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新教材的編寫理念中,非常注重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強調在閱讀教學中實施“1+X”式的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模式,該模式的實施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擴大學生閱讀量,有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在該教學模式的實施中需要教師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合理設置閱讀議題,科學整合閱讀文本,運用多種方法教學,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有效提高“1+X”模式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
“部編版”小學語文新教材在編寫中非常注重擴大學生的閱讀,根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少讀書、不讀書”的弊病,力圖構建由“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種課型組成的“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提倡實施“1+X”單元整合教學模式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即教學一篇課文時,要附加“X”篇略讀或課外閱讀文本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新教材提倡的“1+X”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模式運用策略進行了探索。
一、 “1+X”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模式價值分析
運用“1+X”單元整合教學模式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無論是對于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還是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都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一是能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教學模式?!?+X”教學模式的運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教學模式,通過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能夠帶動課內外多篇文章的閱讀,有效地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通過合理設置閱讀議題,對本單元內外的文本進行整合,能拓展學生知識面,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
二是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思維。思維能力既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能力,也是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能力,在“1+X”閱讀教學模式中,通過為學生設置探究議題,引導學生以議題為中心開展閱讀,通過深入的思考、分析,就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就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與發(fā)展;
三是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通過整合多個文本,運用“1+X”教學模式開展閱讀教學,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更多的文本,有效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該模式的運用是教師在對“1”篇文本精講的基礎,強調學生對“X”篇文本的自主或合作閱讀,就能使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提高;
四是能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開展“1+X”模式閱讀教學,對教師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師對單篇課文進行精講,還需要教師提高文本整合能力、議題設置能力、閱讀引導能力等,從而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發(fā)展。
二、 “1+X”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模式運用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緊貼核心素養(yǎng)設置議題
“部編版”小學語文新教材提倡實施“1+X”單元整合模式開展閱讀教學,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擴大學生閱讀量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1+X”閱讀教學模式下,要提高多篇文本閱讀效益,需要來設置共同的議題來把幾篇文本有機“串聯(lián)”起來進行閱讀,因此運用“1+X”模式開展閱讀教學,需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科學設置閱讀議題。
一是緊貼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設置議題。在“1+X”教學模式下,議題的設置要緊貼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重點從語言建構與運用、培養(yǎng)學生語言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新和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個方面來設置議題,這樣既能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又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是議題要有針對性。就是議題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能設置模棱兩可、目標不明確的議題,目標越明確閱讀學習效果就越明顯。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的《詠柳》這首古詩時,教師可為學生設置“春意盎然說春天”這樣的議題,通過整合本單元幾篇關于描寫春天的課文,再從單元外選擇杜甫的《絕句》和《江畔獨步尋花》、韓愈的《晚春》等同類古詩,就能讓學生針對春天的意象有深入理解。
三是議題要多元豐富具有貫通性。議題的種類要有多樣性,內容要豐富,既可根據作者、文體、表達方式設計議題,還可根據同一對象、同一個主題、同個觀點等來設計議題。議題的設置還要具有貫通性,就是把議題當成幾篇文章共同的閱讀線索,貫穿在幾篇文章的整個閱讀過程中,才能較好地起到“一篇帶多篇”的閱讀作用。
(二)關聯(lián)選擇文本,多種模式拓展教學內容
實施“1+X”模式下的閱讀教學,對課文單元內外文本的選擇是關鍵環(huán)節(jié),選文的質量對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選擇文本時要堅持科學、關聯(lián)的原則,運用多種模式對文本閱讀內容進行整合與拓展。
一是科學關聯(lián)選擇閱讀文本。首先對“1”這個文本進行選擇。雖然小學語文教材每篇課文堪稱經典,但并非每篇課文都可作為“1+X”模式閱讀教學中的“1”,另外從整個學期教學課時安排也不可能每課都進行“1+X”模式閱讀教學,因此需要精心選擇“1”這篇課文。在選擇時要堅持經典性、代表性、豐富性的原則,課文必須是精講精讀的經典課文,其語言、內容等要能經得起反復推敲,要在同類作品中具有代表性,課文內容要有豐富的內涵可挖掘;其次是對“X”文本進行選擇。在選擇“X”文本時,要做到難度適中,要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相適應,文本的篇幅要適量,要與議題有較好的切合點。例如,六年級上冊的《少年閏土》這一課文,堪稱小學語文教材經典,是小學語文魯迅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課文具有多方面的內容可挖掘,能作為“1+X”中的“1”比較合適。而《阿長與〈山海經〉》《白光》《童年記憶》《無情的童話》《故鄉(xiāng)》等課文都能與《少年閏土》相關聯(lián),可作為閱讀教學中的“X”文本來使用。
二是多種模式拓展閱讀內容。實施“1+X”模式下的閱讀教學,具有多種模式可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應用。首先是運用“求同模式”拓展教學內容,就是根據文本“1”的內容設置議題,然后從文本“X”中尋找與文本“1”相同的內容進行討論或對比;其次是運用“求異模式”拓展教學內容。就是把完全不同的文本整合在一起開展閱讀學習,從中尋找寫作方法的差異、主題思想的差異、情感表達的差異等內容,來體會不同風格的文本特點。例如,在學習五年級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詩時,可把本詩作為“1”,把《贈汪倫》《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詩進行求異對比學習;再次是運用“整篇模式”拓展教學內容。由于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受篇幅限制不能全部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但這些作品對拓展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有重要價值,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整本書的內容進行拓展教學,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對整本書的內容進行拓展教學,還能讓學生掌握略讀、跳讀的閱讀方法。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這一課文,可對整本書進行拓展閱讀,把《故鄉(xiāng)》這部魯迅的短篇小說作為“X”,讓學生進行閱讀。由于《少年閏土》是選自《故鄉(xiāng)》中的一部分內容,通過進行整本書的拓展閱讀,既能加深對本課的理解,全面了解魯迅作品的特點,又能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注重方法傳授,運用多種策略開展閱讀
“1+X”閱讀教學模式是“部編版”新教材的突出特點,也是構建“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閱讀教學體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開展“1+X”模式下的單元整合閱讀教學,需要注重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運用多種方法開展教學,才能使教材的編寫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實。
一是注重閱讀方法傳授。開展“1+X”模式的閱讀教學,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閱讀、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重視向學生傳授閱讀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精讀、略讀、跳讀等多種閱讀方法。特別是要結合對課文“1”的精心講解,讓學生學會“自讀”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讀得懂、讀得深”,才能有效實現(xiàn)閱讀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低年級培養(yǎng)“悅讀”興趣。低年級小學生剛開始學習語文閱讀,而且識字量也不大,在這個階段開展“1+X”閱讀教學,應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上,使學生能夠做到“悅讀”,才能為以后的閱讀打下良好基礎。教師可根據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可讓學生邊讀邊玩、在玩中讀、在讀中玩,充分發(fā)揮“部編版”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欄目的作用,教師、父母或其他長輩都要積極陪伴孩子進行閱讀,讓學生逐漸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三是中年級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在中年級開展“1+X”閱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能夠做到靜心閱讀、深入思考與體會、學會評價與欣賞,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習慣、批注習慣、摘抄與寫閱讀筆記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讓學生終身受益。中年級學生有了自主選擇閱讀書目的意愿和能力,但由于圖書市場魚龍混雜,需要教師加強指導,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書目,可充分利用教材“快樂讀書吧”欄目推薦的書目開展閱讀。
四是高年級培養(yǎng)“月讀”質量。到了高年級,需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為此教師應讓學生制定“月讀”計劃,包括每月的閱讀量、閱讀的書目、每日的閱讀時間安排、讀書筆記或隨筆的寫作篇數(shù)等,并加強對學生閱讀計劃落實情況的檢查,可每月開展一次“讀書匯報會”或“讀書交流會”,通過讓學生交流閱讀體會,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從而有效促進“1+X”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部編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提高“1+X”閱讀教學模式的運用效果,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擴大學生閱讀的重要意義,緊貼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來設置閱讀議題,科學地選擇與整合相關閱讀文本,運用多種方法策略開展閱讀教學,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地提升語文“1+X”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唐濤.小學語文“1+X”文本拓展模式及教學內容選擇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2]梅素靜.“1+X”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管見[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1):19.
[3]于東.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1+X”群文閱讀模式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8(1):55-57.
[4]蔣國碧.小學語文1+X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淺議[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14):95.
作者簡介:管彬彬,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qū)第四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