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曦
摘要:樂學模式是一種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模式,它能使教師充分展示教學新意,讓學生發(fā)揮學習主體的作用,提高學習興趣,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綜合能力。樂學模式在貫徹落實新課改的需求、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接受度、增強教師教學的效能感等方面有著實際作用。把握樂學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實際意義,可以更深入地認識樂學模式。
關鍵詞:樂學模式 主體性 互動交流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4-0193-02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效果評價的重點。評價一節(jié)課的好壞,不僅在于教師是否帶領學生將問題研究清楚,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是主動的、自主的、樂于接受的。初中思想政治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品德修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其他學科不可替代。如何通過改進教學模式,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師研究和實踐的重點。在這一背景下,將樂學模式應用于初中政治課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一、貫徹落實新課改的需求
新課改后,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從以往的死記硬背,照本宣科到今天的靈活運用,從心理健康、道德品質(zhì)、法治常識、國情國策等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并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尊重其個性差異,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以往的初中政治課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學生上政治課僅僅是劃書、抄題。新課改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要求與之相反。而想要做到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就要從教學模式上作出改變。樂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樂學,提高教學效率,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加強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
政治課因其學科特點給人嚴肅刻板的感覺,很難讓學生主動產(chǎn)生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不斷地向?qū)W生灌輸書本上的知識點,課堂氛圍缺乏生氣,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少;學生對政治學科提不起興趣。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更沒有起到精神養(yǎng)護的作用。
教師不能只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只有多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和思想交融,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學。應用樂學模式的課堂,教師會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合作探究、話題辯論、小組討論等,將樂學思想貫穿其中。在樂學模式課堂上,教師是學生討論的組織者,課堂氣氛和節(jié)奏的調(diào)控者、評價者;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合作者,也是競爭者、評價者。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認真思考問題,充分表達自己對課例的想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與教師互動交流,產(chǎn)生思想碰撞。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也會延伸到課下的時間,形成良性的師生互動關系。
三、提高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接受度
初中思想品德課從2016年正式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與正確的法治意識。初中階段,每個年級都有教學側(cè)重點,在學習內(nèi)容的難度上也相應提升。例如,從八年級下冊開始,有法律法規(guī)的常識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內(nèi)容。這方面的內(nèi)容,雖然以前的學習中有所涉獵,但學生在理解上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樂學模式下的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內(nèi)容。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結(jié)合實際,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如九年級上冊中的《善用法律》一課,可以采用“王娜娜”學歷被頂替事件為案例,從主人公是在維護哪項權(quán)利、如何維權(quán)等方面設置問題,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了解維權(quán)機構(gòu)的構(gòu)成以及各自的功能,這要比直接講述更能夠讓學生理解;小組合作探究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思想上的碰撞,多傾聽他人的觀念和想法。如在八年級上冊《學會尊重》一課中,讓學生討論在生活中看到的尊重他人的事情,相互談談感受,這要比老師舉例說明更有說服力;時事熱點新聞可以激發(fā)學生探討研究的興趣,例如上海市的垃圾分類、2019年的國慶七十周年閱兵、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通行等熱點新聞,讓學生多關注,多思考,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認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接受程度。
四、增強教師教學的效能感
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信念和知覺,它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影響力,相信教育可以改變學生;而個人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自身對教學能力、教學效果、教學情境的感悟與認知,個人教學效能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學效果帶給教師的最直觀感受。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斷擴展知識技能與知識廣度,提升網(wǎng)絡應用能力。這些看似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但深入研究可發(fā)現(xiàn),樂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教師教學的束縛,更多關注學生本體和教學的時效。因為隨著教師經(jīng)驗的積累,接觸的知識越來越廣博,為學生展示的內(nèi)容也就越多,樂學模式正是可以讓教師充分展示自己教學能力與教學經(jīng)驗的工具。教師提供給學生的知識面越寬廣,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越高,學生主體性也得到增強,一般教育效能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教師教學效果越來越好,體驗更多的是成功與喜悅,教學壓力隨之也減輕了,由此,教師的個人教學效能感就會變得越來越強。
五、結(jié)語
樂學模式的應用是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改進的標志,對于實現(xiàn)課改任務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初中階段是學生進入青春期的初始階段,大部分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意志能力還沒有形成,對于政治的學習更多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因此,教師要充分地引導學生從外化趨向于內(nèi)化。樂學模式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出發(fā),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需求,“投其所好”,將知識點融入不同的教學方法中,提升課堂的感染力、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時效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政治的學習也將從被動轉(zhuǎn)為主動。教學模式不斷改進的目的是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的理念,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此背景下,把政治課變成學生真正喜愛的課程,當有了思想認同,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才會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胡田庚.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李秀偉.學生之樂[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洪其藏.讓樂學思想成為思品課堂的主旋律[J].華夏教師,2017(7).
[4]邱國祥.情趣生動的課堂,有效高質(zhì)的教學[J].學周刊B,2011(6).
[5]范小錚.初中思想品德課師生互動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6]鄧雅玲.愉快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上海:華中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孫瑤