工活動,增強了幼兒學習的自由度,這一活動對于幼兒而言有利有弊,益處就是孩子的想象力能夠充分得到發(fā)揮,便于激活幼兒思維,提高其綜合能力,但是弊端也相對明顯,幼兒階段的幼兒自控能力差,教師開展自主活動,很多幼兒無法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經(jīng)常在課堂上嘻嘻哈哈,這樣課程目標便無法圓滿達成。為了彌補這一弊端,教師應當建立評價機制,提高教學效率。
合理開展評價活動能夠提高幼兒手工活動質(zhì)量。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也要分成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地對幼兒進行評價,使其能達成學習目標。例如,第一階段可以是教師評價,教師從專業(yè)的角度對幼兒的手工問題進行建議,選擇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幼兒接受,另外,教師應當適當給予幼兒表揚,幫助幼兒樹立學習自信;第二環(huán)節(jié)可以是幼兒評價,幼兒之間有著較為單純的友誼,并且互動也相對頻繁,也正是這一原因,使其評價更深刻、更客觀;第三階段是幼兒的自我評價,孩子都缺少自我考察意識,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手工結(jié)束后對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思考自身不足,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觀察習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結(jié)論
綜上所述,幼兒園開展手工活動能夠使幼兒更好的認識和接觸世界,激活幼兒思維,提高其動手能力,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動手活動教學,根據(jù)幼兒特質(zhì),保證因材施教,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幼兒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蔡麗瓊.幼兒手工活動教學策略的實施探討[J].當代教研論叢,2019(11):131+133.
[2]楊欣藍,冶偉萌.幼兒手工活動中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的行動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9(07):158-159.
[3]袁學英.幼兒教學中手工活動教學策略的實施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