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麗 劉淑國
【摘要】目的:研究護理干預對脾亢脾切除術后出血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4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23例,在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23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研究對象術后出血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術后出血率(0.OO%)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出血率(17.39%),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65%)明顯高于對照組(69.56%),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護理干預可以降低脾亢脾切除術后出血率,同時護理滿意度較高,值得臨床應用廣泛推廣。
【關鍵詞】護理干預;脾亢脾切除術;術后出血;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30-01
脾亢作為一種臨床綜合癥,主要是脾臟腫大、骨髓造血細胞增生、多種血細胞減少造成的,脾亢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中會出現(xiàn)貧血、腹部不適等癥狀,脾亢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嚴重時會成為慢性白血病的誘因?,F(xiàn)階段臨床治療中通常會采取脾切除術的治療方法,雖然可以取得較為良好的療效,但是術后出血的情況發(fā)生率較高,所以采取有針對性的術后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血率的發(fā)生,促進患者治療療效。本次研究就護理干預對脾亢脾切除術后出血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研究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4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3例。觀察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男女比例為11:12,觀察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5.21±3.4歲;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男女比例為12:11,觀察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6.23±3.2歲。本次觀察對象排除重大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有凝血功能障礙、造血系統(tǒng)或免疫系統(tǒng)功能障礙、心肝腎肺臟器嚴重病變患者;選取符合脾亢診斷標準,治療時存在脾切除術指征的患者;在告知家屬本次觀察研究基本信息,征得家屬同意,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進行本次觀察。兩組觀察對象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術后進行病情評估、遵醫(yī)囑使用抗菌藥物、切口管理,同時進行用藥指導和敷料護理。
觀察組在采取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有意識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護理干預、心理干預、術后出血干預。護理干預要從患者入院后就開展干預工作,做好脾亢、脾切除術的相關認知的普及工作,加強患者以及家屬對病因形成、臨床表現(xiàn)和治療方式的認知,增強患者治愈信心和家屬的護理水平,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同時要對患者進行飲食等生活習慣的干預,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堅持少食多餐原則、禁煙禁酒等;心理護理主要是針對患者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開展心理疏導,針對患者的心理壓力,心理干預要注意溝通技巧,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專業(yè)解答,通過手術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對治療安全性的認識,排除對手術、治療的恐懼心理;術后出血干預主要是針對患者術后經常出現(xiàn)的嘔吐、切口止血不徹底、咳嗽等問題進行護理,指導患者采取正確體位,避免不必要的移動,必要時進行霧化、吸氧處理,降低患者咳嗽發(fā)生的幾率,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切口的情況,及時處理切口出血等現(xiàn)象。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對兩組患者的出血率進行記錄和統(tǒng)計;護理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統(tǒng)計,問卷設置20個問題,總分為100分,滿意為90-100分、一般為60-90分,不滿意為<60分,護理滿意率=(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觀察研究數(shù)據(jù)通過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術后出血率、護理滿意度)行x2檢驗,用(n%)表示,經過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數(shù)據(jù)之間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出血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出血率(0.00%)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出血率(17.39%),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65%)明顯高于對照組(69.56%),P<0.05 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脾亢現(xiàn)階段的治療手段多采取脾切除術進行治療,臨床應用中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術后容易出現(xiàn)術后出血,甚至休克等并發(fā)癥,所以進行良好的術后護理,對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術后出血主要采取常規(guī)護理,術后進行病情評估、遵醫(yī)囑使用抗菌藥物、切口管理,同時進行用藥指導和敷料護理,護理效果不是很理想,患者護理滿意度不高。護理干預從患者入院開始,進行相應的用藥指導、檢查指導、飲食干預、心理干預和術后出血干預,增強患者和家屬對于治療認知的整體認識,消除治療中的恐懼、緊張心理,增強治療依從性和康復信心,有效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
本次研究,觀察組術后出血率(0.00%)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出血率(17.39%),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采取護理干預對降低術后出血率具有明顯效果,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手段。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65%)明顯高于對照組(69.56%),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護理干預可以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醫(yī)療服務,有效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所以護理干預可以降低脾亢脾切除術后出血率,同時護理滿意度較高,值得臨床應用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