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廣大數學教師迅速展開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數學課堂教學研究,成了人們研究的“寵兒”。作為高中階段的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廣大數學教師認真落實核心素養(yǎng)理念,課堂教學要回歸到數學本質,著力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質,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引導下,學生要形成六個方面的素養(yǎng),這就有賴于教師在落實理念的過程中開展高效課堂教學,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就成為當前高中數學教師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就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如何開展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展開討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高效課堂;教學研究
在多年教學過程中,文科學生對數學普遍有種畏難情緒,主要是由于數學本身具有較強抽象性,加之邏輯能力要求較高,很多學生缺乏這方面能力,學習數學知識時就像“無頭蒼蠅”一樣,缺乏正確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針對這一情況,數學教師要結合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在落實過程中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核心素養(yǎng),從而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鋪平道路。
一、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在新課改教學理念影響下,高中數學教學在結構和內容方面與傳統(tǒng)教學有了較大區(qū)別,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改變有了積極作用,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方法傳統(tǒng)單一,忽視了對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新,使學生無法全面吸收數學知識;
2. 學生學習被動,缺乏獨立思考能,喜歡依賴教師。在上述兩個問題的影響下,學生無法深入學習數學知識,自然也無法形成較高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二、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一)形成抽象思維,加深知識理解
高中數學教材知識是由一串串字母或是數學符號來構成,數學抽象是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學生而言,要想掌握好數學知識要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而掌握這門具備較強抽象能力的學科。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妨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掌握基本數學概念,讓他們學會用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學知識,形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實際上,符號并不單單只出現在數學學科中,還會出現在物理、化學學科,這就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講解“集合”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先為學生講解了集合的定義,即,某些元素的總體稱為集合,然后告訴他們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在講解完知識后,筆者說道:“同學們,這里有個集合A={3,17,24},那么,17、31兩個數中哪個屬于集合A中的元素呢?”學生在學完集合知識后自然就了解到17是正確答案。緊接著,筆者說道:“在今后的學習中,集合一般用大寫字母A、B、C來表示,小寫字母a、b、c等則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奔鲜歉咭浑A段的起始課程,學生從掌握集合概念開始就了解到高中數學知識可以由字母來表示,以此形成自身抽象思維,也為高中數學學習開了一個好頭。借助于集合知識點的教學,筆者使學生意識到抽象素養(yǎng)在高中的重要性,有效地發(fā)展個體抽象思維的素養(yǎng)。
(二)開展數形結合,養(yǎng)成直觀想象
在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是解題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在很多時候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即,單靠數學公式或知識很難算出正確答案,但如果根據材料畫出圖形就會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因此,直觀想象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數形結合能夠發(fā)展學生直觀想象能力,有助于理解幾何圖形,形成三維空間直觀能力,體會到數形結合在數學中妙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妨采取多種手段來展開數形結合教學,引導學生發(fā)展數形結合思維,形成直觀想象素養(yǎng)。
在講解“導數”這一知識點時,如果單靠知識講解學生很難完全聽懂,加之本部分知識較難,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借助于數形結合的方式,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了解函數及其導數的圖像關系,以直觀的形式來了解導數幾何意義等內容,高效率、高質量地掌握數學教材內容。這種數形結合的方式,學生在學習中拓展了課堂學習思路,普遍認為能夠快速、高效地吸收數學教材知識,進一步形成三維想象能力,增強自身的直觀想象能力,在解題過程中學會應用圖形來解決數學問題,形成自身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三)注重規(guī)范運算,發(fā)展運算能力
在批改試卷過程中,學生總會在解題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究其原因在于運算過程不夠規(guī)范,綜合運算能力不強。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規(guī)范運算過程,培養(yǎng)他們逐步形成分析和計算能力,加強數學試題的訓練,形成靈活、規(guī)范的數學解題習慣,促進自身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拓寬數學學習視野,從而形成數學知識體系,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學習之中。在以上數學運算教學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運算習慣,從審題、解答和檢驗等多個過程來進行能力提升,形成良好習慣。事實上,習慣的培養(yǎng)并非一日之功,廣大高中數學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進行長期滲透,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從實際來看,學生的數學成績與運算能力直接相關。在日常做題訓練中,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基礎上要通過練習來鞏固知識,掌握靈活的解題方法,注重從不同角度來解答試題。在每次考試后,教師要重視總結、歸納學生在運算中容易出現的錯誤,以錯題來幫助他們查找運算的不足之處,把運算能力的提升落實于每一次考試之中。此外,學生在完成作業(yè)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解題步驟來求解,以規(guī)范的解題思路來獲得解題分數,有效促進自身數學解題能力的提升。
(四)開展數學推理,建構知識體系
數學推理是高中生要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推理分為兩種形式,一個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類比,另一種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掌握上面兩種推理形式,運用推理的方法來理解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自身推理能力,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在日常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引導學生展開思考,使他們能夠自主發(fā)現、提出問題,結合已有知識來進行推理論證,養(yǎng)成數學推理的思維。需要注意的是,推理過程往往較為煩瑣,有時要用到好幾個思路,教師要有耐心來啟發(fā)學生,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有所收獲。
在講解“類比推理”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先為學生講解了魯班發(fā)明鋸子的故事,緊接著引導學生根據等式性質來猜想不等式性質(如,a=ba+c=b+c,推理得到a>ba+c>b+c),再嘗試把圓的定義類比到球的定義,這些都使學生意識到類比推理的重要性,感悟到新的推理思路和方法。學生在學習中共同體會到類比推理的定義,感受到類比推理過程的關鍵所在,形成綜合推理能力,體會到等式到不等式的類比,感受到平面與空間的類比及后續(xù)要學的等差到等比的類比等等。在整節(jié)課學習過程中,學生要能夠獨立完成類比練習試題,體悟類比思想,概括得到類比推理的方法。通過類比推理的訓練,學生從內心認識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類比推理,掌握了類比推理的過程和步驟,認識到類比推理在數學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有效發(fā)展自身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五)提升建模能力,形成建模意識
在大數據時代,數學建模能力是高中生所必須要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也是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點。在分析試題時,學生要根據題干信息來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再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它,有效發(fā)展應用知識的能力,形成數學建模意識。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數學建模來讓學生了解和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根據已知經驗結合計算機技術來解決問題,在數學建模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在一次函數建模中,筆者給出了不同身高男性體重表,要求學生根據表中所提供的數據來建立恰當的模型,嘗試找到體重與身高間的函數關系,寫出函數模型的解析式。學生根據函數關系,嘗試在圖表中標出散點圖,根據點的分布特征來考慮函數公式并刻畫體重與身高的函數模型,然后選取其中的兩組數據,運用計算機來求取函數解析式,觀察函數模型與已知數據間的擬合度,從而發(fā)現擬合度較高,建立數學模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數據來觀察圖形變換,分析函數模型與圖形是否相匹配,看能否可以得到其他函數模型,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增強知識的應用意識,發(fā)展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六)開展數據挖掘,提升分析能力
在信息時代,人們面對著海量的數據,這就要求具備較強數據分析能力。在數據分析的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分析,讓他們有充足時間來思考、動手操作,以豐富的教學內容來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形成數據分析的能力。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會經歷數據的整理、分析和推測,在一系列過程中形成綜合分析能力。此外,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課外新聞的數據借助相關軟件來進行分析的能力,看分析結果是否與實際相吻合,有效發(fā)展自身分析能力。
在講解“用樣本的頻率分布估計總體分布”的知識點時,筆者為學生展示了一個新聞素材,即,某市采取階梯水價,居民在規(guī)定范圍內用水m噸按照正常價格收費,超出部分按照另外價格收費。要想科學、合理地設置m值,如何來做調查工作。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就問題展開討論,認為首先要以抽樣調查方式了解本市居民家中每戶的月用水量,至于樣本容量,很多人認為數量越多越好,再根據所取得的數據來完成頻率分布直方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親自動手來完成整個數據處理的過程,親自動手畫頻率分布直方圖,以此完成樣本數據處理過程,提升自身數據處理能力。
總之,數學教師要從核心素養(yǎng)的六個方面來展開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幫助他們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數學成績。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非一日之功,廣大數學教師要把核心素養(yǎng)理念落實于方方面面,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提升班級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密.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途徑:課堂對話[J].數學教學通訊,2017(12).
[2]林軒.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探究[J].福建中學數學,2017(12).
[3]蔣平.淺議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J].數學之友,2017(12).
[4]吳鐘華.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
作者簡介:黃巧玲,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